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3699|回复: 0

[试剂信息] ETM2基因检测可用于特发性震颤诊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27 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来自德国Kuhlenb?umer教授进行了一项有关ET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综合性meta分析。研究结果发表于2014年2月最新一期的Neurology杂志。

       特发性震颤(ET)是第二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由于缺乏可靠的生物标志物、影像以及病理学检查,其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临床诊断标准不一。基因及遗传学研究有助于其帕金森病以及肌张力障碍等疾病的鉴别,但既往有关ET遗传学研究有限。

       研究采用适用于单基因疾病的标准进行连锁分析。对于相关的研究,提取等位基因的数目,计算等位基因相关性。对超过3个研究中涉及的遗传学标记物进行meta分析。

       基因连锁分析显示仅对ETM2位点(特发性震颤单基因位点2)在单个家庭中有确定性结果。在单个家庭中3个ETM位点均未被证实。通过外显子测序在一个特发性震颤家庭中发现FUS(肉瘤融合)基因突变。两项全基因组相关性研究证实LINGO1(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和免疫球蛋白结构域1)基因以及SLC1A2(溶质载体家族1成员2)基因突变分别与特发性震颤的相关性。Meta分析证实LINGO1基因中rs9652490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震颤之间的相关性。候选基因突变分析和关联研究未发现再生性关联。

       研究者指出,该项综述总结了目前有关ET遗传学研究现状,尽管入选了70多项研究,但结果仍十分有限。ETM2基因位点可能是未来遗传学研究中有前景的候选位点,FUS基因突变可能是ET的一个罕见致病基因,不确定其他2个风险基因(LINGO1,SLC1A2)对于未来研究的重要性。缺乏严格的诊断标准,样本量较小,缺乏生物标志物,高拟表型率,非孟德尔式遗传证据以及可能的单基因ET中高位点异质性等因素为ET遗传学研究的问题。更好的全球合作和应用新型的基因技术可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


来源:医脉通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