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这个问题本身其实包含着一个巨大的陷阱,或者说,这个问题本身就可以看出很多人之所以不快乐的根源。
拿情形一与情形二作对比,背后隐藏的含义,无非是想说中产土著的1000万净资产是清北学霸一辈子也难以挣到的——至少也可以对清北学霸形成巨大的领先优势,然后普通本科的学生就因此“碾压”清北学霸。
但之所以说这个问题是陷阱,在于三个字:凭什么?
提问者默认的前提是,清北毕业了就一定要留在北京,然后找一份工作,凭着工资来买房、落户,再拿土著所具备的优势条件来对比。可谁规定了清北毕业就一定要留在北京?
以北京现在的房价而论,1000万的资产如果包含房子的话,也不过就是一套100多平米的房子。如果只看绝对价格,当然很高,但它再高能提供的实际居住体验也就是100多平米的房子。而且,这房子很可能因为在主城区,已经有些老旧,社区环境也并不是很好。
北京的房价是普通二线城市的四五倍,但是北京的工资水平远没有高出这么多。这也就是说,假如清北毕业生不选择留在北京或者一线城市的话,以他们的学历而言,去到一些二线城市,尽管绝对收入会有一定下降,但实际生活体验可能会上升。
当然,在这个时候,肯定会有人掰扯“资产”,说在北京一辈子可以积攒多少资产,而在普通二三线城市积攒的资产只有这个的几分之一。
但这种对比依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对一个房子占据了资产绝大多数比例的财富结构来说,以自住的房子来讨论财产并没有什么价值。很多财富榜单在统计财富时候,一般只会把可投资资产列入统计范围,这是因为可投资资产才是真正对个人财富和生活产生影响的。
清北学生乃至大多数人对于一线城市的执念,是让这种对比得以成立的前提。因为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金钱或者说“身价”就是一切,一线城市天然就碾压二线城市。但其实“身价”是一个非常虚的概念,如果身价不能转化为相应的生活品质,即便不能说毫无意义,但也是很难立住脚的。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某人家庭可提供300万资金,他有两个选择:
A,在北京付首付,买一套1000万的房子,每月还3.5万贷款还30年。
B,在二线省会全款买房,找一份年薪十几二十万的工作。
A还完了30年房贷,的确获得了一个总价1000万的房子,但那又如何呢?30年折腾下来,他就真比没有任何压力的B生活质量高么?
至于说“前途”这个东西,就更玄乎了。一方面,一线城市更高的天花板同样也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人生的选择本来就是多样的,前途的定义也是多元化的——最直观的对比,一个只有一两套房子,在职场和社会中就是普通人的北京土著,和一个参加了选调,几年后就成为某地级市副处级干部的清北博士,到底谁算是有前途呢?
你如果说资产总额,那么毫无疑问依旧是土著胜,但那个干部就真的“没有前途”么?这个例子可能有点夸张,但在我了解的人里,普通家庭出身的清北毕业生,毕业后进入二三线城市国企或体制内,不久后就成为一定级别的领导的案例很多。
清北学历带给一个人最大的价值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就是选择权。
何谓选择权?如果你真的接触过那些学历普通的北京土著的话,你就会发现很多人都会说自己被这个土著身份给困住了。
因为就算你是北京土著,但学历很普通的话,在这个高学历一点都不稀奇的地方,也难以获得好的就业机会。很多人也只能是找一份普通的工作,然后过着普通的生活,而所谓的“千万家庭资产”与自己其实没多少关系——房子固然值千万,但你总不能卖了吧?就算你家里有两套房子,父母那套也得等他们过世了才能继承吧?以现在北京的人均寿命来说,等父母过世,他们可能也都五六十岁了。
如果想去外地或者出国呢?这个普通的学历,也难以让他们在外地和外国有多少竞争力。也就是在北京,因为没有房租房贷压力,挣得那万把块钱工资也够生活,仅此而已。
那清北又意味着什么?如果你选择出国留学和工作,清北学历的背书和不错的GPA,几乎可以申请到各国的顶级高校。这个学历背书再加上相对明确的职业规划,意味着清北毕业生几乎可以在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以一个相对体面的方式立足——而这则是很多本国人都达不到的。
对于清北这种级别的学校学生来说,较差的家庭出身是劣势,但正因为是劣势,所以才要努力避免,而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清北(或者说名校)带给一个人最大的底气和价值,是更大范围的选择权,或者说是在更大的范围内选择自己生活和人生的可能性。可有些人偏偏放弃这种选择,而是以己之短与人之长比较,不是选择最有利于个人的发展的方案,而是在别人设定的评价标准下去与别人比,最后又能获得什么呢?
有1000万的资产当然很好,但如果一个人能意识到即便攒不到1000万,也有可能生活的的很好,那么就应当明白人生其实并没有什么必选项,而别人的“前途”与自己也并没有任何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