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徐兵河:乳腺癌诊疗须坚持个体化
“乳腺癌的发病率已经高居全球女性恶性肿瘤之首,特别是随着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的变迁,乳腺癌的发病率更是一直高攀不下,对乳腺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8月19日,在第三届乳腺癌个体化治疗大会上,大会执行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徐兵河表示,乳腺癌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发展应重点在于个体化、精准化的发展,进而为乳腺癌个体化诊疗进一步创造有利条件。
数据统计显示,每年全世界约有140万人被诊断为乳腺癌,而大约有50万人死于该病。我国仅2015年新发乳腺癌病例就已高达27.2万,死亡病例数约7万。其中,在新发乳腺癌病例中有3%~10%的女性在确诊时,就有远处转移。即便是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也有30%~40%可发展为晚期乳腺癌,且5年生存率仅为20%。
鉴于此,本次会议秉承“防治乳癌,量体裁衣”的主题,邀请国内外乳腺癌领域的著名院士、专家、临床肿瘤学家、分子生物学以及肿瘤流行病学专家,从流行病学、诊疗方式、基础科研、转化性研究等方面,围绕乳腺癌分子分型与个体化治疗的国内外最新进展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提出了全程管理、注重生活质量的新理念。
会议上,多名与会专家还针对《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进行了详细解读。专家认为,晚期乳腺癌作为乳腺癌发展的特殊阶段,在治疗选择以及疗效方面均不同于其他阶段的乳腺癌,患者不仅要面临疾病本身所带来的痛苦,还要遭受心理、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
“临床医生应该综合考虑肿瘤本身、患者机体状态以及现有治疗手段等多种因素,制定相对科学可行的治疗方案。”徐兵河说,因目前国内缺乏高水平循证医学证据,现有的晚期乳腺癌治疗措施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不可否认,在过去十几年间,乳腺癌辅助治疗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特别是晚期乳腺癌在既往治疗和耐药机制方面发生相应改变。而这也直接导至以往的研究结果可能不适合目前的治疗情况。
“我们现在迫切需要集合各方力量共同发起一些设计良好、高质量的临床试验,以寻求晚期乳腺癌的最优治疗策略与最佳药物选择,并将研究结果广泛推广至临床实践,从而优化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最终延长患者生存实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徐兵河说。
据了解,此次会议由中国癌症基金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主办,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共同协办,共吸引来自全国各地接近1000名从事乳腺癌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临床医生参加。 来源:科学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