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岭北山人 本文共2500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带量采购的落地实施,正式拉开了体外诊断行业变革的帷幕。套餐解绑,医保飞检,医共体区检,以及检验收费下降,都深深影响着行业的上下游。作为从厂家到终端的重要环节,IVD代理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压力。 IVD行业作为医疗器械的细分行业,经历了粗犷式的发展,作为生产厂家来讲,无论实行经销制还是代理制,都属于分散型的销售模式。
也就是说,在传统销售模式下,对厂家来讲,最终进院的渠道商相对比较分散。而市场现状也是如此,很多IVD经销商也是靠守着几家终端,日子过得很滋润。 带量采购,其核心目的都是降低价格。入院价格的透明化和统一化,让渠道商利润严重受损。在集采前,生化试剂厂家和渠道商凭借较高的利润率,日子过得颇为惬意,厂家还会通过投放进口仪器来推动销售。但集采后,入院价格大幅下降,渠道商利润可能削减90%,厂家虽也有降价,但幅度相对较小。可以说,集采正深刻地改变着IVD行业的市场格局。
但在目前变革的大背景下,外部环境已经发生改变,带量采购变成准入,也改变了传统的销售模式,属于销售前置行为。而集采后的配送模式改变,以及医共体的推进,都让传统代理商对厂家的选择发生改变。
那么现在的渠道如何选择厂家,我想不外乎以下几点: 目前生化已经经历了三批带量采购,一共有89个项目纳入集采。这些项目,基本全部覆盖了现有开展的项目。而免疫两批集采,已经将肿标、甲功、糖代谢、传染病、性激素全部纳入。拿生化来讲,中选项目少,项目不全的厂家,尤其是一些销售额小的厂家,在三年的执行过程中,已经有很大一部分消失了。消失的生化试剂厂家而当初选择这些厂家的代理商,面临着更换品牌的尴尬境地。而更加糟心的,是套餐解绑后,终端使用量下降。原来从厂家年进货量接近100万生化试剂的终端,现在也只剩30-40万左右。如果依然靠生化试剂单品,已经无法支撑仪器的成本。必然要转向同样是带量采购,但体量更大的免疫。虽然免疫也带量采购了,但整体盘子较大,且正在经历进口替代。国产免疫的政策相对较灵活,再加上是专机专用,很多厂家愿意承担仪器成本进行投资。
如果没有免疫,单纯生化也无法支撑;如果分开来做,不但不挣钱,还面临着互相抢的风险。只有生免合体,互相支撑成本,相互弥补产出,才能更好拓展终端,也能提高竞争壁垒。当然,前提是生化免疫同品牌,才能互补。更重要的是,生化免疫项目要全,否则,缺胳膊少腿,东拼西凑,也无法实现竞争优势。当生化试剂终端进货金额大幅削减,渠道商和上游厂家的出厂价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原来习以为常的生化分析仪投资政策,伴随着集采落地,逐渐消失。试想一下,集采前利润高,体量大,即使生化试剂厂家没有生化分析仪,仍然可以外购其他厂家的仪器,进行投放。无论是进口还是国产设备,只要能算过账,生化试剂厂家都会义无反顾去干。但看看现在的情况,没有生化仪器的试剂厂家,活得都不怎么样。高等级医院依然依赖进口平台,但量太小,没有免疫支撑算不过账;二级及以下医院,没有自产设备平台,外购生化分析仪再投资这条路,已经不可能走通了。如果要依靠生化免疫一体化抢占市场,还面临另外一个现实问题:生免自动化。看似简单的五个字,但对于厂家来讲,没有就是没有。从基层医院的一体机,到等级医院的生化免疫流水线,都是考验厂家的产品力。没有适应各医疗机构应用场景的设备平台,试剂耗材的入院就无从谈起。流水线不是标准设备,灵活,智能化,自动化是关键,适用于终端更是关键。带量采购时,山人就说过,要选择靠谱的厂家。我们见到过很多厂家,报量不指导,政策解读不认真,投标随意。不去参与,报高价导至掉标,超低价中选,这些厂家比比皆是。试问一下,这样的厂家,渠道商该如何配合。把命运寄托在不靠谱的厂家,没有任何未来。另外,很多厂家人员变化频繁,由于人员变化导至的纠纷烦不胜烦。厂家政策,换人就变化,不同人员的解读不同。还有一部分厂家销售不靠谱,私单飞单满天飞,让渠道商无所适从。一年换两三次销售人员,还没有适应就离职。
更有甚者,频繁换人导至销售人员无法深入,除了督促压货,根本不维护用户,也不解决问题,这样的厂家,很难让人继续签约。还有一些厂家,换人换政策,年年换政策,不压货就取消代理权,根本不管渠道的死活。频繁的政策更换,让渠道商连成本都无法核算,也无法制定出适应的市场策略。人员更迭频繁,新人不了解产品,不了解公司,无法对渠道做到有效支撑,很多长周期的商机和事项无法有效延续,也会严重影响代理商的运营。对代理商来讲,人员的稳定靠谱,可能比销售政策更看重一些。不管中选如何,价格怎么漂亮,最重要的是产品在终端用户的认可度,才是最有效的口碑。所以,对于渠道商来讲,要擦亮眼睛,一定要辨别出有品质,有品牌学术的试剂厂家。在集采背景下,终端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性能验证,对比已经成为常态,如果缺乏常规的服务能力,市场拓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其次,在结果互认推进的过程中,质量控制,室间质评,ISO15189专业指导这些,都已经成为常态。没有完善的体系,无法支撑终端的实际需求。其次,现在的检验科主要负责人,大多数为注重学术的年轻一代。这些用户,注重产品质量,注重配套的学术支持,以及实验室能力提升。无论是最简单的论文,还是团标专著,以及等级医院国考必需的科研课题和相应的经费。这些都是在开发和维护等级医院必需的。作为厂家,一定要有相应的体系,作为增值服务,赋能终端。体外诊断行业的发展史,也是厂家和渠道商快速发家史。在政策收紧前,IVD渠道经历了多年的无序发展和粗放式增长。政策监管的缺失,使得关系型营销,渗透式发展成为普遍现象。而目前的行业,正在经历强监管时代,也是在变革的阵痛期,当然也是洗牌的关键阶段。IVD渠道从粗放式向精细化、体系化转型的变革,是政策、市场、技术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深刻的必然性。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状况下,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就显得尤为重要。此次集采的落地实施,必将加速整个行业的发展,头部企业市场将更加集中。渠道商作为中间环节,受到的冲击非常大,更多的企业将和渠道商形成战略联盟,深度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