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迅猛,医疗器械市场提升空间较大。在5月26日召开的21世纪药店第8届年会主旨论坛暨第9届全国制药工业百强年会上,C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医药经济报》总编辑陶剑虹在发言时指出,我国目前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仅占医药总市场规模的14%左右,与全球医疗器械占医药总市场规模的42%相比,发展空间还很大。 陶剑虹认为,国内医疗器械至少还有5~6倍的提升空间。 利好政策:推动医疗器械发展的第一动力 陶剑虹在报告中提出,医疗器械的大好时机已经来临,发展空间极大。其行业驱动力主要来自医保体系的全覆盖以及基层医疗体系的政府投入加大。 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与我国近年来的政策引导息息相关。她表示,今年以来,“医改向纵深发展”、“低价药品企业有条件自主定价”、“医生多点执业”、“民营医院改革”、“单独二胎”等多项政策的提出,极大影响了医药行业的发展。 而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去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健康服务业”概念,更是推动了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服务,以及与健康服务业紧密相关的支撑产业的迅速发展,如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以及药品、器械、康复保健产品等的迅速发展。 在历年政策刺激下,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增长迅速。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我国的医疗器械复合增长率达到21.3%。 但与此同时,我国医疗器械的终端销售格局却变化不大,依然是“医院终端占主导地位”。2013年,医院终端承担了3220亿,是总销售额的89%,其中县级医院销售了608亿,基层医疗销售了220亿,占总销售额的6%;零售药店的销售占比仅为5%,为175亿。 我国目前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仅占医药总市场规模的14%左右,与全球医疗器械占医药总市场规模的42%相比,还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2013年我国规模在50亿以上的医疗器械厂家只有1家,规模在10亿~50亿的有23家企业,而规模在1亿~10亿的则有393家企业,国产医疗器械企业未来大有可为。 说到医疗器械的发展后劲话题,不得不说说5月2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联影医疗科技公司的新闻。 成立于2011年的上海联影医疗,是一家主要研发、生产核磁共振、CT、分子影像、超声、移动医疗等高端医疗装备的国内企业。考察中,在看到联影医疗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导MR系统、超高分辨率PET-CT系统、数字化DR机等大型医疗设备后,总书记表示现在一些高端医疗设备基层买不起、老百姓用不起,要加快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进程,降低成本,推动民族品牌企业不断发展。 精尖分析:我国百强药企渐成三大阵营 医疗器械的增长,仅仅是百强企业增长的一个方面。 陶剑虹指出,目前医药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主流制药企业群体保持较快增长。2013年,制药工业百强企业的销售增幅和利润增幅均高于制药行业平均水平。 不同于以往的多元统计分析,今年南方医药经济研究首次运用英国统计学家费歇尔创建的主成分分析法。 陶剑虹介绍说,主成分分析法分别聚焦企业规模品牌力(重点关注销售收入和利润水平两个主成分)、研发创新力(重点关注研发强度和新药上市数两个主成分)和成长力(重点关注销售增长和利润增长两个主成分),和历次分析相比,项目虽然精减,但评测深度更为专业。 经主成分分析,中国医药百强企业的第一阵营是规模品牌型药企,集中在排位靠前的企业,例如广药集团、天士力集团、步长集团等。 而中坚群落是研发创新型企业。其中,恒瑞制药以9.1%的研发强度、2007年至今235个新药申报量成为翘楚。江苏豪森、山东齐鲁等企业紧随其后。 第三个生力梯队是快速成长型药企,业绩增长超过同行平均水平,有些甚至通过资本化、并购等手段,获得了30%以上的超常规发展。 在对典型品类竞争格局解析中,陶剑虹提出,抗肿瘤药作为全球热门的重要品类,该类药的医院销售前五位品种合计占抗肿瘤药比重34.4%,其中四个品种均有百强企业位列其中。 接下来百强企业如何再发展?陶剑虹认为继续寻找增长动力,保持健康的持续增长,依旧是百强企业不能回避的趋势。 而在具体的投资方向上,陶剑虹认为在新医疗与大健康领域,目前与制药业相关性较高的有医院投资、医疗器械行业、医药电商等热门领域都可以大有作为,比如关于移动医疗、智慧医疗、可穿戴设备,企业都可积极寻找其中的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