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小桔灯网 门户 资讯中心 杂侃天下 查看内容

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前世今生”

2025-4-15 14:45| 编辑: 归去来兮| 查看: 147| 评论: 0|来源: 小李叨叨

摘要: CCN指南及CSCO指南推荐所有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分子分型的检测。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又称子宫体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研究表明,约有90%以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年龄超过50岁,约有4%的患者诊断时小于40岁,且80%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诊断时为早期,五年生存率大于95%。
除了传统的病理分型外,1983年Bokhman依据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将子宫内膜癌分为Ⅰ型雌激素依赖型和Ⅱ型非雌激素依赖型。其中Ⅰ型包含1~2级的子宫内膜样癌,发现时多为早期,通常预后较好;Ⅱ型包含3级的子宫内膜样癌和非子宫内膜样肿瘤,发现时偏晚期,预后较差。然而,由于Bokhman分型过于简单,Ⅰ和Ⅱ型定义标准相对模糊,重现性不好等原因,临床急需一个新的分子分型用于预测患者的复发风险,进而指导临床实践。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为子宫内膜癌预后、治疗及保留生育功能等提供了新的应用,今天,我们就先聊聊子宫内膜癌的“前世今生”,希望可以帮助有需要的朋友。如有疑问,欢迎文末添加微信交流。
01 分子分型基础知识
分子分型演变:2013年,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通过研究了37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据多组学特征和预后的关联性将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四个亚型:POLE(ultramutated)、MSI(hypermutated)、Copy number high和Copy-number low。

而由于测序成本高、周期长、样本可及性差等原因,导至TCGA分型在临床上很难实现,于是TCGA分型就逐步被简化为ProMisE分型,(POLE mut)、错配修复功能缺陷型(MMRd)、非特异性分子谱型(NSMP)和P53突变型(P53 abn)该分型与TCGA分型一致性非常高,且临床可及性较好,只需对POLE(基因)、MMR(MSI)、P53蛋白(P53基因)检测即可进行分型。基于此,NCCN指南及CSCO指南推荐所有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分子分型的检测。

判读流程:首先确认POLE是否有突变,如具有POLE致病突变时(热点突变:P286R、V411L、S297F等),则为POLE突变型;当无POLE致病突变时,确认MMR/MSI,若为dMMR/MSI-H,则为错配修复缺陷型;当MMR/MSI为pMMR/MSS时,确认P53状态,若P53蛋白表达异常或TP53基因突变时,则为TP53突变型;如P53蛋白表达正常或TP53基因野生型时,则为非特异性分子谱型(NSMP)
02 分子分型临床意义
指导预后:研究表明,不同分型的子宫内膜癌有着不同的PFS和OS,其中POLE突变型的子宫内膜癌PFS和OS最长,预后最好,错配修复功能缺陷型(MMRd)和非特异性分子谱型(NSMP)PFS和OS中等,预后中等,而P53突变型的PFS和OS则最短,预后也最差。

指导保留生育功能:随着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年轻化趋势,其是否保留生育功能治疗问题日益凸显,《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指出:

POLE mut型患者:预后较好,建议在严格评估、可充分去除病灶的情况下,进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治疗方案建议进行临床试验。

MMRd型患者:其孕激素治疗反应较差,治疗后复发风险升高,不宜首选保留生育功能治疗。若进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需综合个体化情况及需求,经多学科评估后慎重决定,建议开展免疫靶向治疗临床试验研究。

对于林奇综合征女性患者,如进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需要充分告知失败风险、患其他肿瘤风险、子代遗传风险等,在保留生育功能过程中应参照林奇综合征相关指南共识进行管理。

NSMP型患者:推荐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可联合病理学及分子特征进一步分层评估个体风险,并指导个体化治疗。

p53abn型患者:其预后较差,孕激素疗效不佳,不建议进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

指导辅助治疗:除了指导预后及保留预后功能外,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分子分型进行相应的治疗:

POLE mut型患者:研究表明,POLE突变常常导至较高的肿瘤突变负荷,同时可能导至PD-1高表达,因此POLE突变型患者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推荐复发转移POLE突变型子宫内膜癌可二线考虑免疫治疗。

MMRd型患者:对于MMRd型患者,FDA已批准多款免疫治疗药物用于复发转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推荐复发/转移性MMRd型患者的二线治疗推荐靶向 PD-1/PD-L1 的免疫治疗。

NSMP型患者:《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指出:复发/转移性NSMP型患者可加行CTNNB1基因检测。若该基因突变,化疗同时可考虑联合贝伐(珠)单抗。复发/转移型MSS/MMRp型患者的二线治疗推荐ICI与TKI联合治疗。

p53abn型患者:对于p53abn型患者,推荐进行同步放化疗或序贯放化疗治疗,尝试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HER2过表达)、化疗联合PARP抑制剂(HRD阳性)等治疗方案,同时鼓励探索其他治疗方案(如NTRK等泛实体瘤靶点)

03 小结
以上就是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检测大致内容,而除了以上临床意义外,MMR基因检测也能对患者林奇综合征进行筛查,指导遗传风险等内容。
对于晚期子宫内膜癌来讲,除了分子分型检测外,也可以对NTRK、HER2、mTOR通路相关基因、TMB等进行检测进而寻找合适的治疗方案。相信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检测技术的提高,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参考文献:
CSCO子宫内膜癌诊疗指南2024
子宫内膜癌NCCN指南2025.V3
子宫内膜癌分子检测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

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