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医学本科生进实验室,本质上当然是去内卷的,学这个学那个都是现象。
不论多少人极力鼓吹早期科研的好处,我都持非常保守的态度。因为科研这东西,在你专业课学得游刃有余、学有余力的时候能锦上添花,但在你忙得焦头烂额、对通过考试试卷上的重点题目都一知半解的情况下,科研非但不能雪中送炭,反而可能会让你的绩点和生活雪上加霜。
学习在于抓住“主要矛盾”,本科生的主要矛盾就是打好基础,学好基础课和专业课,考过四六级,在实习中磨练临床思维。而不在于早期科研。
另一个主要矛盾是升学。如果说早期科研内卷有意义,那也仅在升学的"推免"赛道上有意义,在“考研”赛道上能给的助力极少,甚至远不如英语。
在推免赛道上,早期科研以及科研成果是个叫好又叫座的存在。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条赛道上大家早已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基础课程要求,成绩个个名列前茅,这时候想要脱颖而出就只有进行更高阶内容的学习了。这个情况有点像高中学霸自学完了大学内容,最后考了清北。
所以说,建议先卷到稳定的绩点,能摸到保研绩点的门槛,再去卷科研。如果你徘徊在挂科边缘,去了两个月实验室挂科两门,那建议还是别去。如果你成绩中等,死活摸不到保研绩点,那我建议你别卷别上高速。
为什么说拿不到推免就不要卷早期科研,原因也很简单,早期科研在考研中是个叫好不叫座的东西。你有,那很好,你没有,那也没关系,大家都没有。除非你已经发过文章,可以直接加大加粗印在你的简历上,不然在复试的时候,基本上所有人都会说:曾经在实验室学习过一些实验技能,对科研充满了兴趣。
找好自己的赛道很重要。
当然如果你成绩卷到位了,英语呱呱溜了,速度是七十迈,心情是自由自在了,需要科研给推免简历增色了,那你就进实验室。进实验室要学的,一个是科研思维,一个是实验技能,毋庸置疑是前者更重要。在跟师兄师姐学实验的过程中,多着眼于他们的课题挖掘和实验设计,早期就养成阅读文献的习惯。这些是你早期科研应该习得的技能,但还是要以成果为导向去努力,不要真把自己当打工人和见习者用,你不仅仅是去开拓视野看热闹的,你是去卷科研的,你得拿到有含金量的东西。
多跟往届的学长学姐打听打听,找个靠谱的实验室(这很重要)。跟带教师姐和老师搞好关系,勤学苦练,多多干活儿,争取拿到文章共一,卷到或混到名次。在文献读得微醺之后,可以尝试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篇综述,发不了sci就发中文核心。也可以报名参加大创,卷个名次。
如果都做到了,那名校直博的门将会被你一脚踢开。
以上。
割一下补充一下……
可能我表达得不够清楚,我并不是说科研无用,事实上科研是个顶好的东西,在整个临床职业生涯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份量。当然我们从医的一路上也难免逃过科研内卷,进行科研学习和科研产出。实验室学到的真本事是一辈子的财富。
我想表达的是,科研确实不是本科生要搞定的东西,不然你猜为什么研究生要叫研究生呢?
科研之所以能让本科生在推免和考研脱颖而出,是因为它在本科生中稀缺。什么叫稀缺?拿我自己和身边的同学来说,魔都是内卷深水区,大家伙儿动不动熬夜改文章做汇报,周末都在伺候老鼠,节假日随叫随到。但大家来的时候,本科期间有文章的大都聚集在直博那一小撮和部分推免学硕。考研进来的统招生里,一百个人里挑不出一个有文章的,倒是有七八十个英语口条儿贼六。
鼓吹早期科研内卷这事儿,让我困惑和担忧的是,本科生在已经承受超强课业负担的情况下,在保证自己成绩稳定、基础扎实的情况下,还能否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卷科研,能否保证自己的休息、生活和娱乐。
不是质疑大家的能力哈,我是菜狗我先说。你要是能鱼与熊掌一把抓的牛人,你要是学业、科研、生活三位一体,五年时间多点开花的大神,你就当我多嘴。另外,你要是真心热爱科研,立志将来从事科研工作,在实验室做实验能让你快乐,那也自不必说,你付出的努力、投入的时间一定会让你有所思所得,不会辜负。
但现实中大部分是被忽悠瘸了的本科生,因为焦虑,手忙脚乱地进了实验室。没人认真带教,糊里糊涂地给小鼠喂了三个月粮,转眼就期末又要熬夜备考,还要被实验室的老师揶揄一句“坚持不下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