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1551|回复: 5

[分享] 血栓是啊怎么形成的它的成份有哪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9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9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血栓,这个词听起来很吓人,实际上真的很吓人,因为它就像是游走于血管内的一颗不定时炸弹,会使血液的运输系统瘫痪,造成肺梗、脑梗、心梗等十分凶险的疾病。
01沉默的杀手,不定时的炸弹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指出,我国因血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远超肿瘤、传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占全球总数的51%。


血栓性疾病包括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动脉血栓就是心梗、脑梗的根源。而静脉血栓发病率高、隐匿性强,突然发难且悄无声息,犹如埋伏在暗处的沉默杀手,如不能得到及时、规范诊治,后遗症相当严重,甚至让生命随时垂危
血栓像一颗“不定时的炸弹”,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时间,在发生前可能毫无征兆。尤其是静脉血栓,人们对这一常见、又易被误诊、漏诊的潜在致死疾病并没有足够重视,绝大多数人甚至至死都不知道是因为静脉血栓的问题。
02致残率、致死率高

血栓,通俗地说就是“血块”,当它在血管中越变越大,会像塞子一样,阻碍血液正常流动,导致身体各个器官缺血、缺氧。救治不及时,具有很高的致死率、致残率。
临床中,血栓最易堵在心脏、脑部和下肢这三处。
■ 血栓在脑部血管产生会导致脑梗
■ 血栓在冠状动脉产生就形成心梗
■ 血栓堵塞到肺部就是“肺栓塞”
当血栓堵在大脑动脉血管上,也就是脑栓塞/脑卒中,导致动脉所供应的大脑组织细胞发生了严重的缺氧,就会发生脑细胞的坏死。轻则可能是言语不利或是面部面瘫,重则可能会导致一侧的肢体,比如说上肢或者下肢的活动无力,甚至发生偏瘫。当发生静脉血栓后,轻者静脉出现发红、肿胀、发硬、结节、痉挛性疼痛等症状。严重者发展为深静脉炎,患者皮肤出现褐色红斑,继而紫暗红肿、溃烂、肌肉萎缩坏死,周身发热,患者剧烈疼痛,最后可能面临截肢
总之,与血栓有关的疾病,都会对人体造成的严重伤害。
03血栓是由什么引起的?

引起血栓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情况为遗传因素,有血栓性疾病家族史的人群为重点高危人群;全身性的因素如高血脂、高血压等以及肥胖和糖尿病等代谢异常的患者也有发生血栓的风险;除此之外血管病变、高凝状态也会增加血栓的发生几率。
以下这些人群,更容易得血栓:
● 确诊冠心病、心房颤动、颈动脉狭窄的患者;
● 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基础病患者;
● 老年人、孕产妇、肥胖人群;
● 长期吸烟者;● 经常久坐不动,缺乏锻炼或常出差需要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者;
● 特定家族病史的人群(如某些遗传性血液疾病等);
● 外伤、手术后卧床,使用特定药物或治疗手段的人群(如长期服用雌激素或避孕药或化疗患者等)。
04预防血栓?掌握“三五七”原则

为了远离血栓对身体的各种危害,积极防范非常重要。世界卫生组织提醒,连续4个小时不运动就会增加患静脉血栓的风险。所以,要远离静脉血栓,运动是有效的防控措施。走路防血栓,掌握“三五七”原则:

  • “三”是指每天要步行 3000 米以上,且保证 30 分钟,并坚持做到有恒、有度,过分激烈的运动对身体不利。
  • “五”是指一星期要运动5次以上
  • “七”是指运动后心率+年龄≈170。例如:50 岁的人,运动后心率达到 120 次;身体极好者可达到 190 次;身体不好者不要超过 150 次,具体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调节。
如果觉得太难记,那就记住一句话:每天至少快走 30 分钟,直到身体发热、甚至微微发汗,就达到锻炼效果了。预防血栓,除了走路运动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 及时补充水分
喝水有利于稀释血液,避免血液粘稠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建议正常人每天应摄入量为2000毫升~2500毫升。

  • 合理饮食
吃得不要太油腻,多吃低脂、高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豆类、果蔬等。

  • 戒烟
尼古丁会损伤血管内膜,导致脂质、炎症细胞等在血管内堆积,从而形成附壁血栓。建议吸烟者尽早戒烟,不吸烟者远离二手烟。

  • 定期体检
建议亲人中有血栓患者的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血管超声检查。
本文内容由迈加大健康集市整理,素材来源于科普中国综合CCTV生活圈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9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给你讲透彻血栓的结构,就像剥鸡蛋一样,从外到里,从里到外!


血栓形成是血液在流动状态中由于血小板的活化和凝血因子被激活而发生的异常凝固。
血栓形成条件目前公认是由virchhow提出的三个条件 :

1、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心血管内皮的损伤,是血栓形成的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原因。
内皮细胞的损伤,暴露了内皮下的胶原纤维,激活血小板和凝血因子Ⅻ,启动了内源性凝血系统。

损伤的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激活凝血因子Ⅶ,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在触发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血小板的活化。

血小板在vWF的介导下粘附于内皮损伤处的胶原纤维;粘附后不久,血小板释放出ADP、血栓素A2(thromboxane,TXA2)、5-HT等,促进血小板粘集;
血小板还可与纤维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粘附,促使血小板彼此粘集成堆,称为血小板粘集堆。

2、血流状态的改变:主要是血流减慢和血流产生漩涡等改变,有利于血栓形成。

正常血流中由于比重关系,红细胞和白细胞在血流的中轴流动构成轴流,其外是血小板,最外是一层血浆带构成边流。

当血流减慢或产生漩涡时血小板可进入边流,增加了血小板与内膜的接触机会和粘附于内膜的可能性。

由于血流减慢和产生漩涡时,被激活的凝血因子和凝血酶在局部易达到凝血所需的浓度,因此各种原因引起内皮细胞的损伤使内皮下的胶原被暴露于血流,均可激发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凝血系统。

3、血液凝固性增加:是指血液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或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活性降低,导致血液的高凝状态。

此状态可见于遗传性和获得性疾病。在高凝血遗传性原因中,最常见为第V因子和凝血酶原的基因突变。
       
在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或产后导致大失血时血液浓缩,血中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及其它凝血因子(Ⅻ、Ⅶ)的含量增多,以及血中补充大量幼稚的血小板,其粘性增加,易于发生粘集形成血栓。

✅必须强调的是上述血栓形成的条件往往是同时存在的,并常以某一条件为主。
接下来说一说,新鲜血栓和陈旧性血栓的结构和成分有什么不同?
新形成的血栓,主要由纤溶酶系溶解。
当血管内发生凝血时,从组织中游离出组织激活物,激活纤溶酶原变成纤溶酶。
由于纤溶酶和血栓亲和力大,可附着在血栓上,溶解血栓纤维蛋白的网状结构,纤溶酶原激活物可通过血栓的网眼进入血栓内部,激活纤溶酶原变成纤溶酶,从血栓内部溶解纤维蛋白。
血栓形成一周内,主要由纤溶酶系来溶解。
一周以后,血栓内部出现平滑肌特征的细胞。
两周后,此细胞增加,三周后形成胶原蛋白,也就变成了陈旧性血栓。


胶原蛋白与纤维蛋白相比,不论在氨基酸组成上或结构上都不同。
在氨基酸组成上,特别是脯氨酸、羟脯氨酸含量多。
在结构上,它是由三条肽链相互拧成三股螺旋而成的纤维状蛋白质,长达300埃。
胶原蛋白受特异性的胶原蛋白酶分解,此酶从N末端3/4(C端1/4)部分切断一个肽链,然后纤溶酶类对血栓继续作用,分解成小分子肽类和氨基酸。
胶原蛋白一旦分解,陈旧血栓就会被溶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9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血块会堵塞哪些通道?
  血栓可以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形成。根据形成的位置,主要分为:
  ★静脉血栓栓塞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常见,常见于腘静脉、股静脉、肠系膜静脉、门静脉等深静脉。
  ★动脉血栓性疾病多见于冠状动脉、脑动脉、肠系膜动脉、下肢动脉等。
  ★微血栓常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什么情况下容易得血栓?
  血栓是怎么形成的?在一定条件下,血液中的有形成分沉淀、粘附、凝结,在血管内形成固体团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这种固体物质叫做血栓。
  就像河流泥沙淤积是河流侵蚀、河水浑浊、水流缓慢造成的一样,血栓形成有三个因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液凝固性增加、血液流动状态改变。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外伤或手术、静脉穿刺、化学刺激、留置导管等。
  ★凝血增加恶性肿瘤、妊娠、激素治疗、血浓、外伤或大面积烧伤等。
  ★血流状态改变、长期卧病在床、房颤、静脉阻塞、肥胖或怀孕、长期运输等。
  久坐不动的办公室人群也处于危险之中。研究表明,每坐一小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10%。


  血栓形成有哪些表现?
  ★脑梗塞:可出现面瘫、角偏斜、四肢无力、口齿不清等症状。
  ★心肌梗死:可出现胸闷、胸痛、挤压感、下颌、肩颈、手臂或背部疼痛、恶心、出汗、乏力、气短等症状。
  ★肺栓塞:急性呼吸困难(静息时不明显,活动时加重),胸膜炎性胸痛,咳嗽,精神状态改变(首发症状可在老年患者),可出现心动过速和气短。大面积肺栓塞可能导致低血压、心动过速、轻度头痛/晕厥前期、晕厥或心脏骤停。
  ★下肢深静脉血栓:根据形成的部位不同,深静脉血栓的症状也不同。通常是持续性的疼痛、压痛、水肿和沿静脉分布的红斑。可见侧支浅静脉扩张,可触之。踝关节背屈伴伸膝导致腿部不适,整条腿肿胀,两腿外周径差> 3cm,有凹陷性水肿。在没有其他可能诊断的情况下,≥3个因素结合提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



  静脉血栓的预防方法?
  ★静脉血栓形成
  特点:风险突发,早期诊断困难,发病前预防困难,治疗和监测手段有效。
  预防:主要在于风险监测,准确识别高危人群,明确病因,及时治疗。
  ★动脉血栓形成
  特点:风险渐进,早期诊断有效,发病前预防有效,治疗和监测手段少。
  预防:早期监测和早期干预。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哪种血栓形成,日常避免诱发因素是最好的预防方法,如合理膳食、清淡饮食、适度减肥、主动戒烟、规律运动、避免久坐久卧等。


  如何诊断和治疗血栓?
  血栓性疾病往往会危及生命,需要得到专业医生的及时治疗指导。如果你怀疑有血栓形成,你应该立即去医院。如果你怀疑有血栓形成,马上去医院。无论临床表现是否典型,都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才能确诊。
  常用的检查方法有血常规、凝血试验、血浆D-二聚体试验、彩色多普勒超声(最常用)、CT或磁共振成像和血管造影。
  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性期,为防止血栓脱落,可放置下腔静脉滤器,预防和减少肺栓塞的发生。
  其他治疗主要包括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导管介入溶栓治疗和手术取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9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血管中形成,是血液在流动中发生凝聚后所形成的有特殊结构的血块,类似于栓子一样阻塞血管而造成各种栓死,包括涝肺,心肌,外周静脉,深静脉,术后栓塞等。组成血栓的主要成分有血小板、纤维蛋白、红细胞等,通过血小板的粘膜副作用而把大量的纤维蛋白、红细胞网络在一起而形成聚合体,其中血小板起到关键的凝集作用,而且填充物的支撑骨架作用的则是大量的红细胞和纤维蛋白。血栓在血管中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量变到质变循序渐进的过程,形成并非一日之功,整个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1、形成前期表现在血管粥样硬化出现前,动脉血管壁上开始有脂质斑块沉积,脂肪胆固醇的沉积变形,高血压所致的动脉血管损伤等,使内膜下支原暴露,好比播种前修整的土地一样为以后得血栓形成准备了适宜的温床。

2、形成初期,大量被激活的血小板黏附在已受损的血管壁上,且数量不断聚集形成血小板聚集体称之为血小板血栓,体积虽小但在血管壁上粘附聚集,血小板会同时释放大量的聚集因子。一方面加剧血小板聚集,另一方面则激发周围原先溶解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形成不可溶解的纤维蛋白丝状体,聚合部分红白细胞缠绕在血小板聚合体的周围。

3、形成期,纤维蛋白通过血小板不断聚集释放而大量并渗入大量的红白细胞,形成纤维蛋白血栓,其体积较大可至血管腔隙狭窄阻碍血液流动甚至造成血管栓塞。

4、形成后期,因血流受阻,流动缓慢和血液产生涡流,致大量的红细胞聚集在纤维蛋白质上,有大量红细胞聚集而形成血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9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正常人是不长血栓的,要长血栓也是身体出现了问题的人才会长血栓,这个是最重要的。
出了哪些问题呢,比如说最常见的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通俗一点来说就是血管里面的那层皮坏了。其次是血流状态的异常,主要就是血流缓慢,还有血液产生漩涡等,以及血液的凝固状态发生改变等等。
就以最常见的血管内皮的损伤来举例。
内皮损伤之后血管内皮下面的胶原就要暴露。血小板就很喜欢这玩意儿,就会跑去黏附上去(因为血小板以为这地方破了在出血,所以就要去黏附在这个位置,这其中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机制,主要是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还有内皮下成分和血浆vWF因子等的参与),黏附上之后血小板就开始释放一些物质,让血小板聚集起来,久而久之这地方就形成一个叫血小板小梁的东西。血流过去经过这个凸起的地方之后,就会产生漩涡,因为漩涡的作用,血液的流速自然而然就下降了,一些血液内物资因为速度慢所以停在那里,之后又会形成的新血小板小堆,然后就像一个网子一样把血液里面的各种成分网罗在一起,之后就是反反复复无限套娃,血栓越长越大。
像上面说的这种血栓的成分,头部是血小板堆,中间是血小板纤维蛋白网罗了血液中的一大堆成分,最后面是一些纤维蛋白和血细胞,就没有血小板了。
这种血栓的头部因为全是血小板,血小板在显微镜下是灰白色的,所以叫白色血栓。中间那一部分什么玩意儿都有的,乱七八糟的,就叫混合血栓,最后的尾巴没有血小板了,就只剩红色了,所以叫红色血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