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近岸蛋白召开了第二届董事会第四次临时会议,通过了集中竞价方式回购公司股份,到今年7月26日前,总额不低于1000万元(含),不超过2000万元(含)。根据最近的记录公布显示,目前已累计约1196万,40.4337万股,占总股本比例0.5762%。 尽管数量不多,但多少还是向外界展示了信心,这两年随着宏观大经济环境和行业结构调整,近案蛋白似乎很低调,计提了大量可能减值的资产,在2024年达到了一个新程度,根据此前公布的数据,2024年营收1.28亿。 其专注于重组蛋白质技术与应用方案,服务下游客户,拥有7大综合性技术平台和23项核心技术,但随着创新药、生物药的大调整,确实也影响到了上游链企业。当下近岸蛋白,若能在原料和底层技术上继续支撑公司的发展,度过这段调整期,那么未来仍然有高光时刻。 忧中有喜 尽管收入和利润受到了压制,但一些业务仍有积极现象,例如靶点及因子类蛋白业务同比增长8.37%,另外国内市场收缩,但海外业务同比增长明显;同时,为了增加更多的应用可能性,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继续开拓不同应用领域的客户范围,强化不同类产品和流程解决方案,来做储备。 这可能取决于近岸蛋白一直坚持高研投的一贯策略,仍然以2024年为例,净利润如此亏损的局面,仍坚持5000万元左右的研发支出,使得其新增产品300余个,新增授权专利14项,持续夯实生物药、体外诊断、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等领域,丰富靶点及因子类蛋白、重组抗体、酶及试剂产品等产品,掌握市场的需求和痛点,随时响应客户的呼唤。 除了生物药的业务之外,在体外诊断类上,其主要聚焦分子诊断和免疫诊断两类全流程解决方案,在整个策略上,志向在于以创新蛋白质原料为基础的产业链生态。而原料的质量如何,目前其主要有CNAS现场审评,目前拥有16个产品FDADMF备案、4个产品CMDE 备案,支持二十余家RNA疫苗药物/基因与细胞治疗客户产品进入IND/临床阶段,2家客户获批海内外EUA。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在业务收入减少之际,近岸蛋白的营销人员反而增加13.56%,显示出对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的信心。单单2024年一年,就主导或参与国内外50余场会议或论坛。我想这些零碎动作,应该都是来源于对市场的判断,即市场规模整体呈现扩大趋势,根据Grand View的预测分析,2024年重组蛋白市场价值为30亿美元,预计2025至2030年CAGR将超过10.2%,逻辑是生物药品和治疗性蛋白及酶的需求日益增加。 还有用武之地 因此,从行业发展规模和增长趋势看,近岸蛋白的未来并不会差,而且目前所做的这些都是为未来的再次腾飞默默地在打基础。另外,IVD人士所关心的IVD原料方面,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国产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市场规模将以23.3%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4年达到27亿元,原因是2019年体外诊断试剂进口原料市场规模为73亿元,占IVD原料市场的88%,这给包括近岸蛋白在内的所有国产企业极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近岸蛋白已开发新产品300余种,服务海内外客户近3000家,为生物药、体外诊断、RNA疫苗药物、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等领域客户提供原料与技术解决方案,在国内市场司靶点及因子类蛋白产品大约占据了4.1%的市场份额,拥有达3542种,这是主要优势;其2021年诊断抗体国内市场占有率约为2.92%,为下游企业开发创新诊断试剂提供高品质原料,赢得市场的信赖。 在体外诊断板块上,其基于应用技术开发平台、分子进化平台、冻干技术等,依托公司的原料开发资源,整合诊断应用技术、原料冻干技术及方法学评价体系,为分子诊断客户提供成品原料酶/试剂、酶/试剂定制、酶改造进化、酶/试剂冻干工艺开发等全流程解决方案。 另外,在冻干球上其也有一番见解,即体外诊断企业出海成为大趋势,冻干产品相较液体试剂具有明显的运输成本和稳定性优势,出海企业对可冻干原料、冻干微球等原料的需求不断增加,国产诊断原料替代空间广阔。以及随着畜禽类规模化养殖的检疫程序将更加完善、宠物数量上升。根据艾瑞咨询披露的数据,中国动物诊断市场规模2020年为114亿元,2025年预计增长至224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4.5%。等等这些均对做原料的国产企业提供历史机遇,当然也伴随更高的要求。 写在文末 通过资金回购股份来挽回市场信心,是一个常规方式,间接证明其对自身价值的认可;但同时通过分析其基本面、业务结构以及对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和量化数据,做上游链的企业一般不会太差,在质控体系做好,做对细分赛道,例如冻干球、动物诊断、基因和细胞疗法的兴起,至少未来不会落后。 有共识的是,2023-2024年这两年包括IVD在内的生物原料行业均是行业低迷期,事实上各行各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调整,核心均是围绕高质量发展,展望2025年,谁能继续度过,谁就能继续笑到最后。 参考资料: 1.公告、相关资讯、研报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