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医疗、医药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困境,这些挑战来自外部环境也来自内部变革。但是在过去10-20年他们依旧努力创新、出海、拓展商业化,目前已成为全球大健康领域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尽管非常艰难,这些本土医疗、医药头部企业仍然实现了一系列的突破:- 医疗企业:迈瑞医疗已在全球医疗器械榜单中站上了第27位,刚刚收购中国电生理第一股惠泰医疗,成功进军心血管赛道;
- 新生代药企:康方生物、复宏汉霖、和铂医药、诺辉健康等首次实现扭亏为盈;百济神州 、君实生物等在欧盟、美国实现了新的出海里程碑;
- 老牌药企:和黄医药、亿帆医药新药先后在美国获批上市;恒瑞医药在BD领域有所突破……
凡事过往皆为序章。未来的投资价值还需要在创新管线获批、合规上有更多突破。中国本土医疗、医药企业开启大规模“出海”的另一面,也是中国这个“原生”市场上,集采、医改的齐头并进,压力与动力并重。
时代刻画着企业,企业也影响着时代。 时代大变局之下,这些中国医疗、医药谁更有投资价值?谁的发展潜力更好?为什么是TA,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医趋势、Med+研究院联合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重磅发布“2023大健康中国企业投资价值榜单”。榜单在各专利数据、竞争情报、临床试验数据、商业化数据等基础上,历经数月模型量化分析、案头研究,将大健康中国企业投资价值的核心归结为:全球创新竞争力、全球商业化竞争力的双向评估,覆盖管线、人才、资金以及本土、海外五大维度的32个指标,从更为全面的维度评估中国企业在全球的投资价值。![](data/attachment/portal/202402/01/164308t41f3g8i9g33gg9l.png) 需要强调的是,按照对于企业投资价值的影响程度不同,五大维度的权重也有所不同,以更为公允地考量各企业的投资价值。在全球创新竞争力中, - 本土商业化、海外商业化的权重各占50%,以更为全面地评估企业在中国市场以及海外市场的发展实力。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今天我们先来看一下2023年度大健康中国企业投资价值榜单排名。***仅纳入A股、美股、港股上市的中国大健康企业。1. 以上数据均来自Med+研究院公开数据整理;III类证医疗器械数据仅统计国家药监局新产品获批数据;新药包括化药(1类、2类、5.1类),生物药(1类、2类、3.1类)。2. 营收数据截至2023年H1,研发数据截至2022年底,产品管线、专利、期刊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10月,人员截止2022年底。3. 临床实验数量仅统计Ⅲ期生物药试验;2023年数据仅统计至10月;数据来源:药物临床试验信息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当前中国大健康行业正处于去泡沫阶段,因此管线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各企业也努力创新或全球化管线交易合作。逆势下,今年榜单中拥有创新管线的企业开始爆发综合实力,空降、挺进比比皆是:- 中国医疗上市企业TOP10中,除迈瑞医疗稳坐第1外,全员洗牌!威高股份、万孚医疗空降进入TOP10。
- 中国新生代制药上市企业TOP10中,康方生物凭借出色的License out(2023年H1 美国营收增加了29亿元),从而实现仅次于百济神州的全球商业化指数,总排名飙升8位拿下第2。
- 中国老牌制药上市企业TOP10中,和黄医药、亿帆医药都是新面孔,且和黄医药冲进前3,这些企业的崛起主要源自于亮眼的出海成绩。
- 研发人员数量上,迈瑞医疗第一(3492人);联影医疗第二(2147人);乐普医疗第三(1944人)。
- 研发人员在总员工数的占比上,联影医疗与安图生物并列第一(29%);先健科技第二(25%);万孚生物第三(23%);迈瑞医疗第四(22%)。
- 研发投入金额上,微创医疗第一(29.24亿元);迈瑞医疗(29.23亿元)略低于微创医疗,以0.01亿元的差距屈居第二;联影医疗第三(13.06亿元)
- 研发投入在总营收的占比上,微创医疗以50%排名第一;先健医疗第二(19%);联影医疗第三(14%)。
中国新生代制药上市企业TOP10,从细分维度来看,总体来看,2023年中国新生代药企无论是在全球创新竞争力方面还是在全球商业化竞争力方面,都领先老牌药企和医疗器械企业。中国本土上市企业投资价值榜单 ——医疗器械TOP10
2023年医疗器械企业投资价值前三:迈瑞医疗、微创医疗、联影医疗。相比药企,器械榜单是变化最大的,主要由于新冠红利消失后检测试剂企业营收大幅下滑。榜单前三回归常态,迈瑞、微创、联影也是全球影响力最高的三大中国医疗器械企业。从全球创新竞争力指数来看:迈瑞医疗、微创医疗、联影医疗 前三。且迈瑞医疗一如既往在三大维度都领先。- 管线维度 TOP3 :微创医疗、迈瑞医疗、先健科技。
- 人才维度 TOP3 :联影医疗、迈瑞医疗、安图生物。
- 资金维度 TOP3 :微创医疗、迈瑞医疗、联影医疗。
先健科技在管线维度异军突起,跻身前三,展现出强大的研发实力;其产品聚焦于心血管领域,目前已有多达15款产品获批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绿色通道)。在整体榜单上,先健科技仅排名第九,在商业化方面仍需加强实力。“国产”医疗器械的创新和质量越来越高,并且开始渗透此前外企占主导的中高端市场。2022年,超过18个二级医疗器械类目中,本土企业的产品实现了零的突破。在DR(X光)、CT、彩超等技术较成熟的细分领域,本土企业份额已超过50%。从全球商业化竞争力指数来看:迈瑞医疗、威高股份、联影医疗 前三。
- 本土商业化维度TOP3 :迈瑞医疗、威高股份、联影医疗。
- 海外商业化维度TOP3 :迈瑞医疗、微创医疗、威高股份。其中,海外营收占比前三为微创医疗占49%、迈瑞医疗占39%、联影医疗占14%。
从以产品为突破口,到技术引领市场,再到品牌国际化;从聚焦中低端市场到进军高端市场,从“模仿”到“全球首创”进阶。对于中国医疗器械企业而言,全球化之路仍然需要更多技术突破和创新商业模式。中国本土上市企业投资价值榜单 ——新生代药企TOP10
2023年新生代药企投资价值前三:百济神州、康方生物、信达生物。与去年相比,最大变动在TOP3,大多数企业位次下滑背景下,康方生物凭借强劲的创新实力以及仅次于百济神州的商业化竞争力上升8位居第二;而原本前三的君实生物下降至第六,主要原因仍在于商业化竞争力稍弱。- 百济神州创新指数高达(71),商业化指数高达(89.2),综合评分(160.2),无论单项还是综合都位居第一;
- 康方生物以综合评分(140)位列第二,主要是商业化指数高达(82.6)仅次于百济神州;
- 信达生物创新指数(60.4)居第三,加上排名第四的商业化指数(75.9),综合评分(136.3)位列第三。
从全球创新竞争力指数来看:百济神州、君实生物、信达生物 前三。
- 管线维度 TOP3 :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
- 人才维度 TOP3 :基石药业、君实生物、再鼎医药。
- 资金维度 TOP3 :百济神州、信达生物、(传奇生物、君实生物并列第三)。
从全球商业化竞争力指数来看:百济神州、康方生物、复宏汉霖 前三。 新生代药企在中国市场和海外市场的销售爆发期都分别在2021年(中国销售额+2133%、海外销售额+180%)和2023年(中国销售额+247%、海外销售额+242%)。
- 本土商业化维度TOP3 :百济神州、康方生物、(复宏汉霖、信达生物并列第三)。
- 海外商业化维度TOP3 :百济神州、康方生物、传奇生物。
*** 海外营收占比前三也是康方生物占79%、传奇生物占73%、百济神州占49%。 2023上半年营收,百济神州已依靠产品销售支撑其全球商业化格局,康方生物海外营收目前还主要依靠License out,传奇生物尚无产品在中国上市,未来需要更多平衡发展。而君实生物商业化此前表现一般,无论本土营收还是海外营收都处于下位,但可喜的是2023年10月其PD-1单抗(特瑞普利单抗)在美国获批上市且两项适应症覆盖了复发/转移性鼻咽癌的全线治疗,目前美国定价超国内33倍,其预计年销售额超2亿美元。
中国本土上市企业投资价值榜单 ——老牌药企TOP10 2023年老牌药企投资价值前三:恒瑞医药、石药集团、和黄医药。一是,恒瑞医药凭借“一骑绝尘”的创新竞争力指数,超越石药集团拔得头筹。二是,和黄医药空降前三、亿帆医药空降前八;这或许与2023年和黄、亿帆的创新药被美国FDA获批密不可分。这或许也从侧面证明,“出海美国”仍然是中国大健康企业有力的加分项。- 恒瑞医药创新指数高达(70.7),但商业化指数仅(55.9),综合评分(126.7)小胜石药集团,升至第一;
- 石药集团以综合评分(115.2)位列第二,主要是全球创新指数仅(37.8)位于中游;
- 和黄医药创新指数(48.8)居第三,加上同样排名第三的商业化指数(47.4),综合评分(96.2)位列第三。
从全球创新竞争力指数来看:恒瑞医药、先声药业、和黄医药 前三。和黄医药表现优秀,在人才、资金两个维度都跻身前3,且在总榜位列第3,可见其创新、商业化竞争力都很强。- 管线维度 TOP3 :恒瑞医药、中国生物制药、先声药业。
- 人才维度 TOP3 :恒瑞医药、和黄医药、(东阳光药、中国生物制药并列第三)。
- 资金维度 TOP3 :和黄医药、恒瑞医药、先声药业。
从全球商业化竞争力指数来看:石药集团、恒瑞医药、和黄医药 前三。 老牌药企的海外营收表现较弱,平均增速不超过10%。- 本土商业化维度TOP3 :智飞生物、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
- 海外商业化维度TOP3 :石药集团、和黄医药、亿帆医药。
*** 海外营收占比前三为:和黄医药占50%、亿帆医药占30%、石药集团占14%。2023年对于老牌药企而言也是出海商业化元年,11月和黄医药自研创新药呋喹替尼在美国获批用于治疗经治转移性结直肠癌、同月亿帆医药自研创新药艾贝格司亭α在美国获批用于化疗后白细胞恢复;2024年或有望将老牌药企海外营收增速提升至新高度。中国药械企业正处于爬坡的路上。但从与国际市场的对比来看,中国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尚需进一步提升,坚定走创新、出海之路,不仅是企业的选择,也是时代的抉择。我们期待,在全球TOP药械榜单上,看到中国药械企业的身影,看到更多中国药械的身影。 在新时代变局下,Med+研究院将每年发布重磅榜单,用数据促进中国大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报告由Med+研究院(以下简称“本机构”)编制。本报告基于合法取得的信息,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同时,本机构保留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对本报告做出修改的权利。本报告版权归本机构所有。未经本机构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均不得以任何形式修改、翻版、复制、引用或转载。否则,本机构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