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142|回复: 0

[分享] 用一滴血撬动POCT的未来,Babson开启指尖上的医疗革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20 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效率的提升,从来都不是一项技术就能带来的,在医疗领域,也是如此。
就像POCT这个概念,已经提出了很多年,在去年,国内甚至喊出来居家检测元年这样的口号,但POCT本身并没有想像中的那样高速奔跑。坦率的说,快检技术层出不穷,检验的周转时间也在不停地压缩,但市场都没有给与非常热烈的反应。
缺了什么呢?
在过去,有一句话流传甚广,“要想富,先修路”,要想让周边的房子升值涨价,那得有地铁,有高速,有机场,一句话,得有相应的基础设施
对于我们IVD来说,样本采集,这个一点都不起眼的环节,就是IVD的基础设施。
毫无疑问,血液检测是当下最大类的检测样本,而血液检测的核心是——静脉血,而静脉血的采集特征就是采集门槛高、采集量大,这就决定了静脉血液样本更合适那些大型、专业的医疗机构,而丢失了主力市场的POCT,自然难以掀起浪花。
样本采集方式分散化,样本检测才能分散化,所以,当Becton Dickinson(BD)与Babson Diagnostics联手推出BD MiniDraw指尖采血系统时,他们瞄准的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对传统静脉采血体系的颠覆。


这场变革的核心,是将原本需要专业采血师、集中实验室和漫长等待的血液检测流程,压缩到“指尖一滴血”的便捷场景中去。
让指尖血媲美静脉血

传统静脉采血(Venipuncture)自20世纪50年代成为标准以来,始终面临两大矛盾:高精度需求与低可及性之间的矛盾,以及患者不适感与检测必要性之间的矛盾。BD与Babson的解决方案,是通过MiniDraw毛细血管采血系统BetterWay检测生态的结合,将指尖血的潜力发挥到极致。
BD MiniDraw的核心设计目标,就是在极低侵入性的前提下保证样本质量,它的技术突破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它采用特殊设计的采血管(含K2EDTA抗凝剂),仅需6滴血液即可完成检测,样本量仅为传统静脉采血的1/10;其次,通过指套与采集器的组合设计,避免挤压导致的溶血或间质液污染;最后,采血管内置分离装置,离心后可直接提取血清或血浆,减少样本处理时间。
而且,为了做好指尖血这道菜,除了采集装置以外,Babson的贡献在于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毛细血管血液检测生态系统。


在采血完成之后,使用专用设备自动完成血清分离、样本稳定等步骤,从而减少人为操作误差;接下来又通过其专利的“微测定法”,将常规检测所需的样本量减少55%;处理好的样本通过冷链快递至CLIA认证实验室,而且可选的检测系统也不少,比如西门子的Atellica分析仪等主流设备;检测完成之后,结果将通过数字化平台实时回传,形成“零售点采集—实验室分析—云端反馈”的闭环。
撼动金标准

在操作上,指尖血一直非常便捷,在有些场合,比如血糖检测当中也是大量使用,但是,在很多其他检测项目上,它的可靠性和长期性一直收到质疑,这也是必须要跨过的难关。
一方面,毛细血管血和静脉血在生理上是存在差异的,毛细血管血的氧含量高于静脉血,可能影响血红蛋白等指标,但差异通常小于5%;另一方面,毛细血管血在采样上面是没有静脉血那么规范的,穿刺深度、挤压力度、环境温度等因素易导致样本污染或变质。
MiniDraw系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通过标准化操作流程,如统一采血深度、抗凝剂配比等等,和自动化处理,而且,对于采集后的样本,也采用即时密封与低温运输的方式。
这些措施使得它的检测结果与静脉血的符合率超过98%,在针对257名受试者的Epsilon临床研究中,39项测试均达到行业精精密度标准,证明其微型化技术使微量样本也能满足实验室级分析需求。
POCT的未来

正如我们在上文谈到的那样,目前静脉血采集方案非常合适中心实验室模式使用,如果你修一条公路,只是为了达到同一栋大厦,就算有收益,也非常的低。对于BD与Babson来说,重构即时检测(POCT)的生态,是一个不需要讨论的选择。
新的格局,正在打开。
首先,是要检测去中心化
得益于操作上的简单,在H-E-B Pharmacy等试点中,药剂师经过短期培训即可完成采血,患者无需专程前往医院。而且,BD正在探索家用版采血设备,未来或与远程医疗相结合,实现“居家采血—快递送检—在线问诊”的诊疗全流程。
接下来,要提高周转效率
在美国,虽然医疗花费十分高昂,但是其检测效率算不上高。传统静脉采血需经历“预约—采血—送检—分析—报告”的链条,耗时3-5天。而MiniDraw系统通过集中化物流与高通量实验室,可将周期压缩至24小时以内。对于慢性病监测或术前筛查而言,这意味着决策速度的质变。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要降低成本
直接成本方面,Babson的检测套餐价格仅为传统项目的1/3(如高级体检套餐258美元),且纳入医保报销;间接成本方面,患者是可以不需要前往医院采集,可以在就近的药房当中进行这项操作,这样可以减少患者误工时间、降低医院采血窗口压力,从系统层面释放医疗资源。
前景和挑战

重塑医疗检测价值链,开阔一条新的道路,必然要直面传统巨头的封锁,而要想打破这个封锁,则必然要联合一切能够联合的新兴力量。
以Quest Diagnostics为代表的大型实验室,无疑是传统巨头的代表,对于它们来说,要想跟进这项技术,那就要重构基础设施,如果不跟进的话,则有可能错失整个零售市场。不过,不少医生仍坚持“静脉血至上”观念,不会立刻跟进毛细管血,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要立刻采取行动,是个未知数。
对于BD与Babson来说,它们并没有选择正面硬钢,而是选择了开发合作的策略——其分析系统兼容第三方设备,允许实验室仅采用前端采血技术。
而在盟友方面,BD与Babson选择了药房,像CVS、Walgreens这样的大型连锁药房一直都在寻找转型的机会,MiniDraw系统无疑是一个出色的机会,可以借此切入预防性医疗市场。通过提供便捷检测服务,药房从“药品分销节点”转型为“健康管理入口”,甚至可能衍生出订阅制健康监测等新模式。
挑战与机遇并存
在监管方面,FDA对新型采血设备的审批日趋严格,扩展检测项目需逐一验证,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支出;而且,新的采血场景引入之后,会带来新的权力和责任问题,比如,在零售场景中,非医疗人员操作采血引发纠纷的话,该如何处理依旧是个未知数。
同时,还有最重要的,尽管自费检测价格低廉,但过度依赖零售端可能导致“检测碎片化”——患者在不同机构进行多次检测,却缺乏连续性健康管理,这带来的医疗资源浪费可能会远超收益。
解决的办法不是没有,比如,将检测数据与电子健康记录(EHR)系统深度整合,避免数据孤岛,但这又会衍生出一个新的,巨大的挑战。
最后的话
在我看来,POCT检测本身,就是试图将“高壁垒医疗资源”转化为“普惠型公共服务”。当采血从医院窗口转移到社区药房,当检测报告从数日等待变为即时可得,医疗体系的权力结构正在发生微妙变化——患者不再是被动接受服务的对象,而是主动参与健康管理的个体。
随着这些年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在本轮AI浪潮的冲击之下,传统的医疗体系,越来越显得笨拙不公平,这和整个科技平权的大浪潮是不相符的。
用指尖血来代替静脉血这场变更,或许不会像AI诊断或基因编辑那样吸引眼球,但也许它会悄然改写医疗公平的规则。
关注我,降低产品上市认知门槛。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

原文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24199288178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