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关于集采的东西垃圾,我说的不算,你们看看大家的反应吧
再次补充:600多赞排名这么靠后,不知道点反对的人有多少。用你们这些反对者的“动蛋糕”逻辑说的话,我这个回答估计动了你们的蛋糕,以至于在评论里如此给我扣各种帽子,包括但不限于“不跟党走”,“扰乱人心“,“右派代言人”,“特务”,怎么难听怎么来。看来是触到你们痛点了。
尽管我在回答中已经说明,集采降低了费用,是值得称赞的。但是从小的学习告诉我,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集采也不会例外。费用降低了,厂家能不能保证质量,这是包括我们国家做集采的人们也在担心的问题,不然怎么国家一再强调企业不能为了中标过度追求低价,忽略产品质量。
还有,知乎上很多看上去非常正义的医生(主要是年轻医生,和医学生,也就是所谓“后浪”)对集采等政策欢欣鼓舞大赞特赞,然后义正严辞地批判前浪们一些见不得台面的所作所为,进而赢得无数“良心医生”“医德高尚”之类的赞许。呵,这年头,谁还不是个后浪呢?前浪有几个上知乎的?殊不知,真正阻碍后浪进步的,真正损害后浪利益的,根本不是这些“前浪”,或者说不是你能看得着的这些前浪。那些远在天边的超级大前浪,已经脱离了“浪”这个层次的人,才是真正阻碍后浪进步的,可惜,人们一般都看不到那么远,都只能看到眼前这点障碍;就像患者们一说起看病贵,就都觉得是医生开的药太贵,开的检查太贵,导致自己看不起病一样。
***
补充:我的回答已经明确说明,不讨论球囊破裂的具体原因,只是表达一个担忧。不知为什么还有人在高票评论里问我球囊的问题。
知乎的评论真是政治正确得可怕,一顶顶大帽子给我扣的,一口一个“不跟党走”,一口一个“扰乱人心“,一口一个“右派代言人”。我看下一步就该说我反人类反社会了。我就表达个担忧,什么大帽子都往我头上扣。天天嘲笑漂亮国在黑人/lgbt上面政治正确,咱们自己呢,表达点担忧都成什么了?话都不让说了,难道就天天嚷嚷集采完美集采牛逼集采毫无瑕疵吗?跟今日头条有啥区别?
***
一水的支持怡宝局回答,我斗胆表达一个担忧。
这次怡宝局的回答可能释放一个危险的信号:集采之后,器械的质量问题很可能由医生背锅。
怡宝局的调查结论,除了病历不完善之类的套话以外(话说器械出问题,你调查病历书写干什么),还有一句:
……多个球囊破裂的手术,为2021年8月3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开展的一台冠脉支架植入手术,术者为心内科负责人。
……普遍认为血管损伤与术中操作有一定关系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心内科,一个科室目前有两个院士,这种实力放在全国医疗界恐怕也是不多见的。而如此强大的科室,负责人是谁?葛均波院士。也就是说,医保局把球囊破裂定性为葛院士的手术操作有问题。
本回答无意再讨论具体球囊破裂到底是怎么回事,
但是连葛这种级别的超级大咖,遇到这种事情也要被批评为技术有问题,我只能再次担忧:集采之后,器械的质量问题很可能由医生背锅。
集采在降低费用上功勋卓著,也是应该称赞的。但是负面作用也不能不让人说,很多医生和患者都感到一些集采的药物,效果不如之前贵的药物好。换成集采药物之后,有些病人血糖降不下来,血压控制不住。
药物的使用上,医生只管开药,吃了集采的药物效果不好,医生不用背锅。
然而,器械是医生操作、安装到患者体内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器械出了问题,“他们”肯定会推医生出来背锅。毕竟,但凡有让医生背锅的机会,“他们”这样做的还少吗?
在一些护理使用的耗材上,这种问题已经出现了。比如现在换成一些便宜的输液器,针头非常钝,护士们扎针普遍反应不好用,轻点扎不透,用力点又容易扎穿。但是病人哪知道换了针呀,扎针扎不好一律是护士技术不行。再说了,耗材(器械)都是有合格证的,好用不好用是操作者(医生护士)的主观感受,没有客观评价标准,反正器械都有合格证。这点外科医生应该体会更深,为什么有些外科医生就喜欢用进口的吻合器,切割器?流畅扎实的手感,打完之后心里都感觉踏实,国产的东西用起来觉得像要断了一样,完全不是一个层次。就连最简单的缝针,国产的角针经常扎不透皮肤,进口的圆针扎皮都非常顺滑,这都是客观事实,因此对国产便宜东西质量的担忧也是非常正常的,不能说因为这是国产的就必须吹爆。
今后有手术操作的科室的大夫们,自求多福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