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癌症状况报告显示,大肠癌每年死亡人数19.1万,新发病例37.6万。大肠癌发病呈现出城市高于农村,高收入地区高于低收入地区,男性高于女性,老年人高发的特征。这与居民生活方式变化有关,包括多食肉,少谷物,少蔬果,高蛋白,高脂肪,少纤维的不合理膳食习惯,身体活动时间和强度不够,超重肥胖增多等因素。
大肠癌的进展是一个缓慢的自然病程,已经明确95%以上的大肠癌都是从大肠息肉一步步进化而来,从小息肉到大息肉到重度不典型增生到原位癌再到浸润性癌需5—10年。大部分大肠癌因具有明确的癌前病变而适于开展早诊断早治疗。
结肠镜检可以直接观察到肠壁、肠腔的改变,并且可以确定肿瘤所在的位置、形状以及浸润的范围,同时可以取活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是目前临床肠癌诊断的金标准。医生建议:超过45岁的人,都应该进行肠镜检查。结肠镜检作为肠癌早期筛查的缺点是侵入式检查,费用不低,需要术前准备,存在一定检查风险和漏检情况,患者依从性差,肠镜经验依赖性强,有研究表明肠镜筛查并不能降低右半结肠癌的发病率。此外作为早期筛查项目,在医疗资源和社会负担方面也是一个挑战。 粪便隐血试验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筛查技术,只需要受检者提供粪便,采集粪便样本检测其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判断是否发生癌变。优点是无创、安全,受检者依从性较好,缺点是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低。传统的大便隐血试验(gFOBT)仅能检测到30-50%的大肠癌和10-30%的癌前腺瘤;新式的免疫化学法大便隐血试验(iFOBT)能检测到50-60%的大肠癌和30%左右的癌前腺瘤。 粪便特异DNA检查是一种新型的早期发现大肠癌的方法,通过检测粪便标本中的基因改变来达到筛查大肠癌和癌前腺瘤的目的。
它的检测原理:通过检测粪便中的脱落肿瘤细胞成分,来判断受检者是否有可能患有大肠癌或者癌前腺瘤的分子诊断技术,最常检测的肿瘤细胞成分为发生了突变或者甲基化的人类基因。大肠肿瘤一般发生在结直肠上皮组织中,先向肠腔内生长,在其生长过程中,不断地有肿瘤细胞脱落至肠腔内并随着粪便排出,因此检测粪便中的肿瘤细胞成分就可以提供一种无创的大肠肿瘤筛查诊断方法。肿瘤发生相关基因的突变是肿瘤特有的,而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水平则在肿瘤细胞中比在正常细胞中明显提高,所以这两种基因的改变可以作为肿瘤标志物用于筛查或者诊断大肠肿瘤。
该技术优点主要如下: 1.完全无创,仅需4.5克粪便,无症状人群接受度高 2.准确性高,在临床前研究中可以检测出绝对多数的大肠癌和大部分的癌前腺瘤;能检测到91%的早期大肠癌,64%的癌前腺瘤(≥1厘米),特异性为93% 3.可以同时发现左右两侧结肠的肿瘤,减少检测盲区和漏诊 4.不仅可以发现大肠癌,也可以发现癌前腺瘤,为通过摘除癌前腺瘤而预防大肠癌提供了可能性 5.操作方便,在获得检测试剂盒后,用户可以居家完成样本的收集工作,之后快递寄出由专业人员进行检测。 通过综合问卷调查、大便潜血试验(免疫化学法)、粪便DNA检查,这些非介入的检查方法能早期筛查出易患大肠癌的高危人群,然后肠镜检查,大大的提高大肠癌的检出率!
来源:上海国际医学中心 肿瘤筛查与预防中心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