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2940|回复: 0

[杂侃天下] 第二代基因测序诊断产品“超常规”获批引发行业激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2 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耐人寻味的不仅是华大基因与中科院“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紫鑫药业与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合作的二代测序仪产业转化项目“被抢跑”似乎更增添了一丝“火药味”。

  周末,任鲁风依旧表示质疑,他认为CFDA的加速审评可能存在违法、违规环节,同时,他透露,正在向卫计委寻求另一条路径,类似于美国CLIA方式,由医疗机构申报临床资质审核,获得资质者可以从事基因测序服务项目,标准化流程还在制定过程中。他认为,如果这条路径放开,对基因测序市场带来的不仅仅是“产品”、“仪器”,市场也不仅仅会停留在“产前筛选”,对传统医疗是真正的“颠覆”。

  质疑:“超常规”获批背后

  追溯到本月2日,CFDA官网发布消息,BGISEQ-1000基因测序仪、BGISEQ-100基因测序仪和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T13)检测试剂盒(联合探针锚定连接测序法)、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T13)检测试剂盒(半导体测序法)等四个医疗器械获得注册证。这是CFDA首次批准注册的第二代基因测序诊断产品。而前述获批产品全部为华大基因所有,华大基因也将正式获得行政准入。

  华大基因仅用了短短半年的时间就获得了批件,在一片为基因测序政策松动欢呼声中,达安基因、贝瑞和康在排队审批的企业却面临新问题,究竟是否可以按照华大的审批流程进行还是标准化进展?任鲁风这一公开质疑,是否会引发两部委的高度警惕,放缓审批速度?

  任鲁风直言,从13日向药监局递交政务公开申请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馈,“华大基因的审批明显存在违法、违规的现象”,因为若走加速审评道路,必须要先在CFDA创新医疗器械网站上公示,“但是它没有公示”。他同时表明,递交政务公开的目的也是在于了解审批流程中需要哪些标准、涉及哪些流程,以便于其他公司申请的时候符合标准,“但如若发现存在违法、违规现象,我们也会提出撤销申请”。

  前述获批的产品为华大基因去年3月收购CG公司所获得的测序系统、及LifeTech公司的Ion Proton系统。任鲁风直言,现在FDA获批的唯一产品为国际巨头Illumina的MiSeqDx产品。而华大基因经CFDA获批的Ion Proton系统则远远低于国外在唐筛测序技术方面需要测到的3000万条序列的水平,这一获批在国际上看来都是个“笑话”。

  任鲁风认为,华大基因、达安基因、贝瑞和康等传统的基因测序服务企业将国外的仪器“贴牌”国产化,是“贪图一时之快、一己之利引狼入室”之举。他本人揣测,这几家企业未来的核心还是在服务,因为今年2月两部委叫停后,对这些唐筛的企业冲击最大,所以他们通过这一方式(即向CFDA申报产品)获批后重新开展其服务业务,“只赚服务费用,而来源于核心技术资金的最大收入却流向国外”。

  争执:自主创新还是资本对垒?

  任鲁风在质疑华大基因等公司“引狼入室”、大力宣扬国产品种的“自主创新”时,其主导研发的紫鑫药业二代基因测序仪也备受关注。不过,业内并不看好紫鑫药业的二代测序技术,任鲁风作为紫鑫药业基因测序的灵魂人物,在此关键时点发言,不免让人产生联想。

  对此,任鲁风在专访中强调,中科紫鑫(紫鑫药业子公司)与其他公司定位不同、竞争市场不同,华大、达安主要还是定位于唐氏综合症产前筛选检查服务,而中科紫鑫则聚焦基因突变、微生物组等,包括肥胖、糖尿病、类风湿、免疫系统等有很大关联性的疾病检测,“因为我们的技术产出不了很大数据量,所以不做唐筛,与华大、达安等没有任何交叉的东西”。

  他认为,中科紫鑫的测序仪仅仅与罗氏相关机器的核心原理一致,而在细节技术上有几大创新,一则是读长延长,相应的准确性会相应提高;二是应用比较灵活,芯片自己制作,分成三份,在结构上有所改变,样本量少时,取其中一份即可;三是价格优势,报价可能仅仅为罗氏的1/6。

  诉求:紫鑫的另辟蹊径

  目前,紫鑫药业正公开征集20家试用单位,免费试用新一代测序仪产品,试用6个月,预计今年底产能在100~200台,明年产能将达500~1000台,实现量产。

  任鲁风向记者介绍,在美国,基因测序产品有两套申报流程,一是通过FDA获批产品,二是通过CLIA流程,即临床机构、人员、技术、检测都通过该体系认证,就可以开展,“中国现在也在试图探索第二个路径”。

  他进一步介绍,国家卫计委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启动“个体化医学检测技术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建立,中科院基因所主要负责测序技术的标准,“现在包括标准、规范、指南等已形成草稿”,也就是说,之后,卫计委会对人员的从业资格、机构的临床条件、技术的成熟标准成都等进行认证。这也意味着,可以不通过CFDA长时间的审批流程,快速获得临床应用。

  “明年中科紫鑫的产品也会向CFDA申报申请”,任鲁风肯定地说,“但是如果卫计委制定出类似于美国CLIA方案,则公司直接走这一路径,不会再向CFDA申报”。

  他表示,公司选择20家试用单位也是为了得到一些用户反馈,因为在中国用户体验的数据太少,这也是类似CLIA方案中需要的标准,“但是现在试用还没正式开始进行,下半年肯定会开展,具体时间要看布局”。

  蓝图:“颠覆医疗”亟待政策破冰

  在任鲁风看来,国内基因测序的技术不存在任何问题,“主要问题还是在政策对科研的导向上,需要政策有促进产业发展的功能”,前述提到的类似CLIA的机制的建立,将对中国的基因检测、医疗诊断行业将具有里程碑意义。

  CFDA的体系认证只是针对产品类的适应症,每个产品都要通过该流程进行申请认定;但美国的CLIA体系则针对临床应用,只要医疗机构、内部质量、从业人员、实验室等均通过该体系认证,无所谓适应症,就可以开展临床工作,更有利于基因测序这一新兴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与市场的推广。

  任鲁风认为,现在是从经典医学向精准医学过渡的阶段,几类传统大病可能是一个原因所致,因此,传统的大分科局面可能会打破,根据基因测序这一技术,从基因上分析出问题来对症下药。但是中国的认知却仅仅停留在“唐筛”上,而唐筛所需技术门槛并不高,“可以肯定的是唐筛仅仅是基因测序的一个小小的方面,国内因为政策导向性不足以及对基因测序的认知有限,所以才仅仅停留在唐筛上”。

  在任鲁风看来,中国只有将CLIA体系引入,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产品的获批上,基因测序应用不断推开,引入所有竞争者(包括国内、国外),促进国产品牌的建立,寻求自己的行业竞争地位,后续随着认知的加深,基因测序行业将会呈现爆发性增长。

  根据Illumina的测算,基因测序的市场规模有200亿美元左右。其中,肿瘤学120亿美元、生命科学50亿美元(包括生命科学工具、复杂病症,农业基因以及影响因子和宏基因组)、生育和基因健康20亿美元(孕妇和新生儿童的检测,以及基因健康)、其他应用10亿美元。但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国内市场规模仅为10亿元左右,以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为主。



第二代基因测序诊断产品获CFDA批准上市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首次批准注册第二代基因测序诊断产品上市,华大基因成为食药监总局批准的首个高通量测序诊断产品提供机构。

业内表示,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但是基因测序服务能否大规模推广,一方面得看后续政策是否对产业“保驾护航”,另一方面还有待于行业标准的提升。

华大基因为自己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起名为“NIFTY”。此次获批的产品,是华大基因NIFTY的应用设备,包括测序仪和试剂盒。

由于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无创、安全,再加上特异性高等优势,逐步成为孕妇的首选检测方法。该项检测技术也是基因组应用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全球已经公认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是未来产前筛查和诊断的发展趋势。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约为5.6%,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数约90万例,其中出生时临床明显可见的出生缺陷约有25万例,部分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态势。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的产业政策和行业规范还无法与这一前沿技术完全相匹配。为保证公众使用基因测序诊断产品的安全,今年2月,食药监总局和卫计委联合发文叫停基因检测产品和技术的临床使用,要求基因监测技术涉及的测序仪、相关诊断试剂和软件,都要进行医疗器械注册。任何医疗机构不得擅自开展基因测序临床应用。

华大医学执行总裁尹烨8日表示,食药监总局此次批准华大基因产品上市,是我国基因组医学行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在医疗创新产品的注册审批方面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

“基因检测行业其实挺不规范的,比如对患者检测的一个位点收取费用时,有的公司收800元,有的则收1500元,而理由是进口仪器耗费比较贵,但实际上,不同价格做出来的结果和准确率是一样的。”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而且侧重不同检查项目的基因检测公司,在不同的医疗机构中,可能还涉及不同程度的样本数据垄断。

另外,上海一家医学检验所的市场经理还告诉记者,食药监总局对基因测序的态度虽然从之前的叫停到现在的放开,但不是每一家企业都有资格进入这个市场。如果医疗机构采购了未经注册的基因测序产品,仍将面临不能使用的局面。

招商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基因测序产业链通常分为——仪器、试剂、服务,其中仪器与试剂归属食药监局审批,开展技术服务需要通过卫计委审批。此次华大基因二代测序产品虽然获批,但基因测序服务是否能大规模推广,还需要等待卫计委进一步明确。

目前,虽然卫生计生委允许机构申报基因检测临床应用试点,据了解已经有300多家医疗机构和医学检验所上报申请,但尚未有一家获批。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