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呼吸道检测大年,胶体金闷声发财,tNGS未能救主

2025-3-10 14:49| 编辑: 归去来兮| 查看: 543| 评论: 0|来源: 诊断科学

摘要: 冰火两重天的呼吸道检测


冰火两重天的呼吸道检测


2024年,无疑是呼吸道检测的大年,有业内的朋友就喊出,呼吸道检测将会只有大年和大大年的口号,这一点也反应在IVD厂家的财报当中。


无论胶体金厂家,比如奥泰生物净利润同比飙升68.18%,英诺特呼吸道检测产品毛利率突破70%;还是分子厂家,比如圣湘生物呼吸道类产品营业收入较2023年翻倍,都在2024年挣的盆满钵满


不过,在一片火红当中,确有一抹引人注目的绿色,在2023年缔造了tNGS神话的金域医学,在2024年,迎来了公司有史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


其实,金域2024年前三季度的财报还算平稳,营收为56.1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94亿元。但在2025年1月25日,金域丢出了一份重磅炸弹——《2024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


在这份公告中,金域表示,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4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亿元到-4.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出现亏损;公司预计2024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55亿元到-2.25亿元。


这两年ICL企业的业绩下滑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得益于疫情,金域的业绩在过去的几年中突飞猛进。2022年,营业收入达到了154.76亿元,而其中诊断服务收入为145.29亿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93.9%。


但随着疫情的结束,在2023年,金域业绩就开始大幅下滑,营业收入85.40亿元,同比下降44.82%;归母净利润6.43亿元,同比下降幅度达76.64%。金域解释是因为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检验需求减少,从而导至利润大幅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在2022年底,金域也推出了其明星产品——感染tNGS系列产品,并且2023年初发文表示,其刚上市不久的tNGS,年检测量就超17万例。一般来说,一例tNGS检测临床收费在800-1000元左右,这也就意味着,市场规模要超过1.5亿元。


在2024年发布的2023年年报当中,金域也表示,感染tNGS系列业务收入增长398.97%,表现非常强劲。


不过,在2024年这个呼吸道大年,tNGS似乎并不能把金域拉出亏损泥潭


为什么亏损?


在报告当中,金域表示其公司业绩发生变动总结了四点原因。


第一,“由于业务收入不及预期,公司固定成本较大,导至经营杠杆效率下降。”


这是一个固定资产投入的问题。


固定资产,比如大型设备,购买之后就在不停地贬值(折旧),需要保持一定的业务量才能对冲折旧问题,而现在金域的业务量下滑,维持不了和固定资产折旧的对冲了。


第二,“由于部分应收账款回款周期延长,导至产生信用减值损失金额较大,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2024年拟计提信用减值损失约65,000-72,000万元。”


这是新冠疫情的应收账款问题。


金域医学的应收账款从2020年开始就显著增长,2020年为26.94亿元,2021年为46.65亿元,2022年更是飙升至70.25亿元。尽管2023年有所下降至53.35亿元,但2024年前三季度仍高达51.16亿元,占营收比例超过90%。


其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也在恶化,1年以上的账款比例显著上升。2023年1-2年账期的应收账款比例猛增至32.46%,2-3年内的比例增至4.93%。2024年上半年2-3年内的应收账款比例更是增至14.97%的新高。


赚的钱很难收回来。


第三,“公司对固定资产进行了盘点清理,对于丧失使用功能的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置。”


这又是一个固定资产的问题。


很多设备可能因为老化、损坏或不再符合业务需求,被认为需要进行报废处置。它们将会从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移除,这个过程可能涉及到资产的变卖、捐赠或废弃处理。


第四,“受公司投资的部分企业业务增长未能符合预期影响,需确认资产减值损失,最终减值的金额将由公司聘请专业评估机构及审计机构进行评估和审计后确定。”


这是一个投资相关的问题了。


金域投资的企业主要还是和ICL业务相关的,比如从事代谢组学检测的百趣生物,在2024年ICL行业整体萎靡的情况下,被投企业的业绩不是很好看,也在情理之中。


无论是新冠应收账款问题,还是被投企业业绩不佳问题,这些都是屋子里的大象,所以,让金域年报变脸的最主要原因,只能是固定资产的贬值,而这个,也在其公报当中,占据了50%的原因。


场景决定市场容量


对于所有的IVD产品来说,场景都是最重要的部分,毕竟,场景决定了产品的市场容量


在不少宣传文章当中,会有意无意的夸大一个产品的市场容量,比如,“以tNGS主要发力的呼吸疾病检测为例,2019年至2023年间,国内这一行业市场规模由78.21亿元增长至120.96亿人民币元,年复合增长率11.52%。”


这段话就容易让人觉得,tNGS的国内市场规模会有100多个亿。


但实际情况恐怕并非如此,tNGS检测并不是一线检测,而主要面对那些已经经过多联PCR检测后,感染情况还是不明确,而症状又相对严重的患者,这部分患者一般是长期卧床和ICU人群为主,市场容量其实并不大


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tNGS有没有可能克服掉现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检测到出报告时间仍相对较长,价格相对较高等等,成为一个一线检测呢?


恐怕还是不能,因为tNGS本身检测的重数还是太高了,大部分人也不需要做那么多项目。在2021年,中国疾控中心发表了来自106个城市、277家哨点医院和92个参考实验室,历时11年的呼吸道传染病监测数据,检测项目当中只包括八种病毒病原体和九种细菌病原体。


常见病原体就那么多,不常见的病原体检测肯定也是有临床价值的,但如果要给每位患者都做一下不常见的病原体,那就属于过度检测了。


当tNGS打mNGS的时候,用的就是这个观点,但当tNGS面对胶体金/PCR的时候,这个观点反而成为了tNGS的弱点。


而tNGS能够比多重PCR的成本更低嘛?


恐怕很难,两者在技术原理上是一致的,而且tNGS本身就需要先经过PCR扩增之后,再去进行测序分析,这就意味着,如果tNGS的成本能下来,PCR的成本自然也会下来。


在IVD产品上面,有的时候会有一种迷思,觉得技术决定市场容量,但情况并非如此,和其他类型的产品一样,场景决定市场容量,如果最后掏腰包的人——国家或者患者个人——获得收益小于支出的话,这个市场是支撑不下去的


收益等于支出这条界限,就是技术适用范围的极限,当然,也并不是说不能越过这条界限,只不过,如果你超出这条界限去推广产品,遇到阻力会大很多,很有可能会投入大于产出,赚不到钱


这其中的一个例子,就是诺辉健康(见《朱叶青出局,诺辉健康试图重回正轨》一文)。


虽然医疗产品也是有它的特殊性,比如,生命是无价的,但是,如果你在开发产品的时候,就从这个角度去考虑,那你的产品产品有很大的几率会失败。


成本结构的致命基因


对于tNGS这样的技术来说,还有一个更严肃的问题,它们合不合适用于传染病检测,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这样爆发力特别强的传染病检测?


从技术上来说,这个答案是肯定的,而且,tNGS在检出性能上面一定强于PCR,胶体金就更不用说了?


但如果从成本上说呢?


检测成本肯定会高一些,但在这里,我们讨论的不是试剂耗材成本,而是固定资产——设备。


现在华大智造的一台高通量测序仪,也还是要100多万的,而且,如果还要配相应的自动化提取设备,就还得再花个十几万。


这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同时,从设备下单,到完成安装可以进行检测,也还需要一段时间,那么,会不会出现设备可以运作了,但是疾病浪潮过去的情况呢?


很有可能。


当然,我们可以加班加点,要抢在这波浪潮还没过去之前把设备搞定,吃上肉,把钱赚回来!


这个逻辑是没有问题的,但依旧存在巨大的风险——投入那么多,但如果这钱收不回来呢?


这就是金域现在面对的问题,钱,收不回来,设备,在折旧。


对于大型设备来讲,它的优势是在于能够大批量、快速、稳定的完成任务,业务波动,最容易对其造成伤害。如果业务量突然减少,那很可能开机就会亏损,甚至不开机也会亏损,因为折旧不会停;但如果业务量激增,设备的吞吐量上限就在那,除了追加新设备之外,是没有办法提高的。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金域是在2022年底推出的tNGS检测——这是新冠检测退潮节点,检测价格也是相当便宜——反正设备闲着也是闲着。


如果能够顺利收回新冠应收账款,这就是一步好棋。


但对胶体金企业来说,没有它没有这个问题呢?因为胶体金产品,是属于那种两个简单的产品,使用简单,生产也简单。


虽然胶体金产品也有自动化生产线,但现在很多企业都还是以手工生产为主,毕竟胶体金生产线对工人的要求也不高,培训个大半天就能上岗。在新冠抗原需求暴涨的时候,经常能看到企业高管下到生产一线去做试剂组装的。


所以胶体金产品没什么固定资产投入,它的成本大头是物料费用和人工费用。当不需要那么多产能的时候,只要把工人的工资结算完就可以了。


不用和需要高通量测序仪这么昂贵设备的ICL企业比,就算和PCR厂家相比,胶体金厂家也可以认为是轻资产运行的厂家,它的利润自然也就比PCR厂家高。


做产品,先算账


2024年的呼吸道检测市场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高技术不一定赚钱,适合的技术彩赚钱。


胶体金为什么能闷声发财?因为它刚刚好;tNGS为什么没能救主?因为它过于好


如果我们要做一个产品,那就要总账算好,试剂耗材费用是多少、设备投入是多少、人员投入又是多少,投入这么多,市场的容量又够不够大,能不能回本……


在合适的地方,用合适的技术,去解决合适的问题。


关注我,降低产品上市认知门槛。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