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到来的全国肿瘤宣传周,又将人们的视线聚焦到肿瘤的预防和治疗这个让人纠结的问题上。肿瘤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是一个让人谈之色变的话题,众所周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给肿瘤的早期发现和评价带来新的途径。 作为开封市检验学会副主委、河南省检验学会委员、开封市中心医院检验科主任,副主任技师马春燕一直致力于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研究,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马主任告诉记者,肿瘤标志物在肿瘤普查、诊断、判断预后和转归、评价治疗疗效和高危人群随访观察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肿瘤标志物是指由肿瘤细胞所产生,存在于血液、细胞、组织或体液中,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和多胺等。目前,肿瘤标志物检测是早期发现无症状微灶肿瘤的唯一途径,但肿瘤标志物检测呈阳性并非一定就是癌症,检测呈阴性也不一定就能排除癌症。 马主任告诉记者,目前在市中心医院,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筛查和早期诊断。动态记录肿瘤标志物的浓度变化,可用于健康和亚健康人群体检时的肿瘤筛查。二、鉴别诊断。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肿瘤的阳性诊断率,对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三、治疗监测。治疗前应测定每个患者肿瘤标志物的原始值,每次改变治疗方法前应及时测定肿瘤标志物浓度。四、随访。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再次升高,对于早期发现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有重要意义。五、预后。治疗后肿瘤标志物高水平提示预后不良,正常或轻微升高提示无疾病复发、生存期长。 马主任建议,5种人可做肿瘤标志物筛查:40岁以上健康人群,身体出现了“癌症信号”者,严重污染厂矿企业的从业者,长期接触致癌物质人群,癌症高发区或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