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2121|回复: 0

[精准医疗] 行业大咖关于精准医疗的18个观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31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精准医学与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主办,动脉网协办,奇云诺德、火石创造作为媒体支持单位的精准医疗产业化探讨沙龙活动于5月26日下午在北京市朝阳区**空间(望京)举行。

本次沙龙邀请了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周晓光教授,中源协和首席医疗官,天津“创新千人计划”专家李宏涛博士,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蔡大庆,华生恒业董事长饶江及知名企业人士共同参与本次活动,聚焦精准医疗产业化发展路径的问题。

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秘书长颜薇,副秘书长宋无尘出席本次活动,颜薇秘书长发表致辞,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精准医学与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于晓光任活动主持。

动脉网将与会嘉宾的精彩观点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周晓光

周晓光教授是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1年国家中组部“千人计划”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精准医学与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外国专家及客座教授。周晓光教授长期从事生命科学分析手段研究及高端仪器开发的工作。他曾先后担任美国热电仪器公司科学家、高级工程师、主管工程师及项目负责人,并任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项目研发经理、研发部门资深经理及研发主管

1.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到2001至2003年开始衰退,基因测序经历了一个泡沫期。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测序技术促进了基因组学的发展,另外,质谱技术通过高通量蛋白分析创建了蛋白组学科。本世纪初,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标志着基因组学时代将要来临。其后的主要推动是在1995年左右,我当初服务的公司开发了第一代测序仪,后来ABI3700的出现,大大加速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2001年左右,我们看到第一个基因组的泡沫,上面这张图显示的是我们公司和一些与基因组相关的公司的市值变化,可以看出,基因测序技术的热潮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到2001至2003年开始衰退,完全是一个泡沫。



2.现在我们正处在第二个基因组的热潮之中。

2007至2008年这一阶段是第二个基因组热潮出现的时期,实际上,这个热潮是由于一个技术的出现,就是现在大家都熟知的第二代基因组测序技术。这张是2000年我在Celera Genomics拍摄的照片,它当时主要的工作是做第一个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可以看到当时在这个公司在测序车间有四百台一代测序设备,这是非常壮观的现象。但是目前来看,400台ABI3700一代测序仪还不如一台二代测序仪。所以技术的革新、革命速度非常快。


3.蛋白组技术的发展,为临床医学检测提供了另一个增长点。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因此也是生命体状态的最终体现者。与基因分子相比,蛋白质更能直接反应生命体的状态。精准医疗的信息来源不应只依赖于基因信息,蛋白组信息的获取同样重要。我认为蛋白组技术的发展,为临床医学检测技术提供了另一个增长点。



4. 上世纪80年代末期出现了质谱检测技术,该技术为蛋白检测提供了有效的高通量检测方法。

蛋白组的检测具有较高挑战性,它的挑战远远大于基因检测,这是由于蛋白组本身的作用是基于三维结构而产生的,而且它的数量非常庞大,远远大于基因的数量,且变化非常多,比如各种各样的后修饰。另外,它的动态范围非常大,一个可以复制到几万、几十万个。蛋白组的分析受限于我们无法对蛋白分子进行扩增。上世纪80年代末期出现了质谱检测技术,为蛋白检测提供了有效的高通量检测方法。



5.质谱技术的革新,为其在医学临床方面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质谱技术一直有一个缺陷,就是不能满足临床定量的需求,因为质谱技术虽是半定量,但是它的定量精度不够高。经过一系列技术的革新和改造,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做到非常精准的定量要求。上面那张质谱图是80张被同一个样本采集的质谱图的叠加,实际上就是血红蛋白。类似这种技术的出现,一定可以给我们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检测手段。


饶江

饶江先生任华生恒业的董事长。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力学系,1988年获中国科学院热物理所理学硕士学位,是数值分析计算、图像、信号处理、计算机编程及软件工程方面的专家,在计算流体力学、计算机网络应用软件开发、DNA数据信号分析及生物信息学软件工程等领域均卓有建树。


6. 狭义精准医疗实际上和遗传、分子病理的兴起有密切的关系。

在我看来,精准医疗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在我们国家很多人谈精准医疗,说精准医疗可以更精确的诊断、更准确的选择治疗方案,甚至有人把它和中医联系起来。我认为,狭义的精准医疗实际上和遗传、分子病理的兴起有密切的关系。

研究进入到分子层面后,就产生了分子病理学。比如,在未来,医疗机构会利用分子病理科,分子病理实验室给大家做检测、分型,分型后开再出对应的药剂。并且,分型后可以对疾病进行分门别类,在分子分型基础上进行靶向、免疫治疗,这就是我理解的精准医疗。


7.现在精准医疗的主战场在肿瘤领域,其它心血管病、糖尿病研究也很火,液体活检精准医疗的一种诊疗手段。



8.和精准医疗有关的最有前景的是哪几个领域呢?

精准医疗行业中金字塔顶端就是研发仪器设备这个领域,其中最高大上的就是NGS的测序仪器,现在最著名的厂商都和这个领域有关系。

精准医疗肯定离不开分子分型检测,提供分子分型检测的是第三方检验中心、临检中心,还有实验室的空间,大医院里真正自建实验室的不到一百家。大概几十家大医院有自己原创的实验室,并购买了高端测序仪。

在行业里做精准医疗、遗传的公司多数和分子检测有密切联系。但实际上从产业规模来讲,致力于药物研发和药物生产的公司数量,比做检测的公司数量多一两个数量级。药商的研究现在有一个趋势,受到分子病理的影响和精准医疗的影响,药商的研究人员很多都是化学领域的专门人才,由于医疗趋势往精准医疗方面发展,所以生物方面的人才有了很大的用武之地。


蔡大庆

蔡大庆先生获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获博士学位,美国耶鲁大学MBA学位;此前,他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学位。蔡大庆先生于2011年5月加入君联资本的前身——联想投资,并任投资总监。目前,他是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


9.在中国基因检测领域,华大基因是绕不开的一个企业。

实际上国内致力于基因检测领域的人不是在华大基因,就是在从华大基因出来的路上,或者已经从华大基因出来了,或者是华大基因的竞争对手,反正总是离不开华大。实际上离开华大基因的这些人,都还是希望它能够做的更好。


10. 医疗服务、器械、诊断、新药这都是我们的投资方向

我进入君联资本任职后,我们的团队一共投出3亿多美元,这其中包含40多家企业,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是各自细分领域的老大或老二,成长得都比较不错。由于之前在这个领域打下了一些基础,我们今年为一个专业的医疗健康基地进行融资,一半是美元,一半是人民币,融资规模大概有五亿多美元。再往下做,医疗服务、器械、诊断、新药等都是我们的投资方向。


11. 整个医疗产业中第一个维度是沿着病的病程发展。

我认为,整个医疗产业中的第一个维度是沿着病的病程发展。首先是预测和预防,第二步是诊断,第三步是治疗,第四步是康复。第二个维度是疾病谱,基本上包括各种各样的疾病,我们综合医院大致是围绕疾病谱来进行组织运营的,第三个维度包括药品,还有一些入服务型组织。投资的热点都在这个空间维度里。


12.液体活检也好,精准医疗也好,其中很多的自然科学的规律我们还没有完全明白。

深圳举办过很多精准医疗的会议,中康促和动脉网的朋友也在办。会议非常多,大家应该感觉精准医疗的热度很高,但我实际上反而跟大家的感觉不太一样,我感到了一丝丝凉意。

首先,我还是非常看好基因组科学和测序,在未来5-7年甚至7-10年里面,这个行业有巨大的发展机会。但是,我希望给大家一个善意的提醒,不论液体活检还是精准医疗,目前,在这些研究方向里,很多的自然科学规律并没有被人类所知。

现在正好赶上“双创”这样热烈的氛围,但是投资人千万别过热,不少多次创业的人直接和我说,这些投资人太容易教育。我也知道,有些创业的团队甚至雇一些在校大学生在实验室里工作,恨不得向机器里面灌点水,让机器自己运行,那些投资人看到这样的场景就说“真忙啊”、“好棒啊”,“这些东西很有意思”,现在已经有这样不好的现象出现了。


·产业圆桌·

李宏涛:中源协和首席医疗官,天津“创新千人计划”专家。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理事

13.细胞也好、基因也好,是对整个药物的很好补充。

人是一个生物反应器,所有的生物反应,可以从蛋白质水平直接进行鉴定。鉴定出蛋白质是什么,再看一下生物反应是什么,根据反应程度的多少我们可以对它进行调整。另外,从细胞和基因甚至是器官水平整体调整,这就换了一个思路。现在整个医学领域的发展,也是在不断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只有细胞可能更接近于治疗、更接近于个体疗法,更接近于精准的概念,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发展方向。

罗奇斌:奇云诺德创始人,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精准医学与肿瘤康复专委会 副秘书长

14.精准医学产业化的痛点在于临床医疗

目前精准医学产业化的痛点是什么?我认为在医疗,不在健康。医疗临床领域可以切分成6-8个板块,再向下切分可以分为不同的应用出口,每个应用出口的国内企业均达到30家以上。在中国的精准医学领域我们做了一个统计,大概有800-1000家企业。

尽管如此,健康的市场还是很大,但不是痛点,而是痒点。中国市场有不超过10家真正做高端全基因组检测的公司。而这其中有多少家公司已经成功为1000户家庭做完全基因组检测的呢?我可以肯定的说,如果以家庭为中心的全基因组队列数据,可能一家都没有。


田埂:元码基因 创始人

15.无创产前也是液体活检,属于非常特定的市场。

生多少小孩就要做多少次检测,这个空间就是多少小孩乘以一次就结束了。但是,肿瘤领域的想象空间很大。因为肿瘤发病率很高,从预防的角度,正常人可以通过高频突变来比较早发现肿瘤的发生。从肿瘤的早期筛查到辅助诊断,个体化用药,疾病残留,用药效果监控,预后评估等预防,治疗和预后多次检测,想象空间巨大。


于晓光: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精准医学与肿瘤康复专委会 副秘书长

16.在这个领域,创业更需要想象力

2014年全国医学检测所160多家,2015年底达到350多家,一年内翻了一番。而检测所的生存并不乐观,是上游被所有仪器和试剂制造商掐着脖子,而下游的话语权、定价权全在医院,所以这个行业生存很艰难。但是在这种环境里面,我们更需要想象力,无论是服务的差异化,为医院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走通上游自主研发等等。精准医疗就是:精确数据,精准分类,精细分工。而企业间雷同度太高,精细分工做的不好,差异化服务不够。目前这个专业的产业化和行业还没有完全形成规模,不存在红海蓝海,去同质化,找到企业发展的特色和着力点才是生存和成长的关键。


梁峻彬:安诺优达 创始人

17.该领域目前处于早期探索期

怎么进行医疗或者临床信息的整合,发掘崭新的产业价值,前期大家都看不到具体的方向,都是在探索中。从创业角度,影像和临床的结合,生化数据和免疫数据的结合,如何产生商业价值,我觉得目前处于早期的探索期。


郝向稳:一脉基因 创始人

18.将个人信息处理流程放于阿里云,应用不能止步于利用数据出据报告

刚才主持人提到企业模式轻和重的问题,和安诺优达相比,一脉基因确实是一个很轻的企业,安诺优达采购一套HiSeq X Ten需要1000万美元,如果一脉基因拿到1000万美元,按照我们的理念和思路,我们会去招更多的人才。我们最早成立时,打算建一个数据服务器中心,房间已经装修好,经过测试,发现成本太高,而在阿里云平台实现我们的业务流程的话,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会低很多,因此,我们这周一宣布了面向个人基因组数据处理和解读完全免费,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在数据环节加快基因技术的应用。企业的轻和重,既有是否重资产购置的因素,也有团队经营理念的因素,我作为一个10多年基因行业从业人员,目前的创业更多有互联网的因素在其中,本身也经历了一个内心非常挣扎的转变,我们相信目前的方式可以加快基因数据的利用和普及。


来源:动脉网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