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据我所知,一个导师说课题组强度比较高,大多是横向做得多,而不是做科研(论文)。亲眼见过很多硕士生,基础素质没的说,人也勤奋,进组的时候雄心勃勃。进组后却也没人带,每周开横向进度组会,科研上根本没人管,做了几年横向,草草毕业。
问你能不能接受,还好,明着来,没忽悠你,不太可能属于笑面虎。
你说导师是业内大牛,我猜你可能是根据导师主页的行政职务或帽子判断的,这样的导师多半是成名多年、不会亲自带学生、平时拉拉横向的学术活动家。
至于喜欢他的方向,可能指的是导师简历里白花花的发表记录?
8106的工作时间,其实还好。如果身心投入到科研(不是做横向)中,这个时间其实不算多,读研时间久了,反而更愿意待在实验室。
所以,这个课题组可能是一个比较大的团队,很有可能是大老板加小老板架构。硕士主要做横向,科则由博士推进。时间上强度不算太大,重要的是想清楚以后要干什么,这里提供几个建议,仅供参考:
- 降低期望。把读研看做是加强版的本科就好。研究生看似选择很多,但能做的不多,分到什么组,从事什么方向,具体被谁带,甚至都无法自己决定。从就业角度讲,一些学校的研究生数量都快赶上和本科生了,其实大多还是就业。至于对科研的热忱是比较奢侈的,总之,以后要不要读博?如果不读博,早早积累工作技能,因为多半的科研技能在企业眼里,是没有意义的,还不如刷刷面试题。
- 建立简历思维。什么事能往简历上写,就多做什么。少干杂货,适当的给导师做做心里建设,没什么不好,无非对你冷落点,利大于弊。见过一些研究生,神仙似的,课题组的工作没咋参与,但由于定位清晰,毕业找到的工作甚至更好。如果导师能带让你科研起飞,那么建议原地拜为义父,让干啥干啥就行。
- 果断抛弃“明君贤臣”式的师生关系。别把导师当圣人,导师只是合作者,“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思维要不得。别这么弱,该强势就强势。
- 识别各种大饼。有的导师刻意强调读研的困难,甚至美化困难,以此激励你做些累活脏活。哈哈,东亚人民的老传统了,似乎总怀着一种在苦难中进步的崇高使命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