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根据设计变更的影响程度,可分为重大变更、中等变更、微小变更;根据是否需要向监管机构注册、备案、报告,又分为变更注册、变更备案、变更报告。在2021年6月1日实施新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之前,变更注册是指许可事项变更,而变更备案是指登记事项变更。 设计变更分类也是依据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影响的程度进行划分和管理,基于变更可能引入的风险进行评估,类似医疗器械产品根据产品风险程度分为一类、二类、三类进行监管。医疗器械产品的分类比较清晰,一是可以依据医疗器械分类规则判断,二是可以根据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查找,三是有明确的分类界定流程可走。设计变更分类的指导性文件较少,第一原则是依据《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条款进行判断;然后再根据具体的规范性文件进行确认和开展,如《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总局办公厅关于体外诊断试剂说明书文字性变更有关问题的通知》、《医疗器械注册单元划分指导原则》、《医疗器械软件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体外诊断试剂变更注册审查指导原则》等。
2.变更控制咨询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控制设计变更时,工作的流程、涉及的人员、工作的内容与产品首次设计开发有绝大多数的重叠;而对外走好合规路径审批流程,需要理清相关法规文件,根据法规文件无法确认时,需要同监管机构沟通。 由于注册人和监管机构双方是陌生的,角色差异大,沟通难度自然比部门内部、跨部门间要大,沟通需要做好充分准备。首先要找对的人:了解国家局、省局的组织架构和各部门职能,才能找到对的人,监管部门信息现在也非常透明,绝大多数信息会主动公开,直接在官网就可以找到。其次要了解问题:对问题的背景进行充分调查、分析、内部形成基本的方案,逐步把问题聚焦到非常窄的范围,问题太开放,在有限的沟通时间内很难得到答案。最后要换位思考:了解监管的目的和角色,原则性问题无需要讨论,要比监管方更加清楚法规要求和风险隐患,不要把监管方当咨询师,而是汇报对象,多说少问,多领导少附和。3.共性问题回复无法明确的变更种类,在沟通前先了解是否有同类问题,并且审评中心已给出回复,以下是国家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关于变更的共性问题回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类型。①包装及规格型号变更 ②软件变更(重大或微小变更) ③设备结构、功率、使用环境变更 ④主要原材料变更(原料本身或供应商变更) ⑤强制性标准变化 ⑥临床试验方案变更 ⑦配套产品或适用机型变更 ⑧说明书变更(内容和文字性变更) ⑨有效期变更(延长或缩短) ⑩登记事项变更(变更备案) ⑪灭菌工艺变更 ⑫检测原理和反应模式变更
4.结语带着想要的答案,去问想问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