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我在和很多朋友聊天的时候,经常会谈到这么一个问题,那就是,但是,我确实认为,在IVD这样一个慢行业,讨论爆款,是一件没什么意义,甚至会伤害公司的事情。对于IVD行业,当然,也可以说对于整个医疗行业来说,都属于慢行业的范畴。什么是慢行业?就是指我新产品上市的节奏,它快不起来。像服装这样的行业,它可能当天定版型,第二天就出成品,一周内可以批量发货。但对于我们IVD行业来说,这种节奏是不可能的,作为重监管行业,是需要进行注册检、临床和注册才能上市的。如果我们乐观一点估计,注册检时间要三个月,临床时间六个月,注册时间九个月,那么合计也需要至少十八个月,也就是抛开产品研发工作不谈,产品成型后,也需要至少一年半的时间才能正式上市,如果我们给一个产品半年的研发时间——这研发实力爆棚——那么从产品立项到上市,那也得两年。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老板看到一个上市产品卖的很好,决定上这个项目的话,那么等自己的项目上市开卖,那就得是两年后了——这还是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两年,谁能预测两年内会发生什么?恐怕没有人能做出这样的预测,甚至那些敢于拍胸脯打包票的大佬们,两年后还在不在公司,都得两说。随着新冠的极度火爆,行业内都在试图寻找下一个新冠项目,爆款一词也被屡屡提及,大家都希望能找到下一个新冠产品,但我的看法是,因为IVD行业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单个项目的销量和当年流行病的情况直接挂钩,就以现在卖的特别好的甲/乙流检测试剂为例,在新冠这三年当中,甲乙流检测试剂卖的很差,就算是新冠前的18年和19年,甲乙流检测试剂的销量也不好,但到了23年的时候,销量大涨。所以,IVD试剂本身的销量是和疾病的发病情况密切挂钩的,而且如果叠加我们之前谈到的2年的窗口期,要预测两年以后得疾病的流行情况如何?恐怕更没人能做到。而且,我认为,爆款思维还会对公司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为什么?如果在做产品项目立项的时候,对每一个项目,都要来考虑它可不可能成为爆款的话,那么产品的立项成本,恐怕就要飞上天了,而在做决策时,特别容易忽视的一个成本是对于决策来说,有的时候,时间成本是最高昂的成本,毕竟人力、财务成本还可以通过富集资源来解决,而时间不是,它过去了就过去了。这一点在新冠上表现就很明显,如果在新冠刚刚开始的时候,就要拿出明确的证据来证明新冠会是一个爆款,恐怕谁都办不到,但如果错过那个时机,后面要再杀入场,难度提升了好几个级别不说,能不能在赚到钱,都要打个问号。实际上,在去年新冠疫情结束后,我们还能看到一些厂家申报的新冠检测试剂获批,或者撤销申请,但盛宴已过,繁华不在。领先者吃肉,落后者喝汤,最后入场者,也就只剩下些残羹冷炙。既然爆款思维不可取,那么对于IVD厂家来说,应该怎么做呢?我的看法是,应该进行低成本布局。就拿在新冠疫情期间赚了大钱的九安医疗为例,为其赚来巨额财富的子公司iHealth是什么时候成立的呢?2010年,也就是新冠疫情爆发9年前,总不能说九安是能预测到9年后新冠胶体金会大卖,所以成立了iHealth这家美国子公司吧?把活得长这个道理落在我们IVD产品当中,那就是菜单要足够多,那么无论哪个产品需求爆发了,都能够赚钱!但对于增加菜单数量这个需求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成本。我报证成本比你低,持证成本比你低,就比你更容易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实际上,如果我们看当前化学发光市场上前几名厂家,安图、新产业和亚辉龙,无一例外都是在早期报证成本很低的时候,获得了很多注册证,一个完整齐全的菜单,为这些企业在化学发光市场拼杀,提供了很大的助力和护城河。而这些产品当中,会有哪一个是爆款呢?在本文的最后,我好像遗漏了一个爆款产品——结直肠癌早筛。这个产品当然是爆款,但它是已经在除中国外的全球市场——美国、欧洲、日本甚至非洲——证明过的项目。在医疗方面,国人和国外人群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不同——否则,国外产品就无法在国内使用了——所以,国外成功的项目,在国内不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一个在国外经过证明,但国内市场空白的项目,根本不需要来讨论它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而应该抓紧复刻,毕竟,那些互联网企业,甚至国内的安卓手机厂家,不都是这样起来的么?非要等事态明确了再开始报证,这何尝不是被求稳的爆款思维拖累呢?
|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