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438|回复: 5

[分享] 青蒿素真的可以抗肿瘤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20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看到一些文章,叙述青蒿素能够治疗癌症,抗肿瘤。也有一些文章说不能,到底可不可以呢?
我看了一些德国亚马逊上青蒿素类产品的评语,有的顾客说她的母亲得癌症,手术后医生说有可能癌症会扩散,吃了一个月青蒿素后发现肿瘤确实减小。
另一个人说他的狗得了骨癌,无法走路,他给狗吃了青蒿素,已经5年了,狗完全恢复了健康。
至于治疗的原理是疟原虫和肿瘤一样细胞内部铁含量超高,青蒿素与铁结合后产生自由基,破坏疟原虫和肿瘤细胞,尤其是可以破坏癌症干细胞,使肿瘤变小直至消失。
有没有医生具体解释下?

以下是一篇文章

ScienceDaily是美国的Internet免费联机杂志,已经发行3年,专门发布科学、技术和医学新闻。被Popular Sience杂志连续3年评为美国50个最佳科学站点之一。最近该网站发布了一项极有价值的科学成果,华盛顿大学生物工程系研究教授赖亨利教授和助理研究教授纳伦德拉星在离体实验中证实,从中草药艾蒿(学名Artemesia annua)中提炼的青蒿素(artemisinin)具有神奇的杀死癌细胞的能力。其页面见图1。和青蒿素接触16个小时以后,乳腺癌细胞几乎全部被杀死。赖教授称:“它不但有效,而且选择性非常强。对癌细胞有很高的毒性,但对正常细胞的影响很小。”它有可能成为无毒的抗癌药。
提炼青蒿素的艾蒿我国几千年前就将它作为抗疟疾药使用,后来失传。在20世纪七十年代的考古发掘中重新发现包含它的古方,研制出我国独特的抗疟药青蒿素,青蒿素属于我国建国以后对世界卫生所作的贡献之一。青蒿素在亚洲和非洲广泛用于治疗蚊源性疾病。
青蒿素之所以能够控制疟疾,是因为它能够在疟原虫内部的高铁浓度发生反应。青蒿素和铁接触以后,马上发生化学反应,由此产生称为“自由基”的带电原子。自由基向细胞膜发起攻击,冲破以后就杀死单细胞疟原虫。
根据这样的理解,大约七年前,赖亨利开始提出这种方法可能具有治疗癌症效果的假设。

他解释说:“癌症细胞分裂时需要大量铁质才能复制DNA,因此癌细胞的铁质含量比正常细胞高出多。我们开始了解青蒿素素的工作特性以后,我就想我们是否可以利用这种知识将目标对准癌细胞。”
赖教授设计了一种方法并寻求研究资金的资助。他从乳腺癌基金会获得了研究经费,华盛顿大学为他的构想申请了专利。
根据赖亨利和纳伦德拉星的说法,这个概念的突破点在于通过泵的作用极大限度提高癌细胞的铁浓度,然后引入青蒿素素有选择性地杀死癌细胞。为了使铁摄入的速度大于正常细胞,癌细胞表面聚集了更多的铁传递蛋白受体,它们是让铁进入细胞的细胞通路。乳腺癌细胞也不例外,在它们的表面的铁传递蛋白受体比正常乳腺细胞高5至15倍。
在当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将若干组乳腺癌细胞和正常乳腺细胞和全铁传递蛋白(和铁传递蛋白受体结合以后将铁传送到细胞内部)、去氢铁传递蛋白以及这两种化合物的组合接触。只接触一种化合物的细胞没有产生明显的作用。和两种化合物同时接触的正常细胞反应也很小。但是先和铁传递蛋白接触,然后和去氢铁传递蛋白接触的癌细胞是反应极大。

8小时以后,只剩下25%癌细胞。16小时过去以后,几乎所有癌细胞都死亡了,如图2所示。
在这以前,曾经以白血病细胞为对象的研究取得的效果更好。白血病细胞在八个小时内就被消灭,可能的解释是白血病细胞中的铁质含量高。
赖教授解释说:“白血病细胞是癌细胞中铁含量最高的。其铁浓度可以比正常细胞高1000倍。
下一步将进行动物试验。已经做了一些试验。例如一只患有严重骨癌的狗已经不能行走,在接受这种治疗以后5天就完全恢复。但是需要做更加严格的试验。赖教授认为如果顺利,某些癌症治疗的方法将发生革命性变化。目标是要研制能够为门诊病人接受的口服抗癌药。成本非常低,一剂大约为2美元。从数以百万剂的服用苦艾素的疟疾病人的跟踪记录来看,是非常安全的。
赖教授说:“令人感到神奇的是这是中国人几千年以前就使用的东西。我们只是找到了一种不同的应用而已。”
据了解赖亨利教授于1978年获得心理学博士,主要研究兴趣为从极低频率到射频电磁场的生物效应。涉及分子生物学、神经化学和行为学。研究目标为搞清电磁场和生物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物学变化和体内能量吸收的关系。为华盛顿大学生物工程系核心教授。本文报告的结果在最近一期生命科学(Life Sciences)(http://www.elsevier.com/locate/lifescie)杂志发表。SienceDaily的这篇报道是从华盛顿大学生物工程系的新闻中转载的。赖亨利所在的生物工程系在美国和世界具有较高知名度。

原文地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811688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20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由Na Xu , Xuan Zhou, #, Shuang Wang等人发表的一篇名为“Artesunate Induces SKM-1 Cells Apoptosis by Inhibiting Hyperactive β-catenin Signaling Pathway”的文章中探讨了ART对MDS细胞系SKM-1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并揭示其潜在的分子机制。其中应用了AbMole的Artesunate(目录号 M1293),AbMole助力青蒿琥酯MDS的治疗。AbMole(奥默生物)是ChemBridge在中国的唯一官方指定合作伙伴。
<hr/>髓系发育不良综合征(MDS)是一类以造血干细胞分化能力受损为特征的血液疾病,约30%的患者最终会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预后极差。尽管已有多种治疗方法,但大多数仅能缓解症状,因此亟需新型治疗策略。近年来,青蒿琥酯(ART),一种广泛用于治疗严重疟疾的药物,被发现具有抑制多种肿瘤生长的能力。
一、细胞培养
将SKM-1细胞放在RPMI1640培养基(含10%小牛血清)中,于37℃、5% CO2条件下培养。实验使用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后续处理。

二、细胞增殖评估(MTT实验)
为了评估ART对SKM-1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MTT(3-(4,5-二甲基噻唑-2-基)-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实验。
-将SKM-1细胞以1×10^5/mL的浓度接种于96孔板中,每孔加入100µL细胞悬液。
-用0.1%二甲基亚砜(DMSO)稀释ART至0、12.5、25、50µg/mL的浓度,并分别加入对应的孔中,设置阴性对照组仅加入等体积的0.1% DMSO。
-在0、24、48、72小时时间点,向每孔加入等量的MTT溶液(5mg/mL),继续培养4小时。
-弃去培养基,每孔加入150µL DMSO溶解甲臢结晶,并在室温下振荡30分钟。
-使用UV-Vis分光光度计在540nm波长下测定各孔的吸光度值,计算细胞存活率,绘制增殖曲线。

三、细胞凋亡检测
细胞凋亡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33342染色法。
流式细胞术:收集经不同浓度ART处理48小时的SKM-1细胞,用冷磷酸盐缓冲液(PBS)洗涤后,按照凋亡试剂盒说明进行PI和FITC-annexin V双染色。使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记录早期和晚期凋亡细胞的比例。
Hoechst33342染色:将细胞悬液滴加于载玻片上,固定后用Hoechst33342染色液染色10分钟,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形态变化,评估凋亡情况。
四、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检测(MSP)
为了探讨ART对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影响,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进行检测。
-提取SKM-1细胞总基因组DNA。
-设计并合成针对CDH1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和未甲基化特异性引物。
-进行MSP反应,PCR产物通过1.5%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并在紫外灯下观察条带。
五、Western blot分析
为了评估ART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分析。
-收集经不同浓度ART处理48小时的SKM-1细胞,提取总蛋白。
-通过SDS-PAGE电泳将蛋白分离,并转印至PVDF膜上。
-使用特异性抗体检测E-cadherin、β-catenin、c-myc、cyclinD1和GAPDH(内参)的蛋白表达水平。
-采用增强化学发光(ECL)法进行显色,并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分析条带灰度值。
六、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分析
为了观察E-cadherin和β-catenin的亚细胞定位,采用LSCM进行分析。
-将对数生长期的SKM-1细胞接种于6孔板中的盖玻片上,过夜培养使细胞贴壁。加入不同浓度的ART处理48小时。
-固定细胞并用特异性抗体及FITC标记的二抗进行免疫荧光染色。
-使用LSCM观察并拍摄荧光图像,分析E-cadherin和β-catenin的亚细胞定位变化。

MTT实验结果显示,ART以剂量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显著抑制SKM-1细胞的增殖(图1)。随着ART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计算得到的IC50值分别为24小时61.18µg/mL、48小时38.39µg/mL和72小时28.56µg/mL。



图1ART对SKM-1细胞增殖的影响。

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33342染色结果均表明,ART处理显著增加SKM-1细胞的凋亡率(图2)。随着ART浓度的增加,早期和晚期凋亡细胞的比例tu均显著上升。Hoechst33342染色也观察到ART处理组细胞核浓染、碎裂等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



图2 ART对SKM-1细胞凋亡的影响

MSP结果显示,未处理的SKM-1细胞中CDH1基因启动子区域呈甲基化状态,而经50µg/mL ART处理48小时后,甲基化条带消失,未甲基化条带出现(图3)。这表明ART可能具有去甲基化作用,从而恢复CDH1基因的表达。



图3 ART对CDH1基因表达的影响

Western blot分析显示,ART处理导致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增加,而β-catenin蛋白在全细胞裂解液中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图4)。然而,β-catenin的下游靶标c-myc和cyclinD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此外,LSCM结果显示,ART处理后β-catenin从细胞核和细胞质向细胞膜转位,与E-cadherin形成复合物(图5)。这些结果表明ART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来诱导SKM-1细胞凋亡。



图4 ART对Wnt/β-catenin通路中蛋白表达的影响



图5 LSCM用于检测E-钙粘蛋白和β-连环蛋白亚细胞定位

本文首次揭示了ART通过去甲基化CDH1基因、恢复E-cadherin表达以及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来诱导SKM-1细胞凋亡和增殖抑制的分子机制。ART作为一种潜在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在MDS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ART与其他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效果,以提高MDS患者的治疗响应率和生存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20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2024年6月2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陈皓鋆教授和肿瘤放疗科林勤教授团队在自然出版集团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NPG) 旗下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Q1区,IF=39.3)正式发表了最新的研究工作“Antitumor efficacy and potential mechanism of FAP-targeted radioligand therapy combined with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该项研究将靶向成纤维活化蛋白FAP 的放射配体治疗177Lu-LNC1004 与PD-L1免疫疗法联合使用,进而增强抗肿瘤功效,首次采用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和T细胞受体β链(TCR-β)测序分析技术阐明潜在机制。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赵亮逄一臻周扬帆陈健豪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闽南PET中心的陈皓鋆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陈小元教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放疗科的林勤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392-024-01853-w
Zhao, L., Pang, Y., Zhou, Y., Chen, J., Fu, H., Guo, W., Xu, W., Xue, X., Su, G., Sun, L., Wu, H., Zhang, J., Wang, Z., Lin, Q. *, Chen, X.*, & Chen, H. * (2024). Antitumor efficacy and potential mechanism of FAP-targeted radioligand therapy combined with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9(1), 142.

研究背景
近年来,免疫治疗的迅速发展更新了现代肿瘤学。靶向程序性死亡蛋白1 (PD-1)及其配体(PD-L1)的治疗越来越被认为是癌症治疗的重要基石之一。然而,PD-1/ PD-L1免疫治疗的客观反应率差异很大,不同肿瘤类型的反应率从15%到40%不等。因此,探索增强免疫治疗效果的联合疗法已成为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放射配体治疗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方案,作为放射治疗的一个分支,其将放射性核素与特异性靶向病变细胞或组织的分子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对肿瘤的精准辐射。这种治疗通过静脉途径给药,尤其适用于广泛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是恶性肿瘤中一个充满前景的靶点,它在多种类型肿瘤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中广泛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表达水平较低。因此,以FAP抑制剂(FAPI)为代表的靶向FAP的放射性药物进行肿瘤显像和肿瘤治疗是目前肿瘤核医学的研究热点。作为一种泛癌靶向分子,FAPI-04/46和OncoFAP等探针在肿瘤PET 显像方面显示出良好前景。然而,由于大多数靶向FAP的分子探针在肿瘤组织中的滞留时间较短,其治疗应用受到限制。本团队前期研究中使用了白蛋白结合剂的伊文思蓝(EB)修饰FAPI(LNC1004)优化探针的药代动力学,其标记治疗性放射性核素177Lu后良好的抗肿瘤功效已在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
传统放射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已证明能提高抗肿瘤疗效,针对泛癌靶标的放射配体治疗与免疫疗法相结合可能是某些广泛转移晚期肿瘤有前景的治疗策略。此外,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技术用前所未有的分辨率提供了细胞和分子相互作用的全景。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研究报道scRNA-seq在放射配体治疗单药治疗或联合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因此,我们在临床前研究中探索了177Lu-LNC1004与PD-L1免疫疗法联合的治疗效果。我们率先使用scRNA-seq来分析肿瘤微环境的变化,并阐明了这种联合治疗的潜在作用机制。此外,我们还在小样本患有不同类型癌症的晚期患者中评估了177Lu-LNC1004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分析了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免疫细胞类型的丰度变化。

研究结果
临床前研究中,68Ga/177Lu-LNC1004在FAP表达阳性的MC38/NIH3T3-FAP和CT26/NIH3T3-FAP荷瘤小鼠肿瘤模型的肿瘤组织中表现出强烈的放射性示踪剂摄取和持久的肿瘤滞留(图 1)。随后的体外和体内实验中,177Lu-LNC1004刺激均可上调肿瘤的PD-L1表达。在抗肿瘤治疗中,我们对MC38/NIH3T3-FAP和CT26/NIH3T3-FAP荷瘤小鼠(n=8/组)进行对照、单一疗法和联合疗法的比较。177Lu-LNC1004联合PD-L1免疫疗法的联合治疗方案使100%的MC38/NIH3T3-FAP荷瘤小鼠的肿瘤病灶完全根除,小鼠在治愈3月后再次接种肿瘤细胞时,表现出100%的肿瘤排斥(图 2)。CT26/NIH3T3-FAP荷瘤小鼠中也观察到类似的疗效趋势。使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scRNA-seq和T细胞受体β链(TCR-β)测序分析MC38/NIH3T3-FAP荷瘤小鼠肿瘤微环境变化。结果表明:177Lu-LNC1004 -免疫联合疗法重塑了小鼠的肿瘤微环境,通过提高细胞间抗肿瘤通讯(图 3a-f)、抑制肿瘤的恶性进化(图 3g-i)、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激活和扩增、Treg减少和TCR多样性增加、增加M1巨噬细胞数量(4a-e)、激活成熟中性粒细胞亚群的抗肿瘤活性(图 4f-k),进而增强抗肿瘤疗效。随后,我们进行了初步临床试验(NCT05963386),以评估177Lu-LNC1004在晚期和难治性癌症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初步临床研究表明,177Lu-LNC1004对难治性癌症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有效性(图 5a)。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对患者的PBMC进行scRNA-seq,结果表明177Lu-LNC1004治疗导致抗原加工和呈递增加,然而同时导致T细胞失活(图 5b-i)。这种抗原加工和呈递的增强与T细胞活性被抑制共存的混合情况,强调了进一步克服免疫逃逸的重要性,即此时联合免疫治疗可能解除免疫抑制,从而增强抗肿瘤效果。

研究结论
临床前联合治疗数据显示,177Lu-LNC1004可以增强PD-L1免疫检查点治疗的抗肿瘤疗效。此外,初步临床数据表明,基于177Lu-LNC1004的放射配体治疗是一种安全且耐受性良好的治疗方案,为癌症患者(特别是晚期全身广泛转移癌症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和手段。将来有待进一步探索177Lu-LNC1004与免疫治疗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特别是FAP阳性肿瘤患者)的协同作用。


图1:68Ga/177Lu标记LNC1004后的体外和体内评价。(a)与同时混合肿瘤细胞和NIH3T3-FAP细胞后接种的小鼠相比,单独接种MC38或CT26细胞后小鼠体内肿瘤的生长曲线(n=5/组)。(b)使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MC38、CT26和NIH3T3-FAP细胞中的FAP表达。(c)68Ga-LNC1004对MC38、CT26、NIH3T3-FAP、MC38/NIH3T3-FAP和CT26/NIH3T3-FAP等细胞的摄取测定。该测定辅以阻断实验以验证结合特异性(n=3/组)。(d-e)MC38/NIH3T3-FAP和CT26/NIH3T3-FAP荷瘤小鼠在注射68Ga-LNC1004 4小时后的代表性静态PET图像及PET定量数据(n=3/组)。(f-g)MC38/NIH3T3-FAP和CT26/NIH3T3-FAP肿瘤模型小鼠注射177Lu-LNC1004后4-144小时的SPECT全身最大强度投影(MIP)图像和生物分布数据(n=3/组)。



图2. 177Lu-LNC1004 放射配体治疗联合抗PD-L1免疫治疗增强抗肿瘤疗效。(a)MC38/NIH3T3-FAP和CT26/NIH3T3-FAP荷瘤小鼠模型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时间表(n=8/组)。(b)来自Veh(载体组)、PD-L1(αPD-L1治疗组)、177Lu(177Lu-LNC1004治疗组)和Com(αPD-L1+177Lu-LNC1004联合治疗组)不同治疗组中MC38/NIH3T3-FAP荷瘤小鼠的个体肿瘤生长曲线。(c-d)MC38/NIH3T3-FAP荷瘤小鼠四个不同治疗组中的肿瘤生长曲线和存活率图。(e-f)CT26/NIH3T3-FAP荷瘤小鼠四个不同治疗组中的肿瘤生长曲线和存活率图。


图3. MC38/NIH3T3-FAP 肿瘤模型中的细胞亚群识别和肿瘤细胞表征。(a)所有细胞的统一流形逼近与投影(UMAP)图。(b)点图揭示了不同细胞部分的特征标记基因。(c)条形图比较不同处理的主要细胞谱系。(d)条形图描绘了细胞通讯途径的不同占比。(e)相互作用网络强调联合治疗组中通过CD137(上)和CXCL(下)信号通路的特定细胞间相互作用。(f)突出显示了Mono/Mac与肿瘤细胞、T细胞和NK细胞的配体-受体相互作用。(g)肿瘤细胞的UMAP图。(h)条形图显示肿瘤细胞亚群的分布。(i)RNA轨迹分析反映了肿瘤细胞的进化进程。(j)箱线图代表癌细胞中Mki67和Ifit1的平均表达。(k)SCENIC分析描绘转录因子的AUC值差异,TF:转录因子。(l)以转录因子Myc和Irf7为中心的调控网络图。


图4. 对四个治疗组的 Mono/Mac 和中性粒细胞特征进行比较分析。(a)Mono/Mac亚群的UMAP图。(b)不同治疗组中Mono/Mac亚群分布的条形图。(c)各组中肿瘤组织中M1和M2巨噬细胞的免疫荧光染色。(d)RNA轨迹分析反映了Mono/Mac亚群的进化进程。(e)热图展示了与Mono/Mac相关的富含基因组变异分析的通路的差异活性。(f)肿瘤样本中Ly6G的IHC染色。(g)中性粒细胞亚群的UMAP图。(h)条形图表明中性粒细胞亚群的分布。(i)RNA轨迹分析反映了中性粒细胞亚群的进化进程。(j)Monocle2拟时序分析揭示了中性粒细胞亚群内的进化趋势。(k)整个拟时序内中性粒细胞中差异表达最显著的基因热图。(l)使用对数秩检验对IRF1+中性粒细胞评分后的生存分析:结肠癌(TCGA数据,左)和膀胱癌(IMgivo210数据,右)患者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图。


图5. 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scRNA-seq。(a)接受177Lu-LNC1004治疗的患者(转移性乳腺癌)的代表性图像。(b)所有细胞的UMAP图。(c)条形图显示个体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细胞谱系的分布。(d)UMAP图显示治疗前后的骨髓细胞亚群。(e)治疗前后骨髓细胞内差异表达基因的火山图。(f)治疗前后差异表达基因的基因集富集分析。(g)UMAP图显示治疗前后的T细胞亚群。(h)条形图显示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T细胞亚型比例的变化。(i)治疗前后T细胞内差异表达基因的富集分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20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言
MMV693183 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抗疟疾候选药物,可用于非复杂性疟疾的治疗和抗药性管理。在此,本文介绍一种MMV693183 的高效、高区域选择性合成方法。这种新颖的合成方法突出了三步路线,利用现成的起始原料,总产率高达 46%。成功的关键在于:

  • 利用了起始原料 (S)-propane-1,2-diamine dihydrochloride 中两个氨基的细微差别,而没有氨基保护
  • 确定了 L-(+)-tartaric acid 作为形成有机盐的反酸,从而得到了所需的高达 100:0 的区域异构体




该高效、可扩展的三步法在温和的条件下操作,具有很高的化学/区域选择性,为获得 MMV693183 提供了有效途径。

MMV693183的最新无保护基团合成
通过两批多克的合成展示制备MMV693183的三步合成方案的实用性:

  • 从 10 克(S)-1,2-二氨基丙烷二盐酸盐(10)开始,经过柱纯化除去二酰胺杂质后,分离出单体酰胺产品,为异构体混合物(9:1),收率为 83%。
  • 用 0.9 等量的 l-(+)-酒石酸处理 11 和 12 的混合物,得到 18,收率为 78%,HPLC 纯度大于 99 %。
  • 然后将得到的盐 18 与 2,4,5-三氟苯甲酰氯(19)酰化,得到 MMV693183,收率为 72%,HPLC 纯度大于 99 %。
  • 从 10 到 MMV693183 的三步法总收率为 46%。




方案 4. 无保护基团合成 MMV693183 的革兰氏级演示

MMV693183 这一新开发的合成路线与原始路线相比,优势如下:

  • 显著减少了步骤数(3vs7),同时大大提高了总产率(46 %vs 14%);
  • 利用 10 中伯胺的原生立体差异,无需保护基团;
  • 利用 2,4,5-三氟苯甲酰氯进行酰化,以避免使用昂贵的偶联试剂,

单酰胺混合物的纯化


  • 使用 l-(+)-酒石酸时,形成了稳定的白色固体(18),沉淀富集成 25:1 的所需/非所需酰胺比例,质量回收率为 80%,纯度为73 %。
  • i-PrOH/MeOH(9:1)共溶剂能得到稳定的所需区域异构体酒石酸盐,而其他溶剂系统的效果较差。
  • 在加入亚几何量的 l-(+)-酒石酸(0.9 等量)后,分离出所需的胺盐 18,其产率为 78%,纯度为 97 %,是唯一的调节异构体。




二胺与(R)-泛酰内酯的直接酰胺化a
起始二胺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但是,反应中形成的酰胺产物混合物难以定量和定性。




合成用于 HPLC 标准的 Regioisomers

  • 对反应混合物进行解旋,合成化合物 11′ 和 12′,以用作分析标准
  • 这些化合物是通过(R)-泛酰内酯(4)与 Boc 保护的胺 14 和 16 反应制备的
  • 然后进行 Boc 脱保护,得到纯的 11′ 和 12′ HCl 盐




MMV693183 原始合成路线


  • 首先是 Cbz 保护的氨基乙醇 1 与邻苯二甲酰亚胺进行三忍反应,得到产率为 65% 的 2,
  • 再进行邻苯二甲酰亚胺脱保护反应,得到产率为 96% 的单保护二胺 3。
  • 再与(R)-泛酰内酯 (4) 反应,得到二元醇 5,收率为 74%,
  • 再用 2,2-二甲氧基丙烷保护,得到丙酮 6,收率为 63%。通过氢解进行苄氧羰基脱保护,得到游离胺 7(定量产率),
  • 再用 2,4,5-三氟苯甲酸(8)对胺进行选择性酰化,得到酰胺 9(产率 78%)。
  • 最后,去除丙酮保护基,得到 MMV693183,收率为 61%(总收率为 14%)。




与三步法合成路线相比,原始路线的缺点如下:

  • 虽然这一 7 步序列成功地在十克规模上合成了 MMV693183,但总产率仅为∼14%,7 个步骤中有 3 个步骤用于操作保护基团。
  • 引入立体阻碍较小的伯胺是通过三忍反应和随后的肼脱保护来完成的,由于其固有的浪费、成本以及大规模处理重氮二羧酸盐和肼所带来的安全风险,这种转化方法的规模化具有挑战性。

总结
研究者开发出的更高效、更可扩展的MMV693183 的合成路线,以适应具有成本效益的商业实施,并在该药物商业化后最大限度地扩大其使用范围。
参考文献:
Highly Regioselective Protecting-Group-Free Synthesis of the Antimalarial Drug MMV693183. Org. Process Res. Dev. 2023, XXXX, XXX, XXX-XXX. https://doi.org/10.1021/acs.oprd.3c003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20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可以确定有抗癌活性,我们正在改造青蒿素,活性提升的还可以,感谢题主的关注。 有成果发表会在这贴出来,也希望大家提供更多的应用实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20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生物毕业十年,残酷面对专业变成爱好的现实。
一直有关注和阅读,显示不放弃爱好的决心。
简单举例,仅限国内。
因为外语太辣鸡,翻墙太费事。
目前,青蒿素抗癌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尽量简述:
1、青蒿素抑制癌细胞生长机制理论研究
相比正常人体组织,癌细胞的生长需要更多更快的铁元素摄入。
针对癌细胞的这一属性共价结合多个靶标蛋白,扰乱癌细胞的多个正常生理途径,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目前研究得出,借助于青蒿素小分子探针对其作用靶点蛋白的识别和共价结合修饰的生物活性,可在癌细胞蛋白质组中成功“钓”取并而是可以鉴定的可与青蒿素共价结合的蛋白。
亚铁血红素在青蒿素过氧桥键激活和共价修饰蛋白的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科研单位由此依据提出了分别依赖于青蒿素和亚铁血红素两个化合物结合修饰蛋白的两种分子抑制机制的结论,并且已经发表了研究结论。
研究单位: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肖友利研究组
内容和成果:
青蒿素独特的过氧桥键结构被亚铁血红素激活并共价修饰相关蛋白的分子机制。
2、青蒿素类化合物抗肿瘤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也称作青蒿素及其衍生物。
其中双氢青蒿素(DHA)是青蒿素的主要代谢产物和活性最强的一种衍生物。
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卵巢癌、肝癌的抗癌效果来自国内的临床医学。
一旦由临床来的,于是就有了民科
“青蒿素到底是不是证明中医不是伪科学的”争论了。
当然这个本题不在讨论范围内。
DHA能造成肿瘤细胞铁元素的缺乏、降低铁元素的吸收、干扰细胞内铁元素既有的平衡状态,且这种改变与氧化损伤无关。
DHA还可以降低细胞膜上的转铁蛋白受体1(TfR1)水平,通过脂筏介导的内吞作用对其进行调控,减弱了细胞对铁的吸收从而杀伤肿瘤细胞。
青蒿素抗癌研究不停留在青蒿素单一质素,已经延伸至衍生物及更广泛领域。
3、双氢青蒿素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是青蒿素药物在体内的主要代谢物,与青蒿素比较,DHA具有水溶性更好,抗疟效力更强的特点。
近年来研究表明,双氢青蒿素(DHA)对肝癌具有抗肿瘤活性。
——手机码字,以下是复制引用归纳论文原文————
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HDACi)通过增加体外和体内肿瘤细胞的凋亡显著增强DHA的抗肿瘤作用。DHA诱导细胞凋亡归因于抑制ERK磷酸化,联用ERK磷酸化抑制剂PD98059能增加DHA诱导凋亡功效。
仅与DHA单用相比, DHA与HDACI综合治疗能降低线粒体膜电位,释放细胞色素c到细胞质中,增加了P53和Bak表达,减少Mcl-1和p-ERK表达,同时caspase3和PARP的活化也增加,这些效应一致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再割一刀——————
简单理解就是青蒿素的抗癌研究已经不停留在单一使用,已经延伸到了青蒿素或者青蒿素衍生物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
3、青蒿素的研究已经开始可以给抗癌药物的生产研发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不过目前还是DHA与卵巢癌之间搞来搞去。
相信不久就会看到这个真正的青蒿素产品问世。
据说知乎读者都习惯有图才给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