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健
过去一个多月都在出差,去了中国,香港,台湾,新加坡,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然后又再回台湾,大陆。旅途中,也能观察到很多有趣的现象,比如在路上经常看到一些游客在胸前放一个“护照袋”把护照单独放起来,有的甚至藏在一个很保密的地方。我不禁会想:“谁会去偷你的护照?”
这个问题并不那么简单,这后面有些深层意义:
(1)一些我们自以为重要的事情,可能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护照,对我们旅行者来说可能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了它就可能回不了家。可是,对小偷来说可能还不如十块美金值钱。 一些我们自己格外注意的事情,那些我们隔外设防的事情,是否都是在浪费精力?
(2)过于保护护照的那些人,绝大多数没有丢失护照的经历。可是他们的“旅途焦虑症”来源又是什么?是不是他们的父母叮咛他们这样做的?人为什么愿意花额外的精力去防范一个极少发生的事情?恐惧心理?
这个故事也让我想到最近经常思考的另一个问题:我们从小到大接种的疫苗,是否也是对人体免疫力的一个浪费?
首先要澄清的是,我并不反对疫苗,也认为疫苗为人类健康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可是,从历史的角度看,我认为疫苗只是一个过渡阶段的一个产品,最终会被更好的技术替代。
疫苗,就是用无活性的病原体抗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记忆,这样真的生病时,肌体就能迅速动员免疫系统驱除病原体。
一 个成功的疫苗要有几个条件:(1)抗原刺激后肌体能产生长效的免疫记忆;(2)所要预防的疾病很可怕(如天花,小儿麻痹)。不够可怕的病,接种率就不高; (3)接种覆盖率高。接种率不够高,疾病还会在未接种者中间传播。如果一百个人,99个都接种了疫苗,那我不接种也一样得到保护。所以,疫苗的成功与否不 仅是科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心理问题。
人们在考虑是否要接种疫苗时,除了考虑经济因素(多贵?)以外,还要做一些风险评估:我生这个病的可能性有多大?得病以后危害多大?疫苗本身是否安全?
可是,我们在做风险评估的时候,通常忽略了另一个问题:我们的免疫系统是否有极限?如果免疫力也象许多其它资源一样是有限的,那么,每次的疫苗接种,如果我不生那个病,对我来说就是在浪费我的免疫力。
我提出这个问题不是凭空想象,因为我们做免疫组库测序工作每天看的就是个体的免疫力。假设我们一生的免疫力是有一定的容量的,那么,每次疫苗的接种就是在使用,消耗着我们的免疫力。如果是这样,我们在接种疫苗的时候就又多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个很有钱的人,在买东西的时候就很少考虑花掉的钱对存款的影响有多大;可是对一个穷人来说,每一笔开销都值得斤斤计较。问题是,在免疫系统面前,我们是穷人,还是富人?我们是该大手笔地挥霍?还是量力而行?
在得到最后答案以前,我宁可相信我们的免疫系统是有一定的容量的,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是值得看护的。钱再多,省着花也不会错。
那么,是否有代替疫苗的更好的方法?
有。 如果我们有办法从康复的病人身上找到中和抗体,在体外复制,批量生产,就能用来(被动免疫)治疗其它病人。这个途径要比疫苗更经济,更准确,更有效。可 是,这个技术现在并不存在。至少,对绝大多数感染性疾病来说还不行。我们正在尝试去做,不过,距离临床使用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我们使用疫苗,就象我们小心翼翼地看好护照一样,出发点都是对不良结果的一个恐惧心理。
不过,我们不妨问问自己:这种恐惧感离现实到底有多远?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有更好的办法对付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