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1352|回复: 0

为何大厂内部难做好分子POCT产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1 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来源:知乎
为何大厂内部难做好分子POCT产品?
先说是不是,再说为什么。
先看这组数据:
1. 2016年9月6日,丹纳赫公司宣布计划以40亿美元收购微流控分子诊断产品GeneXpert的母公司Cepheid。
2.生物梅里埃2013年9月宣布以4.5亿美元收购微流控分子诊断产品FilmArray的母公司BioFire。
3.罗氏2014年4月宣布以4.5亿美元收购微流控分子诊断产品cobas Liat的母公司Iquum。2021年3月15日,罗氏(Roche)与GenMark Diagnostics共同宣布,双方已就总交易价值约18亿美元现金收购后者事宜达成最终并购协议。
4.2018年3月赛默飞收购Integen X,该公司主要产品为微流控分子诊断设备Rapid HIT。2021年1月,赛默飞宣布以约5.5亿美元收购微流控分子诊断公司Mesa Biotech。
5.2018年2月凯杰宣布以1.91亿美元收购西班牙的传染病诊断公司Stat-Dx,该公司主要产品为微流控分子诊断设备DiagCORE。
6.2016年的12月,万孚生物以约合1.25亿元人民币持有了微流控分子诊断公司Atlas Genetics13.63%的股权;
7.2018年9月,万孚生物宣布与微流控分子诊断公司Biocartis组建中国合资公司,注册资本1400万欧元,万孚持有50%股权。
8.安图生物于2018年12月15日与芬兰微流控分子诊断公司Mobidiag Oy签署股权认购协议,出资约1000万欧元认购Mobidiag约10.12%股权。2021年4月豪洛捷宣布以约8亿美元价格收购Mobidiag。
对于国外IVD巨头——罗氏,生物梅里埃,丹纳赫,赛默飞,凯杰,雅培(收购Alere,从而获得了分子POCT产品ID NOW)等而言,其分子POCT产品是靠收购创业公司而得来的。对于国内而言,万孚生物和安图生物这种国内IVD一线大厂也是靠认购部分股份来于分子POCT创业公司达成合作的。
此外,国内分子POCT(全密闭的情况下集成了核酸提取和核酸扩增的功能)厂家目前仪器和耗材都拿证的有杭州优思达生物(基于恒温扩增),单仪器有证的有上海奥然生物,北京百康芯生物等。都是早早布局分子POCT的创业公司。
纵观国内外,恕笔者孤陋寡闻,笔者还没见到哪个分子POCT产品是由大厂内部独立自研出来的。当然,也可能有些大厂自研出了一些分子POCT产品,只是暂时还未公诸于世。就当前情况来看,最起码市面上的分子POCT代表产品,都来自于专注此类产品开发的创业公司。所以,大厂内部难做好分子POCT产品这个结论目前来看,应该是站得住脚的。
再说为什么。笔者以为,传统IVD大厂内部难以做好分子POCT产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设计思路与传统IVD产品完全不同
当前的分子POCT产品绝大部分基于微流控技术。
该项技术学术界兴起于2000年附近,国内产业界基本在2015年之后才迎来大的发展。当前大厂内部的IVD研发团队,以往研发的是血球,生化,化学发光等产品。这些产品在仪器上是典型的机械臂控制为主,试剂与仪器的接口也多依靠机械臂带动的注射泵来实现。这与微流控技术的概念想去甚远。微流控技术更强调在亚毫米尺度上对于反应液体的连续操控,体现出的是微流控芯片上驱动力与阀的精确配合。
即使是聚焦于传统POCT的IVD厂家,其研发团队以往也是聚焦于胶体金试纸条、免疫荧光试纸条之类的产品的开发。此类产品基于侧向层析,跟微流控中的纸基微流控(paper microfluidics)更为接近。纸基微流控会对纸基做亲疏水处理,以对液体层析路径进行约束。但是纸基微流控适用于操作比较简单的检测的实现。像分子诊断这类相对比较复杂的检测,基于离心力、压力等驱动的微流控技术才有可能实现其检测全过程的自动化。这类微流控产品的设计理念中更强调驱动力与阀的配合,与传统的侧向层析相去甚远。
这些大厂内部的研发团队的产品设计思维一时半会儿很难得以改变,也不太可能给出好的分子POCT的产品设计方案。延续这种产品设计惯性,依赖于机械臂的全自动核酸检测工作站倒是挺适合这些大厂的。实际上也确实是这样。我们看到新冠疫情之后,之前做核酸提取仪、QPCR仪的厂家们也在陆续推出基于机械臂的全自动核酸检测工作站。
    2.    缺乏有经验的团队
既然内部团队缺乏分子POCT的设计思路,那大厂们就不能招来几个有经验的人组建研发团队?
难就难在有经验的团队几乎没有。
国外倒是有些厂家已经开发出了好的分子POCT产品,或许还能找到靠谱的团队。国内本身就没有特别成熟的分子POCT产品,又何来有经验的团队?此外,分子POCT产品的设计方案五花八门,并没有统一的规则和标准。各家各凭本事在密闭卡盒里实现核酸提取和扩增的全集成。即使是有经验的团队,除非原封不动的照抄前东家的产品,不然一旦在设计上稍作变动,整个产品再想做稳定,估计又要花上挺长的时间摸索。此外,设计上做了变动之后,后续的量产工艺能否跟得上也是个大问题。
    3.    缺乏破釜沉舟、心无旁骛的创业心态
既然招不来有分子POCT产业化经验的团队,那大厂们退而求其次,招一些名校毕业的微流控方向上的博士来组建团队。这样总可以了吧?我们大厂有的是资源,我们对这个团队长期投入,直到做出好的产品。
这样的做法,理论上是可行的。但这里面有两个问题。
第一,名校毕业的微流控方向的博士本身是否靠谱?笔者博士就是以微流控为主要研究方向,非常清楚在微流控领域学术界和产业界之间的差距。当前微流控学术界主要还是使用PDMS材料,用机加或者软光刻(soft lithography)来制作微流控芯片,更倾向于概念验证(proof-of-concept)。对于产业界里微流控芯片的量产工艺,诸如开模注塑、超声焊、激光焊、热压、胶粘等,学术界较少涉及。而且,真正的产业化的微流控产品,更强调的是产品的稳定、可靠、成本低廉,这与当前学术界的proof-of-concept的设计理念相去甚远。所以,做好分子POCT产品,光拥有微流控理论知识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持续学习,转变思维,把心态调整为一切服务于做出一个好的产品。
第二,一个分子POCT产品从立项到仪器拿证一般至少需要四年的时间,普遍需要五年及以上的时间。上海奥然生物成立于2015年,北京百康芯生物成立于2013年。布局这个赛道稍微晚一些的,熬起来就特别的心急。研发一款分子POCT产品要是要冒很大的风险的,很可能做着做着就发现此路不通。这里面都是需要巨额的研发经费投入。除非老板足够耐心,又建立起了对该研发团队足够的信任,不然这种模式很难持久。这个过程对于研发团队本身也是考验。苦熬四年五年,烧了公司那么多钱,还要忍受其他项目组的白眼(这个团队就会花钱)。前三年四年里,没有业绩,自己能否坚持下去?对于老板而言,熬了三年四年,烧了那么多钱,产品能不能做稳定还不好说,那是否还要继续信任这个团队?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于一个分子POCT创业团队而言,一个靠谱的、经过充分论证过的设计方案是必需的,也是创业的前提。此外,团队会把自筹的、融资所得的每一分钱不断地投入到产品设计方案的验证和持续优化上来。在产品没有拿到证之前,整个公司的所有人都会围绕着这个产品的开发而奉献个人力量。公司因为开发这个产品而存在,整个公司也围绕这个产品的开发而配备资源。这个产品做稳定了,取得了注册证,公司就成功了一半,否则,公司就死路一条。正是这种破釜沉舟、心无旁骛的创业心态,才能成就革命性的、好的产品。
4.    耗材的可靠量产依赖于整个产业链的成熟
分子POCT产品的产业化难点在于检测耗材(预置有检测试剂的微流控芯片)的量产。
而耗材的量产涉及到高精度开模注塑,超声焊接,激光焊接,热压,胶粘等等工艺。由于产品的设计思路不同,这些量产工艺传统的IVD厂家基本都不会接触到。这里面一方面要求产品设计团队对当前量产工艺有足够的了解,这样才好评估检测耗材的可制造性以及成本控制能力。另一方面,整个分子POCT产品的开发也有赖于整个产业链的成熟。产业链不成熟,稍微精度高一些的模具都找不到供应商,那谁都无能为力。
整个产业链的成熟是需要整个行业的持续教育的,一两个大厂往往也难以提升产业链工艺的成熟度。况且,大厂也更倾向于所有的工艺厂内自研。反倒是初创企业,资源有限,更愿意携手工艺供应商一起钻研,更能促进整个产业链的成熟,也更能享受产业链成熟之后带来的好处。
<hr/>纵观国外的分子POCT的产业化进程,大厂们在其中也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无论是GeneXpert还是FilmArray,都是创业团队做出产品并在拿到证之后被大厂并购。然后,这些产品借助大厂的销售渠道和品牌优势一路腾飞,创造出骄人成绩。所以,最理想的模式是,拥有核心技术的创业团队死磕技术和工艺,将产品打磨成熟。此时再携手大厂,借助大厂的渠道和品牌迅速占领市场。只是在国内,这条路会更难走一些。

原文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581921020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