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检验科因其独特的工作环境, 是集多种潜在职业性危险因素于一身的工作场所, 它集医院内几乎所有的患者血液、体液及排泄物之大全, 是医院内一个重要的潜在的生物传染源。而检验科工作人员在长期工作中经常暴露于显性与隐性的危险因素中, 如日常操作中频繁地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等, 可通过锐器刺伤等而感染。有研究表明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检验科位居第一 。因此, 加强检验科人员自身防护应当受到医院管理层及所有从业人员的高度重视, 必须了解血源性感染的危险性并掌握其防护措施。为了解本院检验科人员感染血源性疾病的发生率, 于2003 年3 月至2009 年8 月对本院检验科医务人员职业伤害进行了目标性监测, 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观察对象 为本院2003 年3 月至2009 年8 月期间在检验科工作的医务人员( 包括进修生、实习生) 25 人。
1. 2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 对本科医务人员近年来发生职业性伤害的人及时进行登记和处理。设计医务人员职业伤害登记表, 登记职业伤害情况和处理措施及危险因素分析,
并提出以后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和防范措施。
2 结果 检验科在2003 年3 月至2009 年8 月发生血源性感染的职业伤害的医务人员共45 人次。其中被锐器所伤的28 人次, 占62. 2%; 被患者血液、体液喷溅的11 人次, 占24. 4%; 吸入含有病原体的气溶胶的2 人次, 占4. 4%, 其他的4 人次, 占9. 0%。45 人次发生职业感染后都进行了预防用药, 在感染24 h 内和感染3 个月后均做血清学检测, 无1 人发病。
3 讨论 医疗机构的职业伤害对医务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 尤其是利器伤。本文监测结果表明, 锐器伤的职业损害比其他职业损害多, 如何让检验科医务人员免遭职业危害, 最关键的是教育全体职工做好职业安全防护, 根据监测中出现的问题着重探讨以下几个方面。 3. 1 血源性感染的危险性 3. 1. 1 主要的污染源 含有乙型肝炎病毒( H B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 IV) 、丙型肝炎病毒( HCV) 等病毒、细菌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其他被污染的注射器、试管架等耗材。 3. 1. 2 血源性感染的传播途径实验室感染途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吸入含有病原体的气溶胶引起感染; 二是直接经口摄入病原体; 三是被污染的锐器所伤而意外接种; 四是由于含病原体的液体溢出或溅洒在皮肤或黏膜上而由皮下或黏膜透入而感染 。尤其是针刺伤或器械刺伤, 据报道在美国的医院注射器刺伤医务人员的事件每年高达80 万例以上 。 3. 1. 3 血源性感染的危险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HBV、HIV、HCV。医务人员被已污染病毒的注射针所刺伤最为危险, 传染率可达25%~ 30%; 其次是医务人员皮肤锐器损伤而接触被污染病毒的血液和体液 。有报道表明被H BV、HCV、H IV 污染的针头刺伤或锐器伤后的相应感染率分别为6. 0%~ 30%、0. 4%~ 6. 0%、0. 25% ~ 0. 4%。其危险程度取决于: 皮肤或黏膜损伤的大小与深度; 接触污染血液或分泌物的量的多少; 接触时间的长短; 造成皮肤或肌肉损伤的针头或锐器的粗细; 所接触的病毒滴度高低; 所暴露的人员的免疫功能等等。针刺伤造成的另一个危害是对受伤者心理的影响, 伤者都会产生严重或中度的悲观情绪而影响工作, 这种影响可以是严重而且持久的, 尤其是发生了HIV 阳性患者血液污染的器械所伤。 3. 2 血源性感染的预防 3. 2. 1 管理层要加强教育对检验科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是减少职业性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管理者要将检验人员的职业防护作为管理职责的一部分, 加强职业性损害防护的宣传教育, 提高其自我防护、主动预防的意识。建立意外伤害的报告及反馈制度, 建立完善的安全操作规程, 为员工提供疫苗注射, 督促、检查感染性疾病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 从而从根本上减少职业感染血源性传染疾病的机会。 3. 2. 2 检验科从业人员要采取有效隔离及自我保护措施 3. 2. 2. 1 提高防护意识检验科的器械大部分是玻璃和金属类, 因此, 防止职业损伤的发生是减少血源性感染最积极、最有效且易实施的预防措施。检验科所采集的标本是病源性、传染性未知标本, 因此要树立全面预防的观念, 无论患者是否有血源性传染疾病, 检验科从业人员都要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3. 2. 2. 2 搞好隔离、消毒工作检验科从业人员要养成勤洗手, 戴手套的习惯。洗手是防止医院感染传播和防止自我感染最有效、最简单、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有效的洗手可清除手部99%的细菌。使用防护具如手套等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最主要措施之一。在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等时, 检验科从业人员一定要戴手套, 手套可以起到屏障作用, 人体的皮肤黏膜有破损时, 天然屏障消失, 戴手套可以避免与感染性物质的接触。还要注意一点的是由于常规的血液/ 体液隔离制度只能预防经皮肤或黏膜的传染, 因此, 还必须加强关于预防针刺伤的特殊教育, 以改变其危险的工作行为。 3. 2. 2. 3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主动免疫预防 .. 检验科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需思想高度集中, 认真执行正规操作, 以有效地减少不必要的锐器伤。用后的污染物等不可随意放置, 应及时处理。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 职业性感染乙型肝炎的概率最大, 因此, 检验科人员要积极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3. 2. 3 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所有人员都应熟悉职业暴露后所执行的救护程序, 包括各种紧急医学处理措施, 对已造成的伤害一定要及时处理。在伤口旁从近心端向远心端轻柔挤压, 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严禁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再用肥皂液和流动的清水清洗被污染的局部, 然后根据具体情况上报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或接种相应疫苗等。同时, 还要减少受伤者的心理伤害, 这就要求各级管理者应当多多关心检验科工作人员, 建立暴露后登记制度, 提供疫苗、暴露后检查、专家咨询等服务, 并能够按照暴露级别予以相应处理, 缓解伤者的心理伤害。 总之, 医学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检验医学的进步, 也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检验科的职业危害。应当高度重视检验科人员职业防护问题, 制定可行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现有条件下从预防着手, 增强防护意识, 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做好有利于检验人员身心健康的防护措施以及卫生监督等, 降低职业危害性, 特别是血源性感染的危险性, 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作者:谭显清 李骏 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中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