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说的”往往才是最重要的,这是一条朴素的真理 2个月后,我们看到了一个“回答”,从细节上看应该属于创始人W博士——来自于深蓝观的一篇奇文:创始人是从头到尾的“受害者”,他唯一的“错误”,是运气不好。“一怪无良股东、二怪政策打压、三怪生不逢时、四怪友商欺负、五怪员工不行”如果这就是W博士的反思,那至本医疗真是死的一点也不冤。PS:这篇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果我俩理解不一样,那么你是对的。欢迎留言区探讨。 最常见的洗白手法就是“把个体问题放大为群体困境”。“创业公司面临回购和对赌的困境.....不是至本一家的问题”如果大家面对的困难一致,为什么世和好好的,至本却停工停产了?但事实上,上交所早就给出过“医疗器械企业第五套标准适用指引”,里面的第四条明确规定了“核心产品的阶段”。扪心自问,那个连体系考核都无法通过的盒子也叫符合标准?言下之意就是如果股东配合,港交所那还不是手拿把掐的。——如果能蹭上AI医疗界的百亿美元宝贝Tempus AI,做梦都能笑醒。用一句环境不好,轻描淡写的略过了真正的问题,直接抹杀了来来往往那么多至本人的努力。名义上是洗白至本,实际上却是通过让股东/员工/环境扛下所有的问题,从而去洗白某一个人或者某一群人。一个公司是否能触底反弹来自于创始人是否能诚实面对公司的问题。- 从商业化到注册都执着于大panel,是对“FMI在大panel上成功了”的路径依赖,还是基于国内的商业/注册环境做出的战略判断?
- 公司文化发生变化的转折点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早期员工和后期员工对公司完全两极分化的评价?(不清楚这一点的可以去看看上一篇的评论区)
- 公司内部不正常的裙带关系(以及由此引出的贪腐)是“发现不了”、“发现了管不了”还是“压根不想管”?
大家投票选择的公司文化是:团队、正直、责任、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