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802|回复: 0

压力诱导的不连续发光颜色变化!吉林大学《JACS》报道新型力致刺激响应材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4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光对生命的孕育和人类的生存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都知道,太阳光是一种混合光,经过色散后可以划分为紫、蓝、青、绿、黄、橙、红等七种可见光区的光色,多种多样的光色也描绘了绚丽多彩的世界在有机发光领域中,神奇的发光现象和发光变化吸引了研究者的关注。比如,由紫光到红光的波长逐渐增加,即逐渐红移,这种红移现象在科学研究中亦可以实现。用金刚石对顶砧对有机发光材料施加高压,可以使发光颜色逐渐红移,甚至跨过整个可见光区,展现了奇妙的力致刺激响应现象。发光红移是力致刺激响应领域中比较常见的现象。但是,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邹勃教授王凯教授,与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兵教授合作,报道了压力诱导的不连续发光转换即由绿光到黄光又到蓝光提出了压力诱导发光蓝移并增强的新机理:聚集诱导发光和能量转移抑制的协同效应。相关论文以“Pressure-Induced Blue-Shifted and Enhanced Emission: A Cooperative Effect between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nd Energy-Transfer Suppression”为题目,发表在《JACS》上。


四苯乙烯是经典的聚集诱导发光基团,其晶体在常压下发射蓝光,在静水压的条件下,表现出发光增强的现象。但是π-π作用蒽二聚体一般在常压下发射绿光,在静水压条件下其发光是猝灭的。两种体系表现出不用的力致刺激响应现象,“一正一反,一阴一阳”,研究者巧妙地将超分子蒽二聚体和聚集诱导发光基团结合在一个晶体(英文简称mTPE-AN)中,在静水压的条件下,表现出由绿到黄又到蓝的神奇的发光现象。研究者从分子水平出发,提出了一个合理的分子设计:将一个蒽连接在四苯乙烯的苯环的间位位置,从分子构象上看,四苯乙烯作为取代基偏向于蒽平面的一侧,为实现面对面的π-π蒽堆积提供了空间位阻,使蒽基团优先进行面面堆积。研究者也设计了一个对比分子(pTPE-AN),将一个蒽连接在四苯乙烯的苯环的对位位置,四苯乙烯作为取代基平均地分配在蒽平面两侧,由于蒽平面两侧的空间位阻大,蒽不会形成二聚体堆积,而是形成了分散的蒽单体堆积。这些设想已被单晶X射线衍射实验证实。


图 1 超分子蒽二聚体堆积的分子设计。在常压下,mTPE-AN晶体表现出明亮的绿光发射,是超分子蒽二聚体的发光(即蒽激基缔合物发光)的特征,此时四苯乙烯只作为隔离基团,将一个蒽二聚体和其它蒽二聚体分开,使晶体中形成离散的蒽二聚体堆积。在压力增加到1.23 GPa过程中,发光颜色由绿光变为黄光,仍为超分子蒽二聚体发光。当压力大于1.23 GPa后,从发射光谱上可以看出,一个短波长的发射带突然出现,并且随着压力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同时长波长发射带的强度逐渐降低,晶体表现出越来越纯的蓝光发射。当压力大于4.28 GPa后,短波长和长波长发射带都减弱,晶体表现出的蓝光发射也相应减弱。整体上看,mTPE-AN晶体在压力的作用下表现出不连续的发光转换,就像“跳跃式”的转变,从绿光到黄光再到蓝光。与之对比,pTPE-AN晶体在压力的作用下,只表现出单调的红移现象。


图 2 (a)金刚石对顶砧示意图;(b)荧光发射光谱;(c)荧光照片;(d)吸收照片;(e)吸收光谱。


图 3 四苯乙烯晶体和mTPE-AN晶体的吸收和发射光谱经过验证,mTPE-AN晶体在经过光照和压力后,核磁和质谱并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样品在测试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然而低温实验表明,mTPE-AN晶体在短波长处出现新的发射峰,瞬态光谱显示有明显的能量转移。研究者将mTPE-AN晶体在4.28 GPa的发射光谱与四苯乙烯晶体在常压下的发射光谱对比发现,两者是一样的,说明mTPE-AN晶体在高压下的短波长发光来源于四苯乙烯。当压力大于1.23 GPa后,mTPE-AN晶体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质之间的重叠面积逐渐减小,四苯乙烯到蒽二聚体之间的能量转移受到抑制,导致短波长四苯乙烯发射带的出现。理论模拟mTPE-AN晶体的高压实验表明,四苯乙烯之间的相互作用随着压力的增加从无到有并且逐渐增强,短波长发射增强来自于四苯乙烯的聚集诱导发光。


图 4 mTPE-AN晶体在压力下的发光示意图在整个高压过程中,聚集诱导发光和能量转移抑制共同诱导了发射蓝移和增强。在刺激响应领域,这是一个新颖的机理,也为设计高能级激发态发光提供了新的思路。全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jacs.9b11080
来源:高分子科学前沿
声明: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学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指正!
---纳米纤维素找北方世纪---
---3D打印展来袭!扫码预登记---




声明:凡本平台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平台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我们的微博:高分子科学前沿欢迎和我们互动
添加主编为好友(微信号:polymer-xiang,请备注:名字-单位-职称-研究方向),邀请您加入学术圈、企业界、硕博联盟、北美、欧洲、塑料、橡塑弹性体、纤维、涂层黏合剂、油墨、凝胶、生物医用高分子、高分子合成、膜材料、石墨烯、纳米材料、表征技术、车用高分子、发泡、聚酰亚胺等一系列技术交流群。同时可以在菜单中回复交流群”,获取群目录。
添加 小编  微信(务必备注:名字-单位-职称-研究方向)
邀请您入讨论群
(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

我们的QQ交流群:451749996(务必备注:名字-单位-研究方向)
投稿 荐稿 合作:editor@polysci.cn

原文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103324214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