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Letter to R. Motro
于是Snelson就屁颠屁颠地拿去给富勒看了。富勒把玩良久后,平静地问:“能把它暂时放我这吗?”当时还年轻的Snelson虽然有些犹豫,但还是答应了。之后,这个原件就......“不见了”......之后富勒跟Snelson讨论了改进方案,并让他跑到镇里买材料做模型。模型做好后,富勒自己拿着这个模型拍了下面这张深(zhuang)沉(bi)的照片。(Snelson哭晕在厕所)
之后富勒一边安慰Snelson“出名会来的”,一边发表、办展览,但就是不把Snelson的名字加到创作者名单上。
当然,要挪用一项发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给它起个名字,身为长者的富勒深谙此理。于是赶紧给它起名“Tensegrity”,也就是 tension(张力)和 integrity(整体)的结合。
(以上情节均来自Snelson自己的讲述,可能会有失偏颇。参考:Kenneth Snelson、Letter to R. Motro)
最后介绍一下实现这个项目的帅气结构男神
Christoph Gengnagel原本学的是结构专业,毕业之后,他做了8年的工程师,却逐渐为工作中缺乏设计感到困惑,终于决定再次回到校园,去攻读建筑——不是要改行,而是为了提高他的结构设计水平,闹明白建筑设计到底是怎么回事。毕业后,他再次回归结构工程师的身份,进入德国最有实力的结构事务所Bollinger+Grohmann工作,还在柏林艺术大学建筑学院教结构,甚至担任了学院的院长。 如此交错的经历,让结构的理性和建筑的敏锐完美地结合起来。实现了这个项目。
致敬这些伟大的结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