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跟一个代理商朋友A聊天,说到自己做了十几年代理商,外企企业和内资企业都合作过,也发现了这两类企业在合作时迥然不同风格。 A总说,外企天天跟我们讲产品价值,应用场景,价值传递,却很少就产品价格聊出什么花来。内资企业天天跟我讲,自己的产品价格有多合理,做到多少还有返利,机器也可以灵活投入,最后陷入来回比价和市场口碑的比较漩涡里。关于什么技术成本,生产成本,服务成本以及研发成本等等这些一想就能想到的因素今天不讲,我们聊聊外资IVD企业和内资IVD企业做生意的逻辑差异。 不得不承认外资企业在市场定位和目标客户确认这块,要做的比内资IVD企业更好。逻辑是先找细分市场,然后确认目标客户,最后市场定位,然后制定策略。有了策略之后资源是集中的,目标是明确的,因此常规做法是先把核心目标客户群搞定,做好标杆。 内资企业呢?一款产品上市之后,先看看自己的现存客户里面有多少客户上,再看看自己的渠道哪些可以去推推,第三步随着业绩压力变大,才回去找新的渠道和应用场景。这种逻辑也没有问题,有多少资源干多大的活。两种模式有好坏嘛?我觉得没有好坏,前者的优势是大方向不会错,后期市场发展比较稳健,劣势是资源投入大,核心客户往往是大三甲不太好攻克;后者的优势是推进相对容易,资源投入见效快,但是劣势是会走弯路,有可能错过市场发展机遇,丧失先机。2.外资企业先想到解决客户问题,内资企业先想到让大家赚钱这也是在外企企业经常会被问答的问题,你的产品带给客户的价值是什么?解决客户什么问题?为了这两个问题,外企市场部会反复开会,反复调研客户,就是为了搞清楚和定位好自己产品的价值。内资企业最先想到的是怎么让大家都能赚钱,这是一种共赢思维,所以更在乎产品的定价,认为只要价格到位,没有什么解决不了,因此反复纠结在价格上,甚至热衷于打价格战。3.外企企业觉得市场都是自己的,内资企业觉得市场都是别人的 这也是蛮有趣的一个现象,从外企的市场规划和目标里,自己产品定位的目标市场应该都是自己的,所以会在市占率和竞品替换上花费很多心思。除了利润率,市占率也是其关心的核心指标。内资企业看到的市场都是别人的,我自己对标谁,或者未来要替换谁。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因素是很多内资企业比较细分以及晚进入市场,对市场未来的预期,更可靠的就是找一个参考系。外资企业更加注重市场部能力的建设,信息系统的触达,想要及时和全面的掌握市场信息,然后再出击。内资企业则更加注重销售导向,市场部往往会沦为会议支持和学术支持的定位,服务于业务销售。以上讲的两种情况并不是对立的两个极端,也不是外企和内资的个别专属,只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外企和内资企业之间会出现类似的差异。随着国内一些头部的IVD企业和创新IVD企业的崛起,极端价格和价值的偏向也在逐渐缓和,我们似乎在找到一种平衡,一种更适合中国IVD企业发展的平衡。 对于IVD企业而言,总经理的对业务的认知,对价值的定位,往往会成为公司对业务的认知和定位。如果我们说行业有行业的规律,企业有企业的策略,不论对错,时间会大浪淘沙。
|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