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职场的“好人综合症”是可以自测的,不妨坦诚地问问自己下面这几个问题。你是否会觉得——
让我生活中几乎每一个人都喜欢我,这对我极为重要?
我认为发生冲突一点儿好处都没有?
我应该始终把他人摆在第一位,而把自己的需求摆在第二位。否则我会变成一个自私的人,大家就不会再喜欢我了?
我很少把工作派给别人?
当我对别人的请求或需求说“不”时,我会感到内疚?
如果超过半数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领取了“职场好人卡”一张。
然而,好人要做,“滥好人”千万不能做。取悦于人对很多人来说是个动听的词,但在职场上人“太好”(being too nice)事情并不太妙。好人卡有毒,当你愈加适应去扮演一个好人的角色,你就只能依靠别人的目光来确立自己的存在。尝试解读一下好人们语言背后的逻辑,你会发现,现实背后与你想的并不一样:
“我很惭愧我没能帮助他。”——内疚,自卑。
“他一定不会喜欢我了,我没法帮他把事情做成。”——对失败和拒绝的恐惧。
美国作家布莱柯(Harriet Braiker)的《不懂拒绝的老好人》一书中曾提出,“取悦症”有三个心理要素——思维、情感、行为,他们相互联系,互为彼此的原因和结果。比如,畏惧情绪导至了自我强迫,而这一行为又被扭曲的思维所支持;焦虑引发逃避行为,而这又呼应了有缺陷的思维。而在这个“取悦三角形”中,思维、行为、情感衍生出三种类型的“老好人”。
1
“认知型”好人——由讨好思维控制
“认知型”好人的人生准则就是获得所有人的喜欢,他们希望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如果我把缺点藏起来,变成别人希望我成为的那个样子,那么别人就会肯定我,觉得我好,也会敬重我,重视我。”这一类人,首先应当理解和纠正的是取悦于人的心态。依赖于他人看法而取得的自我意识的满足,自己从来不能控制。
2
“习惯型”好人——由强迫行为控制
“习惯型”好人很少说“不”,自己做得要死要活,却不愿给他人施加压力,然后疲于奔命,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他们这种自我亏待的模式不仅伤神伤身,而且往往会伤害与最亲近的人的关系。对于“无私”的好人,首先应当打破“盲目利他”习惯。
3
“情感逃避型”好人——由逃避消极情绪控制
对这类人来说,取悦症是因为逃避导至的,他们要逃避那种“害怕”的情感。“老好人”的逃避策略,意在保护自己。他们认为,顺从是最好的处世法则。但治标不治本之处在于,你从不给自己机会去处理愤怒、应对冲突,结果你轻易地就把控制权交给了那些操纵你的人。由于逃避模式会持续,你的恐惧也会加剧。针对这一类,人们应该克服恐惧,学会理解和面对愤怒与冲突,而不是一味逃避。
总结这三种人,不难发现老好人的“悲剧”:老好人的实质是对拒绝、冲突、批评、愤怒等消极情感的深深畏惧。你必须采取行动,打破牺牲自己以取悦他人的恶性循环。
你是一个善良的人,但这善良不该被滥用。所以,在这职场中,你能做的有很多:
1
提供解决方案,不当杂事的垃圾桶
有些同事值得你付出,有些真的就算了吧。和同事相处也好,朋友相处也好,不要当杂事的“垃圾桶”,要做的是给他们提供“解决方案”。垃圾桶到处都是,能提供解决方案的人才不会被人理所当然的使来唤去。所以做让你开心并给你带来价值的分享,而不是“人傻钱多”的分享。
2
把“被”去掉,让自己变得更不可或缺
在职场,加强自己的水平是第一位的,值得被人家利用,才有被尊重的价值。当然,或许你也许你的岗位分工很明确,做的事也比较死板,出彩的空间不大。但是反过来思考,你更需要从细处入手,想办法让自己即使是做同一件事,也比别人做得更加出色。
只有自己拥有足够的资本,才能让呼来换取变成非你不可。同样是刀,有的刀被当作艺术品收藏,有的刀被拿去切菜,就是这个道理。
3
不自怨自艾,摆正心态
“好人都是被架上去的,一旦架上去就下不来了,所以就只能一直当好人。”改变心态对于治愈“好人综合症”非常重要,你需要把自己置于和同事平等的位置,主动与同事交流,享受分享的感觉。交流虽然会有无奈,“人们虽然没有办法心连心,但是至少可以手牵手。”
4
学会说“不”,讨好同事不是你的目的
学会说“不”。职场中每一个人的时间都十分宝贵,不要让别人觉得你的时间不值钱。遇到和自己利益无关的事情,或者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那些复印个文件,搬个东西之类的活,一起去可以,只让一个人去,那就谁着急谁去吧。
改变这种习惯可能需要花一些时间,但是当你感到自己被明显滥用的时候,应当告知你的主管,由你的主管出面调整。时刻记住:讨好同事不是你的目的,完成分内的任务才是。
5
做雪中送炭的事
当你可以自行安排时间和助力的对象时,要选择事情的轻重缓急。在职场,学会雪中送炭而非事必躬亲,动脑筋去做“救火”的事,不但同事感激,自己也有业务上的收获。
(内容来自网络,部分图文有删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