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5520|回复: 0

[分享] POCT兵器谱之倚天神剑-美艾利尔 Triage免疫分析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17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上一篇跟大家聊了聊POCT里的屠龙宝刀-雅培i STAT, “倚天不出,谁与争锋”。这一篇跟大家聊一聊堪与i STAT齐名的另一POCT神器-Alere(美艾利尔) Triage免疫分析仪。
先看下Triage免疫分析系统的庐山真面目:

640.webp.jpg


神剑起源
Triage免疫分析系统目前是POCT(Point of Care Test,即时检测)行业的领导者Alere公司的拳头产品,但Triage并不是Alere自主研发的,而是收购自Biosite(博适)公司。

Triage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初期的Hybritech公司,San Diego最早的生物技术公司之一。 Kim Blickenstaff, Kenneth Buechler,Gunars Valkirs和Richard Anderson,即后来Biosite的四位创始人在Hybritech公司辛勤的工作着。Kim Blickenstaff是公司的管理人员,注册会计师,拥有MBA学位,精通财务,营销和市场战略。Kenneth Buechler , Gunars Valkirs和Richard Anderson是公司的科学家,分别拥有生物化学,物理学和化学的博士学位。

在Blickenstaff牵头的一项研发计划里,他们试着研发一项早孕快速测试,通过膜的变**况判断是否怀孕,这项测试可以在医生办公室进行,而不必在实验室排长队等候。Valkirs是这项ICON HCG(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人体绒膜促性腺激素)测试的发明人。这是最早的早孕试纸条,也是广大女同胞的福音,从此女士们想了解相关情况只需到药店买一张测试卡。ICON HCG试纸上市以后大获成功,上市前3年总销售额达到3000万美元。

但是四位学霸没高兴多久,ICON HCG试纸的成功引起了Eli Lilly,一家制药巨头的注意。1986年Eli Lilly以3亿美元收购Hybritech公司。从一家特立独行的创业公司到一家制药巨头的一部分,当理想照进现实,文化的差异,复杂的等级,繁冗的流程,四位学霸犹如倒头浇了一盆凉水,离开不可避免。


命途多舛
360截图20160717220639293.jpg

1998年3月,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四学霸正式成立Biosite。Blickenstaff写了一份商业计划书,计划开发另一项基于变色反应的快速诊断产品,该产品可以帮助急诊医生判断病人是否药物滥用。开公司没钱怎么行,Blickenstaff找到了以前Hybritech的老板,Wollaeger 和Greene, 他们同意投资60万美元给这家初创公司Biosite。顺带一提,Timothy Wollaeger 和Howard Greene也不习惯在Eli Lilly这样的大公司混,转而成立了一家风投公司Biovest Partners。

在一家初创公司工作是让人兴奋不已的,四学霸取长补短,不亦乐乎。但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一年之后,60万美元烧完了。为了维系公司的研发进程,Blickenstaff殚精竭虑,四处找钱,曾经和超过40位风险投资人会面,谈论POCT药物滥用市场的美好前景。但是这帮风险投资人对POCT药物滥用市场一点都不懂,无法抉择。屋漏偏逢连夜雨,其中一位风险投资人根据从毒理学家那里得出的结论,认为快速简便的药物滥用测试没有市场,Biosite也没法和雅培这样的巨头竞争。

风投圈的人和其他圈子一样,真正如Bob Johnson这样能发掘出i STAT的投资家毕竟凤毛麟角,大家都喜欢跟投,不愿领投,何况还有风投专家说Biosite不行。Blickenstaff心急如焚,找到了最后的一线希望,Medicus Venture Partners的合伙人Frederick Dotzler。Frederick Dotzler既不相信那位风投专家的话,也没有被Blickenstaff的乐观冲昏头脑。

走投无路之下,Blickenstaff花钱做了一个市场调研报告,以证明POCT药物滥用市场的广阔前景,驳斥专家的言论。这份报告花掉了Biosite账上最后的35000美元,另外还借了35000美元。要是调研报告不乐观,Biosite就只能关门大吉了。之前风投专家的结论是基于毒理学家的反馈,但是POCT药物滥用的用户却是急诊科的医生。在这份市场调研中,大部分急诊科医生对该产品都颇有兴趣。7万美元的市场调研报告真不是白给的,Dotzler出手了。他从一批投资者手中筹集了350万美元,用于Biosite药物滥用项目的研发,Triage的药物滥用测试组合最终于1992年2月进入美国市场。

这个测试卡只有信用卡大小,采用尿液标本,可以在10分钟内检测病人9种药物的使用情况,测试卡定价25美元。在此之前,检测药物滥用一般在大型实验室,需要造价不菲的仪器和专业人员。Biosite的设备小巧轻便,在短时间内就能得到更多的检测结果。药物滥用测试卡上市前三年,销售额突飞猛进,分别是292万,986万和1632万美元。1994年,Biosite首次实现盈利。四学霸大受鼓舞,计划研发更多的POCT产品。

然而1994年5月,打击再次来临,雅培起诉Biosite侵权,认为Biosite窃取了他的一项变色技术专利。学霸们觉得很不公平,却无计可施,只能应诉。官司打了两年,Biosite急着上市耗不起,只得为这项有争议的专利付给雅培550万美元,并且承诺未来会缴纳专利使用费。

这下Biosite又没钱了,Blickenstaff 又跑到国外去融资,他巧妙的将融资计划和Traige的心脏检测卡的独家代理权捆绑在一起,Merck KGaA(一家德国制药公司,和制药巨头默克无关),以及 Arkray KDK(一家日本诊断公司)同意提供1000万美元的开发费用。

初战告捷,Biosite决定基于Triage测试平台,增加不同的单个测试卡,具体在今后的发展方向,Biosite也颇费了一番思量,根据医疗保健的发展趋势,最终决定今后的研发重点是心肌标志物。

Biosite于1997年2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每股12美元,融资3000万美元。Biosite庆功酒还没喝完,德国的宝灵曼诊断公司又起诉Biosite的药物滥用测试侵犯其专利。

外忧不止,内患又起。1997年底,用于检测心肌梗死的Triage 心脏检测系统通过FDA;但产线上一半以上的测试卡质检不过关,严重影响了新产品的上市进程。Blickenstaff彻底重整了生产流程,撤换了一些管理层人员,将工厂分成两个生产组,互相竞争,终于让生产走上正轨。两年内,Bisite不得不两次下调销售预测,股价也从上市时的每股12美元降到1998年10月每股4.5美元的低点。

1999年2月,Triage 心脏检测系统终于在美国顺利上市,仪器定价3000美元,测试卡定价25美元,该测试卡可以同时检测心肌梗死病人血管内三种蛋白(包括CK-MB,Troponin I,Myoglobin)的含量。同年10月,Triage 心脏检测系统在欧洲上市。Triage的春天似乎终于来了。


合纵连横
一连串的起起伏伏,让Blickenstaff明白像Biosite这样的小公司不能单靠自己。Biosite确实在某些技术上领先业界,但是怎么运用这些技术却不是靠单干能搞的定的。Biosite开始和一些研究机构合作,包括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和杜克大学。Biosite和其他公司达成协议,用自己的抗体来交换其他公司的蛋白标记物,这些公司包括Amgen, Eli Lilly 和 MedImmune。秉持这种开放的心态,Biosite才得以开发出一系列高质量的诊断产品。

Biosite在研发合作上长袖善舞,在市场策略上更是可圈可点,前面已经讲过Blickenstaff巧妙地将融资计划和Traige的心脏检测卡的独家代理权捆绑在一起,从Merck KGaA和 Arkray KDK拿到了1000万美元的开发费用。 其实Blickenstaff一向是空手套白狼的高手,早在1991年Blickenstaff就与Fisher(500强企业之一,现在叫Thermo Fisher)签订经销协议,Fisher将作为Biosite所有产品线在美国市场的主要经销商。该协议一直持续到2008年。(友情提醒,Biosite的第一个药物滥用产品1992年才上市)

2005年和2006年Fisher的销售收入分别占到Biosite销售收入的84%和81%。

2004年Biosite和贝克曼合作,向其销售BNP测试,用于贝克曼的化学发光测试仪。


一战成名
在Triage的众多的测试卡中,BNP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型脑钠肽)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5年,Biosite开始研发BNP项目,历时五年,耗资500万美元。有意思的是在1995年并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BNP和心脏衰竭有直接关联,5年时间,500万美元,真是一场豪赌,其立项原因也颇值得有心人探究。

2000年11月,Triage BNP测试终于通过FDA。上市之后Biosite遇到一个很尴尬的局面,他无法向医疗界人士证明BNP的作用。5年时间花了500万研发了个没人要的产品,Biosite的沮丧可想而知。

转机出现在2002年3月的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一系列的研究表明BNP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最准确指标。当年Triage的销售结果让人惊叹不已。截止2002年底,1000家医院采用了Triage BNP测试,全年Biosite销售了190万张BNP测试卡,销售额达到3800万美元。

借助BNP测试,Biosite一战成名,让医疗界人士刮目相看,其作为POCT行业领导者和创新者的地位日益稳固。

1992年到2002年是Biosite的黄金十年,销售额维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从1992年的220万,到1995年的2820万,再到2000年的5160万,2002年Biosite销售额突破一亿美元。

形势一片大好,2003年Biosite在法国和德国的子公司成立,2004年比利时和英国子公司成立。

新产品方面,2005年,Biosite发布了Triage D-Dimer 测试 和Triage TOX Drug Screen with Acetaminophen(对乙酰氨基酚,药物名扑热息痛)。备受瞩目的Triage Stroke(中风) Panel测试项目也进入FDA审核的最后阶段。

让我们来看看截止2006年,Triage上可以检测的项目吧:

640.webp (1).jpg

横刀夺爱
2003年至2006年,Biosite持续保持了高增长。2006年销售额达到3.08亿美元,毛利率高达70%,净利率达到20%,简直就是一台印钞机。估计是几位创始人年事已高,想退休安享晚年,2007年Biosite开始寻找买家,收购方是Biosite的老熟人-Beckman Coulter(贝克曼库尔特),从2004年开始Biosite就向贝克曼供应BNP的试剂原料,用于贝克曼的化学发光仪器。贝克曼出手也不吝啬,出价15.5亿美元(每股85美元),该价格比当时Biosite的股价高了50%。这桩婚事双方都很满意,合并协议签了,并且对外公布了消息。

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持有Biosite 4.9%股份的Alere(当时名字叫Inverness)出手了,仅花了两天时间调查和谈判,宣布以18亿美元收购Biosite(每股92.5美元)。贝克曼鸡飞蛋打一场空,铩羽而归。在此不得不佩服Inverness的创始人和CEO Ron Zwanziger,其独到的眼光,超前的执行力和决断力让业界震撼。

让我们来看看Alere 2004年-2015年的营收和利润:

640.webp (2).jpg
在2007年收购Biosite之前,Alere在业内不算特别出众的公司,2006年营收不过5.69亿美元,收购Biosite之后第2年营收就达到了16.7亿美元。

Triage这柄神器花落Alere,继续保持着快速的增长。Alere的三大块核心业务:传染病监、心肌标志物和药物滥用,Triage平台在其中的心肌标志物和药物滥用都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估计Triage免疫分析系统在2015年的销售额在7亿美元以上,单就销售额而言,Triage应该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POCT产品(除去血糖仪和试纸),连雅培的i STAT也难以匹敌。

从Alere收购Biosite以后的业绩来看,当初看似高价的收购是值得的。但是Ron Zwanziger的激进作风也为Alere后来的困境埋下了伏笔。
640.webp (3).jpg
Ron Zwanziger(图片来源于网络)

风波不断
Inverness通过收购Biosite,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一发不可收拾,收购了几十家公司。看Alere年报实在是件颇让人头疼的事情,被收购的公司太多了,下面仅列举几家:

  • 2007年还收购了健康管理公司Alere Medical和Paradigm Health;
  • 2010年收购一家传染病快速诊断公司,韩国Standard Diagnostics;
  • 2011年通过收购Axis-Shield,拿到了该公司的拳头产品Nycocard和Affinion,进入糖尿病检测领域;
  • 2013年收购了加拿大Epocal公司,将Epoc血气分析系统收入麾下(Epocal就是由Imants Lauks博士创立的公司,他也是i STAT的创始人,在第一篇有详细介绍)。


大量的收购虽然在短时间内提高了公司的销售额,但是管理层实在没有精力去很好地一家家整合这些收购来的公司。

三年内三次大规模的一级召回(Class I,最为严重的召回)事件也许说明了问题:

  • 2012年3月,根据收到的投诉,FDA开始针对生产Triage产品的San Diego 工厂进行检查。
  • 2012年5月,由于准确性远低于产品说明书所述,Alere在全球紧急召回Triage产品,包括Triage Cardio Profiler Panel, Triage Cardiac Panel, Triage Profiler SOB Panel, Triage BNP, and Triage D-dimer。
  • 2012年5月,Alere收到了健康和公民服务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督察长办公室的传讯,要求其提供有关Alere San Diego工厂有关Triage心肌检测系统和Triage毒品检测的质控文件以及使用效果说明。
  • 2012年6月,FDA要求Alere提供详细的说明并限期进行整改。
  • 2014年4月在收到三起有关INRatio2 PT/INR 凝血检测卡的病人死亡事件之后,Alere开始紧急召回NRatio2 PT/INR 凝血检测卡(一级召回)。召回的测试卡生产日期在2013年8月到2014年4月之间。
  • 2014年12月,Alere再次召回INRatio PT/INR凝血检测系统(一级召回),该次召回涉及到分析仪和检测卡生产日期跨度从2008年4月2014年12月之间。同时Alere承认在2013年和2014年收到19000其针对INRatio凝血检测系统的功能投诉。



前途未卜
2014年,由于公司持续亏损,投资人终于无法忍受创始人兼CEO Ron Zwanziger,让他下台,请来强生骨科前总裁Namal nawana来力挽狂澜,同时整个董事会大换血。Namal Nawana大刀阔斧砍掉了一直烧钱的健康管理业务,专注于Alere的传统三大优势业务:传染病检测、心肌标志物和药物滥用检测。无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新任CEO也难以挽回Alere的颓势。

2016年2月,雅培突然出手,宣布以58亿美元收购Alere。

伴随着这次收购,Triage的未来蒙上一层阴影。前文已述,雅培的i STAT已经进军心肌标志物市场,并且发展迅速。手持屠龙刀i STAT的雅培会如何对待Triage这柄倚天剑,仍未可知。


成功之道
抛开Triage的未来不谈,作为迄今为止销售额最高的POCT产品(平台),Triage的发展史可圈可点,探寻其成功之道,发现和i STAT有颇多相同之处:

01. 三十年来,医学检验由中心实验室向POCT(及时检测)的发展趋势;

02. 四位创始人不甘于平庸的企业家精神,同时专业互补,各司其职,尤其是公司的CEO Blickenstaff,披荆斩棘,数次将Biosite从悬崖边拉了回来,Biosite的创业史又是一个美国梦的实现过程;

03. 持续不断的融资,在Biosite的不同阶段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从Wollaeger 和Greene的60万天使投资,到Frederick Dotzler风投的350万美元,再到Merck KGaA和 Arkray KDK的1000万美元,以及纳斯达克上市融资的3000万美元,乃至最终Alere产业资本的介入;

04. 长袖善舞的研发策略,作为一个小公司,和其他科研机构和公司进行了多项合作,为制造出高质量的诊断产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05. 抱大腿的市场策略,比i STAT更甚一筹,在第一个产品还没上市时就已经和Fisher签订了经销商协议;

06. 超前的产品开发眼光,这一点在BNP测试的开发上市历程上表现的尤为明显,Triage的市场和研发团队的眼光比当时的医疗界人士早了至少6年。


谨以此文,向Biosite的四位创始人Kim Blickenstaff, Kenneth Buechler , Gunars Valkirs和Richard Anderson致敬!

有关Biosite被Alere收购的部分内容参考了医疗船长的文章《美艾利尔Alere:并购与被并购的传奇》,在此致谢。
2016/6/6

来源:麦科田医疗  作者:行云流水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