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1277|回复: 5

[分享] 假如现代化西医仪器突然集体失灵,西医是否都得集体下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25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25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还真别说,还真有医生遇到了这种情况


情况也很简单,就是病人体内有个电雷管
这样一搞心电监测仪,麻醉机什么电子仪器全都不能用


那么怎么解决呢?全靠目测+经验了




最后主刀医生穿着防爆服把雷管取了出来



<hr/>你以为这就完了?还有更狠的


这个医生叫Leonid Rogozov(列昂尼德•罗戈佐夫),苏联人,1934年出生在赤塔。
他是苏联南极科考队的唯一一名医生,在1961年执勤时突然感觉右髂剧痛,同时发烧乏力,他自己给自己做了诊断:急性阑尾炎,得立刻做手术。
然后这时候暴风雪来了,压根没法送他去做手术,于是他决定——自己给自己主刀!


这比题目要求更厉害,别说现代西医仪器了,连个护士都没有,只有几个科学家给他打下手,唯一能当仪器的就一面镜子,在打完麻药后他借助镜子把自己肚子划拉个口子,自己拉出阑尾一刀切了,并缝合伤口,全程用时差不多两个小时,那时他才27岁。
手术总体挺成功,5天后退烧7天后拆线,2个星期后他又生龙活虎地折腾大企鹅去了。
因为他的勇猛事迹,他拿了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25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一种可能。
没有了仪器,西医的工作可能更好干。
因为我没有办法快速诊断你的疾病,你同样没有准确的的方法说我的诊断有误。
医患矛盾一下就降低了80%
(PS:所以中医的医患矛盾就很少,羡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25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1910年东北鼠疫,没有现代化的仪器,仅凭最基本的传染病学知识,伍连德发明了伍氏口罩,成功扑灭了疫情,最终导致所有医护人员不得不离开东北,成功“下岗”
而拥有猫尿、猫胆等一系列“现代化仪器”的中医,在这场疫情中连下岗都没等到,成功实现“半团灭”的壮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25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某医院院长的一天:
“什么?没有X光机了?喂?是XX安检设备厂吗?我们想定制一台设备,不过需要调整一下剂量……小赵,你去告诉病人,现在X光需要躺着照。”
“什么?没有血糖仪了?喂?是XX科学仪器厂吗?我们想定制一台分光光度计,要求是……小钱,你去配一组标准溶液,给光度计做一个标定。”
“什么?没有体温计了?喂?是XX厨房用品超市吗?我们想采购一批红外测温枪,低温的那种……小孙,你告诉病人因为疫情原因现在统一改成非接触式测温。”
“什么?没有无影灯了?喂?是XX灯具厂吗?我们想采购几百个大功率LED灯,对,佛山工厂直发就行……小李,你去找后勤师傅焊一个铁架子,灯到了全绑在上边儿。”
“什么?没有CT了?喂?是XX工业设备厂吗?我们想定制两台工业探伤设备,也是需要稍微改装一下……小周,你告诉病人现在CT都是探头式的了让他们别奇怪。”
“什么?没有核医学科了?喂?是XX核电站吗?麻烦把反应堆停一下我们进去淘点儿宝贝就走……小吴,穿上铅衣拿上铁锹走一趟,别忘了把所有的母牛都拎上。”
“什么?没有透析设备了?喂?是XX净水器厂吗?我们想买几张你们的超滤膜,对,只要膜……小郑,你去找几根管子,一会儿把超滤膜夹在中间。”
“什么?没有肛门指套了?喂?是XX小龙虾吗?麻烦来一份小龙虾送到XX医院,多送几个指套,抠屁眼用……小王,你一会儿去把小龙虾解决了,别当着病人面儿吃。”
“什么?没有尿检仪了?喂?是德云社吗?我们想请一下于谦老师,出场费十万,但是您得给我开一百万的发票……小冯,去对面饭馆儿点一份儿大肠儿炖吊子,于老师一会儿要吃。”
“什么?验孕棒都没有了?于老师您留步,麻烦您返个场儿,这儿还有几杯……小陈,快去食堂给于老师那一副大肠,做成刺身留给于老师当夜宵。”
“什么?避孕套都没有了?算了算了,爱咋咋地吧……小褚,你让病人用羊肠子替代一下得了。记得提醒病人,用之前要把羊肠子从羊体内先拿出来洗干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25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想多做解释,我也不想引战,我只来讲一个真实的病例。

1955 年,世界上第一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在美国被发现。这个病的名字很古怪,但其实病因很简单:人体身上有种叫“醛固酮”的激素,一旦这种激素分泌多了,就会导致病人出现难治性高血压、低钾血症等等症状。
而在两年后的1957 年,我国内分泌科的上古大神级人物——瑞金医院的邝安堃、陈家伦、许曼音就成功诊治了国内第一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但这个病例的诊断非常曲折。为什么?因为当时是无法检测醛固酮这种激素的。
既然无法检测醛固酮,自然无法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但他们硬是诊断成功了。
故事是这样的。

1957年,一名51岁的中年女性因为“高血压、发作性下肢瘫软”入院。这个症状是不是非常典型?
那个年代,甚至连检测血液中的钾离子都极其困难。彼时的瑞金医院(广慈医院)内分泌实验室仅一名技术员和几件简陋的实验仪器,最珍贵的要属火焰分光光度计。陈家伦教授正是借助这台仪器,测定电解质证实了这例患者血钾降低和尿钾增多
是不是越来越接近真相了?
不。
因为当时不能证实患者血液中醛固酮激素增加
在当时还不能测定醛固酮的情况下,瑞金内分泌人想了一个土办法:
将处理过的患者血液注射到老鼠体内,然后测定老鼠的尿钠和尿钾,发现老鼠出现了尿钾排泄增多以及尿钠降低的现象。嗯,越来越接近真相了,诊断差不多明确了。
但是……第二个问题出现了。
当时没有CT,无法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肾上腺肿瘤——也就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罪魁祸首。找不到肿瘤,就不能做手术切除。而且,醛固酮增多症不是一定都有肿瘤的,有的有,有的没有,治疗方法也会不一样
当时最高级的技术就是后腹膜造影,做起来很复杂,但还是找不到肿瘤。没有CT真是不方便啊。
最后瑞金人又想了一个土办法:
手术探查。就是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硬开刀。和患者充分谈清楚,患者也同意了。
手术很成功。幸亏成功了。
术中发现患者的肾上腺上长了一个肿瘤,成功切除后,高血压和低钾血症都明显改善了。这就是全国第一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治过程。
集中了那么多内分泌科的远古大神,在1957年,这一诊断过程用了整整七个月

而今天,我们有足够的技术检测醛固酮和做肾上腺CT,诊断这样一例典型病人只需要一个普通的内分泌科医生加上——


七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