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3年,人们认同了一件事:出海是医疗行业少有的、比集采更确定的事。 进入10倍于国内的海外市场听起来性感,但中国市场除少数如“心脏支架”细分赛道,进口品牌份额仍超60%。 如果在中国自己的主场都赢不了,凭什么去别人的主场就能赢呢? 反应在数字上,相比“手机电脑”的消费电子、“原神吃鸡”等游戏,整个医疗行业在所有出海的中国企业中,排在了4%的“其他”中。 “其他”说明两点: 1.相对其他行业,医疗还是中国的弱势行业 2.在一个弱势行业中,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出海 那什么样的企业能出海?TA们踩过哪些坑?最终是怎么成功的? 谁能出海:第一名的入场券 坑在哪里:出海的三道门槛 他山之石:谁是国际硬通货 谁能出海:第一名的入场券 中国第一批企业能出海,因为凑齐了两张入场券:海外医生的信任,国际领先的技术。 信任的基因 如果和海外医生建立信任有捷径,那就是先在明星外企工作。 1979年,看到中国改革开放后的钱学雄决定效仿自己的堂哥:钱学森——离开美国,建设祖国。 在那个刚刚开放的年代,中美民间互动并不多。而在1979年,钱学森在回国25年后被加州理工授予“杰出校友奖”,堂弟钱学榘正在当波音公司总工程师,侄子钱永佑刚升任耶鲁医学院生理学教授,后来做了美国工程院院士。 凭借钱家在中美“桥梁”般的影响力,在美国医疗圈工作多年的钱学雄,拿到了心脏介入第一品牌Cordis的亚太独家代理,在香港创立Cordis Neich,自己也成了Cordis亚洲第一名员工。 80年代初,中国医疗器械全靠进口配额,全国CT/核磁加起来不到200台,检查做不了,有手术器械也用不上。于是钱学雄专注日本,将心脏介入疗法引入日本、教育市场,陪伴日本医生从“小大夫”成长为“大专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直到1996年强生190亿美金收购Cordis,钱学雄从“亚太总代”成功退出,2000年在深圳创立“业聚医疗”,凭借积累了20年的日本人脉,2001年便成立日本子公司。 截止2022年,业聚海外收入超80%,在来自70多个国家的1.3亿美金销售额中,24%来自日本;业聚的球囊产品在日本份额第二;而上一个在日本市场排到第二的中国品牌,是华为。 “外企工作-积累人脉-自己创业”,在科创板与港股18A出现的18年前,钱学雄已为职业经理人转型创业画好了模版。 脱胎于明星外企,业聚像被Cordis“保送”的三好学生,在成立第一天已自带出海基因,在2020年前几乎全部业务来自海外,以至今天还有海外经销商不知道业聚是中国企业。 但回过头看,又有几个中国人能做到明星外企的亚太负责人呢?如果业聚的出海基因难以复制,对缺少机遇与天赋的本土公司,该如何出海呢? 能决定基因的,除了遗传,就是联姻。 买出来的技术 1984年,还在中科院做研究员的陶笃纯接到任务,去美国考察一家叫Analogic(安洛杰)的公司,当时Analogic突破了模拟信号转数字信号技术,是西门子、日立、东芝核磁设备的上游供应商。2年后中科院与安洛杰组建合资公司,深圳安科。 1989年,合资3年后,安科便上市了第一台国产核磁,强度0.15T 1989年时任卫生部长陈敏章试用安科核磁共振作为中国第一家医疗器械合资公司,安科成立第2年就吸引了各路才俊,包括36岁刚从法国留学回来的李西廷、25岁刚从清华毕业的徐航、28岁从上海交大毕业的成明和,三人1991年联手创立了日后的“器械一哥”:迈瑞 但随着90年代GE、飞利浦、西门子入华,面对技术代际的差距,迈瑞可谓“刚打球就碰上乔丹”,医院宁愿高价买二手进口设备也不买国产。 医生不信任国产,即使是中国医生。 为了生存,凭借安科的技术基因,迈瑞以高性价比产品占领90%的县级市场,用农村包围城市积累了第一桶金,2006年登陆纳斯达克。紧接着2008年2.5亿美金并购美国监护仪第3品牌Datascope;2012年1.05亿美元收购美国超声诊断第5品牌ZONARE。 迈瑞以并购成为全球监护仪第一品牌,进入190多个国家,海外收入占比近50% 逆袭背后,从Analogic-Datascope-Zonare,迈瑞出海的技术基因,是买出来的 那凭中国自己的技术不能出海么?很遗憾,原来不行,现在很难。 原来不行,因为改革初期,“市场换技术”几乎是唯一选择: 1984年上汽与德国大众合资成立上海大众,1985年强生与陕西医药合资成立西安杨森,1988年广州肥皂厂与宝洁合资成立广州宝洁,2008年西门子以8000万美元向中国南车转移高铁全部技术......持续30年的市场换技术因西方警觉放缓 现在很难,2017年后中国企业的全球并购金额以近50%速度递减。并购受阻,封住了出海的捷径,国产将如何靠自己赢得“信任与技术”的入场券呢? 坑在哪里:出海的三道门槛 每家出海企业第一个遇到的问题是,海外医生不信任中国品牌。不信任的源头之一,是造假 质量:从造假到FDA 2017年5月18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报道中国药品接近90%临床数据造假。 <Nature>的信息源自医药界“722惨案”:2015年7月22日,药监局公告对申请上市的1622个药品,要求企业自查,临床数据不真实者主动撤回;不撤回的药监局飞检,查出问题“3年不受理其申请、吊销临床试验机构资格、列入黑名单。 最终1429个药品主动撤回,占比88%,剩余12%不撤回的几乎都是外企。很难想象2015年前老百姓吃的药质量如何 这场造假者的“自我打假”,负面影响是向全世界暴露了中国“企业-CRO-医院”的造假链条,损失了信誉;正面影响是对行业刮骨疗伤、留下“真药”;2016年用一致性评价筛出“好药”;2017年加入ICH(医药界WTO)让中国临床数据连接全球药品监管体系,助力药企出海;最后2018年启动集采,降低药价 2015-2018年,中国医药产业用3年走完了“监管改革-提升门槛-药品降价”,最终提升行业集中度、倒逼企业出海。 只是当中国企业此时出海时,对一个“撒过谎”的人要重新赢得信任,只剩下一条路——被最高标准认可。这意味着两点: 1、拿到美国FDA注册证,证明产品够好 2、接受美国FDA飞检,证明质量够稳定 第1点,2022年两大明星药企信达生物和百济神州,因缺少美国临床数据,被FDA认为“不能充分反映美国情况”,双双被拒。 第2点,在闯过第一关的器械企业中,在美国持续销售且保持多年FDA飞检“0发现”的,只有两家:深圳业聚,苏州迪泰。 如果“拿得下证”考验的是技术,那“经得起查”考验的则是工艺。 把1个产品做好和把100万个产品做的同样好,是两个层次的能力。 而当产品销量达到“百万量级”后,则会因动到外企蛋糕而靠近出海第二道门槛:专利战 专利:创新的试金石 在不讲创新就无法融资的中国市场,有一个讽刺的事实:验证国产是否“创新”的不是中国,而是欧美市场。 2021年10月,南微医学发布公告,其与波士顿科学持续3年的“Sureclip止血夹”专利侵权案落幕。南微在2022年至2026年,每年向波科支付240万美元专利许可费,折合人民币约1500万/年,总金额相当于Sureclip 从2017-2020欧洲三年总净利润的50%。【1】 止血夹是占南微全球营收近40%的明星产品。在被诉侵权的波科第245号专利有这样一句描述:a clip having at least two clip legs(一种至少有两条腿的夹子) 这意味着不侵权的方法可能只有设计出“一种一条腿的夹子”,显然反常识。南微即使在欧洲推出改良版Lockado止血夹也无济于事。
波科与南微医学止血夹产品对比 对于在海外先发布局十几年的外企,法律已是服务商业的常规武器。在外企筑起的专利高墙面前,靠“模仿改良”起家的国产只有三个选择:等专利过期,交专利转让费,做出外企没有的“真创新” 出海,成了创新的试金石。 那中国有引领世界的“me-first”真创新么?很遗憾,非常少。因为创新的土壤出了问题——专利申请门槛过低。 2017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煽除雾霾方案”发明专利:“1500万人通过扇子,1小时将108,00亿立方米空气,定向推移1米,缓解北京雾霾”。专利一出,仿佛全北京市民一夜变身“铁扇公主”
“煽除雾霾方案”发明专利 改几个字就是新专利,造就了中国8倍于美国的专利数量,也导至了国内一个赛道十几个公司同质化内卷,却少有专利起诉。 毕竟“抄作业”就能通过考试,为什么还要自己“动脑子”呢?而当抄成为习惯,踏实积累的“好学生”注定只有少数:疫情前,全球100强医疗器械中,仅5家来自中国。 而通过质量与专利考验后的“好学生”们,将面对从未经历过的第三道门槛:地缘政治 他山之石:谁是国际硬通货 医疗行业有一个默认共识:“没进美国,就不算真正出海。”因为美国占全球医疗器械45%份额,大到不可忽视。 但在如今中美“新冷战”格局下,本土企业怎么进入美利坚呢? 1989年,离苏联解体还有2年,在美苏冷战到达高潮时,苏联用17艘潜艇、10艘重型货轮、1艘护卫舰、1艘驱逐舰、1艘巡洋舰——交换了美国百事可乐30亿美元的浓缩糖浆。 1959年,赫鲁晓夫、尼克松、百事可乐CEO肯德尔 百事可乐名声大噪,在1989年戏剧性的成为“世界第六大海军力量”。而在“军舰换可乐”背后原因是:苏联上至总统下至百姓已离不开可乐。 可乐成了超越冷战、无可替代的硬通货。 那谁是中国“可乐”式的全球硬通货?他们又是怎样炼成的? 产业升级模板 2015年,专做跨境女装的SHEIN将总部从南京迁至广州南村镇。接着SHEIN用3年将数字化穿透了南村镇上千家服装加工厂,实现了“设计-生产-物流-广告-返单修改”全链条数字化管理,实现一年新款是Zara三倍但价格只有Zara一半。凭借极致性价比,疫情3年爆发增长;2022年营收的227亿美金100%来自海外,在美国占40%份额。 同样是2015年,大疆与合作伙伴GoPro分手,独立生产无人机相机。凭借深圳完善的电子供应链,大疆总能比GoPro提前1年上市新产品、但价格只是GoPro的60%。凭借“比你快,比你好,还比你便宜”,大疆占据了全球无人机70%份额。2019年贸易战,大疆被加关税后逆势涨价13%,美国市场份额突破85%,实现量价齐飞。 SHEIN与大疆成为行业“硬通货”背后,有两个共性: 1、从原材料到成品全产业链国产化 2、与迈瑞、业聚一样,都在广东 为什么是广东? 1757年乾隆实行海禁,广州作为唯一被保留的通商口岸,垄断了海上丝绸贸易,聚集了全国的纺织机与工人。1983年改革开放5年后,纺织业以42%成为广东第一大出口贸易。 226年间中国完成了改朝换代,但纺织作坊最密集的地方一直没变——广州南村镇,SHEIN的总部。 凭纺织业发家后的广东,瞄准了一个更高附加值行业,电子信息 1985年,经时任电子工业部部长**推荐,马福元从北京调往深圳,任电子部驻深圳办事处主任。1987年,马福元建立赛格电子市场,聚集香港和内地178家供应商,一举配齐了当时三大产品(电视、电话、收音机)的供应链。 赛格市场后来延伸成了一条街,华强北 紧邻赛格电子市场的华强集团 2006年,大疆创始人汪滔在网上发标征求供应商,每一个组件、模块、螺丝钉,都能吸引5-10个公司竞标,在硅谷需要2个月才能凑齐的元器件,华强北2天就能凑齐。 大疆的创新技术开创了无人机赛道,深圳的供应链将新技术转化为产品,庞大的全球订单又升级了供应链能力,最终滋养了另一个行业:医疗器械 做纽扣电池起家的惠州亿纬锂能,通过在无人机、蓝牙耳机积累的微型电池技术,2016年为治疗帕金森的脑起搏器开发了25年寿命的植入式电池,成为景昱医疗供应商,打破了美敦力15年寿命脑起搏器的进口垄断。 除了电池,广东有7146家电子信息工业公司、6294家电气与机械制造企业。【2】他们的电路板、传感器、芯片模组、机加工设备,构成了医疗器械上游。 2022年,广东有5996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是第二名江苏省的1.5倍。 以纺织业天赋积累资金,布局电子信息产业链,带动医疗器械升级。如果政策与历史是土壤,创新技术是树根,供应链是树干,企业是树枝,产品则是果实。 企业出海看起来是产品出海,实际是一个地区的产业能力出海。 广东的产业升级背后,有改革开放的天时,有纺织业中心的地利,还有凑齐了两类人:产业政策的制定者,落地政策的企业家 少数人的历史 1984年,乔布斯推出的第一台图形处理电脑Macintosh以2495美元/台的定价销售惨淡,微软发布的Windows1.0长得还像DOS,马福元被调往深圳,在一个超级赛道还未明朗时,拍板“电子信息”为深圳支柱产业。 同年,离中国取消粮票还有8年,老百姓吃饭还要“计划”。改革开放也未一帆风顺,傻子瓜子创始人年广久因雇佣超过100人被批经济犯罪,被安徽省委调查上报中央,总设计师亲自批复“等两年看看”才得以平息。 但在这种内外环境都不确定的背景下,中国诞生了第一批“84派企业家”:任正非、柳传志、张瑞敏、王石。 当时也许没人能想到他们30年后打造了世界级的企业,就像现在有多少人相信中国会诞生世界前10的医疗器械公司? 诚然,医疗器械产业链还有被卡脖子的地方,国内集采、中美博弈让出海难上加难。但拉长时间,如今医疗器械面临的困难比1984年的电子信息大多少呢?哪个世界级企业没有经历过世界级的挑战?当2107只政府引导基金以6.5万亿占私募规模近60%时,谁会是医疗行业的“马福元”与“84派”呢? 多年后,也许这些问题都有了答案,当下的巨浪也在历史长河中成了浪花。我们记得的,也是那些在巨浪中创造历史的少数人。 数据来源 1.南微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达成诉讼和解及专利许可的公告 2.工业交通统计处:广东新一代电子信息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