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因素是影响很多女性生育和妊娠的原因,由于免疫性因素造成的不孕不育,甚至是习惯性流产的女性,体内不同抗体所造成的影响都是导至了疾病的重要因素. 不孕不育抗体8项 免疫性不孕不育是指不孕夫妇性生活正常,男方精液常规及女方生殖道功能均在正常范围,除免疫外无致病因素可寻,占不育夫妇的10%—30%。不孕不育抗体8项包括抗-HCG抗体、抗精子抗体、抗卵巢抗体、抗透明带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滋养层抗体、β2糖蛋白1(β2GP1)。 不孕不育抗体检测一、抗精子抗体检测 精子作为一种独特抗原,与机体免疫系统接触后引起自身或同种异体的免疫反应,产生抗精子抗体。精子抗原习惯称其为隐蔽性抗原,男性正常情况下除了有血睾屏障阻碍精子抗原与机体免疫系统接触外,精浆中的免疫抑制因子也起一定的生殖保护作用,但当前列腺炎、精囊腺炎、输精管炎或睾丸受腮腺炎病毒感染、受外伤或化学药物的毒害时,都可以破坏血睾屏障的完整性,以及精浆中的免疫抑制作用降低时,精子或其可溶性抗原逸出,流入血循环,导至机体产生自身抗体(an·tisperiumantibody,AsAb),造成男性不育。女性生殖道具有酶系统,能降解进入的精子抗原,使其不能到达免疫系统,此种酶系统的缺陷或精浆中的免疫抑制作用降低或由于微生物感染引起阴道炎、盆腔炎或经期性交,精子通过女性生殖道破损的黏膜进入血流,可使精子抗原保持完整而刺激同种抗精子抗体或交叉抗体产生,从而干扰了精子的正常运动,造成生育障碍。大约10%~30%原因不明的女性不孕症可能由于AsAb所致。 抗精子抗体对生殖的影响: (1)影响精子在女性生殖道内转送:抗精子抗体与精子表面抗原结合改变精子运动的特征使其原地颤动、制动、凝集,甚至无法通过宫颈黏液,能够到达受精部位的精子寥寥无几,使受精几乎不可能发生。精子结合卵子前,行程长达425px,是精子自身长度的3000倍,抗精子抗体如果与精子相遇,精子的自身运动就要受到影响,在通过子宫颈时会发生震动,甚至无法通过宫颈黏液,而且精子穿透卵子的能力也大大减弱,影响受孕。 (2)影响精子的获能及顶体反应。 (3)干扰精子穿透卵丘、透明带以及与卵子结合,即使受孕,往往胚胎发育不良,只有胚囊而无胚芽等,乃至流产或不孕。 不孕不育抗体检测二、抗子宫内膜抗体 子宫内膜是胚胎着床和生长发育之地,也是精子上行的必经通路。在正常情况下,育龄妇女周期性脱落的子宫内膜随月经血流出体外,一般不诱发机体产生自身免疫反应。但在病理情况下,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经期阴道操作或经期性交,使经血逆流,可造成子宫内膜异位生长,刺激周围组织产生炎症反应,通过巨噬细胞的吞噬及腹膜的吸收等作用,使机体致敏而诱发机体产生全身和局部的免疫反应,产生抗子宫内膜抗体(endometrialantibody,EmAb),导至不孕、死胎或流产。抗子宫内膜抗体也可见于其他妇科疾病,如盆腔炎等。另外,抗子宫内膜抗体的产生还可能与机体免疫系统失调有关,在原因不明的不孕症患者,抗子宫内膜抗体的检出率高达73.9%。 抗子宫内膜抗体对生殖的影响: 抗子宫内膜抗体与子宫内膜中靶抗原结合,在补体参与下,引起子宫内膜免疫病理损伤,干扰受精卵的着床和胚胎的发育,导至不孕或流产。 不孕不育抗体检测三、抗卵巢抗体 卵巢组织或细胞作为一种特殊的抗原,刺激自身产生抗卵巢抗体(antiovarianantibody,AoAb)。有研究报道,卵巢功能早衰者抗卵巢抗体阳性,某些多腺体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有抗卵巢抗体水平升高,部分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体内也可有特异性或非特异性自身抗体升高。 抗卵巢抗体对生殖的影响: 抗卵巢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诱导的免疫反应,可能通过细胞因子和激素代谢两条途径导至障碍,如长时间后可引起月经不调、黄体和其他性激素分泌不足、卵泡发育不良、不排卵、卵巢早衰,成为不孕的潜在原因,随着抗体水平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最终可导至卵巢功能衰竭。体外培养发现,高水平抗卵巢抗体的存在可导至卵子透明带毛糙,受精后胚胎分裂缓慢。 不孕不育抗体检测四、抗心磷脂抗体 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ntibody,AcAb)为自身抗体,是一种抗带负电荷磷脂的异源性抗体,与狼疮抗凝因子(LA)同属抗磷脂抗体,与不良妊娠结局如复发流产、死胎及全身性红斑狼疮、神经梅毒、多发性硬化症、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神经系统疾病关系密切。抗心磷脂抗体可在循环中以负电结合于含有磷脂的血小板和内皮表面,在血栓形成的发生机理中有重要作用。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感染性疾病、药物影响或不明原因的疾病中,可见抗心磷脂抗体,如果患者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则习惯性流产的发生率极高,可发生重复流产、死胎、胎盘梗塞、围产期胎儿存活率降低。由于抗心磷脂抗体并非是唯一与流产相关的抗体,故应同时检测其他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的靶抗原是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膜上的带负电荷的心磷脂。 抗心磷脂抗体对生殖的影响: 抗心磷脂抗体能阻止前列环素的合成,使血栓素/前列环素比例失调,而血栓素的相对增多则引起全身和胎盘血管的痉挛缺血,血栓形成。同时,抗磷脂抗体通过争夺胎盘血管的磷脂受体,导至蜕膜血管病变及胎盘栓塞。此外,抗心磷脂抗体也增加血小板活性因子合成,促进血小板聚集并降低了蛋白C的活性,这也加速了血栓的形成。由于血栓形成后引发胎盘的这些病变,损伤了胎盘的功能,从而造成胎盘和胎儿的缺血、缺氧、死亡。 不孕不育抗体检测五、抗-HCG抗体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维持早期妊娠的主要激素,在流产过程中绒毛组织中的HCG可能作为抗原刺激母体产生抗体,有报道称,抗-HCG抗体在正常育龄妇女与原发性不孕患者中含量很低,但在继发性不孕患者中增加2~4倍,且与流产方式无关。 正常的女性在怀孕期间,胎盘会产生一种糖蛋白激素,叫做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而在女性怀孕2个月左右的时候,体内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浓度可达高峰。所以对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的测定对怀孕妇女具有一定意义。 由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维持早期妊娠的主要激素,而在流产过程中,人绒毛膜组织中的促性腺激素可能作为抗原而刺激母体产生抗体,这种抗人绒毛膜抗体就可以阻止人滋养层细胞融合和孕酮的合成,从而导至女性的不孕或者是习惯性流产。 除此之外,曾经接受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来达到促排卵治疗的女性也有可能会导至抗人绒毛膜抗体阳性表现。 对于女性患者来说,免疫性因素导至的不孕和流产可以通过避免抗原接触、免疫抑制方法、子宫腔内人工受精以及体外受精等方法来进行治疗。通常可以通过给予以免疫治疗的方式,来改善孕妇流产的困扰。只要能够通过针对有效的治疗,那么这种免疫情况会得到改善的。 不孕不育抗体检测六、抗透明带抗体 卵细胞的发育在滤泡中进行,当第一层滤泡细胞层完全包被住卵细胞后,在卵细胞的外方开始形成非细胞的膜,称为透明带。 卵的外面具有外被(coat),其成分主要是糖蛋白,是由卵细胞或其它细胞分泌的。在哺乳动物中这种外被叫做透明带(zona pellucida),其作用是保护卵子,阻止异种精子进入。许多卵的透明带下面(皮质部,cortex)还有一层分泌性的囊泡,称为皮层颗粒(cortical granules),受精时以外排的方式释放皮层颗粒能引起透明带结构变化,形成受精膜,阻止其它精子进入。 目前认为,抗透明带抗体(ZPAb)是女性不育的原因之一。 抗透明带抗体导至不育的发生机制 人卵泡的发育经历了四个发育阶段;始基(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成熟卵泡,女性出生至青春期,卵泡停留在初级卵泡阶段,因而卵母细胞的成熟和透明带的形成均晚于机体的免疫系统形成与成熟,透明带可作为异物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但是因透明带在每次排卵后在局部少量反复吸收,其免疫应答的方式主要为免疫耐受,而非免疫损伤。在此过程中,机体抑制性T细胞对抗原的先识别可能起重要作用。当机体受到与透明带有交叉抗原性的抗原刺激,或各种致病因子使透明带抗原变性时,导至体内辅助性T细胞优势识别,最终机体产生损伤性抗透明带免疫,使生育力降低。 适合检测抗透明带抗体的人群 1、性交后试验异常 2、生殖道感染 3、有肛交或口交史 4、行IVF-ET多次失败等 5、原因不明的不孕。 抗透明带抗体阳性的危害 抗透明带抗体对人类生殖的影响抗透明带抗体与透明带结合,可抑制精子与透明带结合,还可在补体的作用下直接产生细胞毒作用,破坏透明带,从而破坏卵细胞,也可干扰孕卵破壳而妨碍着床。 不孕不育抗体检测七、抗滋养层抗体 合体滋养层细胞的表面不表达HLA,但存在一种独特的抗原,称滋养层抗原(TA)。由于该抗原的抗血清能与淋巴细胞发生交叉反应,故命名为滋养层—淋巴细胞交叉反应抗原(trophoblast-lymphocyte cross reaction antiˉgen,TLX)。TLX(实为抗TA的血清蛋白)在功能上能诱导母体产生封闭抗体。该抗体可与TA结合,使其不能刺激母体形成免疫反应过程。RSA妇女,往往其TLX与配偶相似,难以启动封闭性抗体形成机制,结果是母体排斥胎儿,出现流产
抗滋养层细胞膜抗体检测意义 :在合体滋养层浆膜上有可被母体识别的抗原系统,它们的存在影响着孕妇与胎儿之间的免疫平衡,研究表明在不明原因流产的妇女血清中,抗滋养层细胞膜抗体比正常孕妇明显增高,种抗体的增高与流产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其机制可能与封闭抗体的减少有关。
抗滋养层细胞抗体的检测,主要作为反复流产患者的辅助诊断指标。如果是曾经有流产史的女性结果属于阳性,应该在转阴之后考虑怀孕。 不孕不育抗体检测八、β2糖蛋白1(β2GP1) 抗磷脂综合征(APS)为一种以反复动脉或者静脉血栓、病态妊娠和抗磷脂抗体(APL)持续阳性的疾患。 APS的临床表现从无症状APL阳性(无血栓史或病态妊娠史)到恶性APS(数天内发生广泛血栓),程度不一。 1.血管栓塞 可以出现任何组织或器官的动、静脉和小血管血栓。常常发生在少见部位、发病年龄轻、反复发作。 2.流产 典型的APS患者流产多发生在妊娠的10周以后,但也有早于10周者,后者更多见于染色体或其他基因缺陷。APS患者早期3个月妊娠多正常,以后发生胎儿生长缓慢和羊水减少,还可出现子痫和先兆子痫。 3.非特异性表现 网状青斑、血小板减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脏瓣膜病(瓣膜赘生物或增厚)、弥漫肺泡出血、肺动脉高压、多发性硬化样综合征、舞蹈症或其他脊髓病等。 4.恶性抗磷脂综合征(CAPS) 这是一种罕见的突发的威胁生命的并发症,于数天内出现中、小动脉广泛血栓(尽管使用了足量抗凝治疗),引起脑卒中,心脏、肝、肾上腺、肾和肠梗死,以及外周组织坏疽。 2004年修订的APS分类诊断标准(Sapporo): 1.临床标准 (1)血管栓塞任何组织或器官的动、静脉和小血管发生血栓≥1次。 (2)异常妊娠 1)≥1次发生于妊娠10周或10周以上无法解释的形态学正常的胎儿死亡,或2)≥1次发生于妊娠34周之前因严重的先兆子痫、子痫或者明确的胎盘功能不全所致的形态学正常的新生儿早产,或3)≥3次发生于妊娠10周之前的无法解释的自发性流产,必须排除母体解剖或激素异常以及双亲染色体异常。 2.实验室标准 (1)狼疮抗凝物至少2次阳性,间隔至少12周。 (2)中/高滴度IgG/IgM型ACL至少检测2次,间隔至少12周。 (3)IgG/IgM型抗β2GP1抗体至少检测2次,间隔至少12周。 诊断APS必须符合至少1项临床标准和1项实验室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