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卖出17万tNGS背后:金域们向左,微远们向右
2023-2-24 15:40|
编辑: 归去来兮|
查看: 1956|
评论: 0|来源: 基因江湖
摘要: 金域tNGS的成功要素,NGS老炮们复制不了
一年卖出17万,连起来可以绕地球X圈... 这是金域在最近一年tNGS这一单品类交出的答卷,短时间内还要剑指年50万例,这让NGS老炮们既眼红,又汗颜:“我花几年辛辛苦苦教育的市场,到头轮到你来摘果子,”由此也带来一个讨论,“我是否也要积极转型到tNGS阵营,毕竟赚钱要紧。”关于mNGS与tNGS的讨论(尤其是技术部分)已经很多,今天浅浅聊一些其他话题,留言区开放讨论,欢迎拍砖。每一类企业都有自己的基因特性,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天赋秉性。这既是优势,也是限制。第一,很自然能想到传统ICL厂商那庞大的触角,触达千城万县,覆盖山山水水。点滴汇聚,以成江河,这是渠道的力量。这种纵深深度和覆盖程度,NGS厂商们无能力、甚至无欲望去覆盖。这就如同当初京东开始自建物流体系,在主要城市节点建仓,尽管投入巨大,但12h/24h即日达、次日达成了京东的杀手锏。这后面体现的是健全的物流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来自金域2021年财年报数据:公司是国内在连锁实验室数量、覆盖区域、服务客户数量等多维度领先的独立医学实验室,已 自建 39 家医学实验室,合作共建 670 家区域实验室,覆盖全国 31 个省市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 区,计 700 多座城市,23000 余家医疗机构,全国 90%以上的人口所在区域。自建 2000 多个物流 服务网点,深达乡镇基层,95%以上的标本实现省内 12 小时、跨省 24 或 36 小时送达的快速物流 时效,并实现 80%的报告 24 小时出具。之所以说NGS新贵们可能“无欲望去覆盖”,这与服务领域有关。诸如肿瘤、罕见病等领域,人群会自然向少数头部医院集中,抓住头部医院,即可抓住大多数样本源。但感染类疾病,特别是非危急重症类感染,可能并没有这么大的向上富集效应,此时,覆盖广的优势便体现出来。(ps:现在无法查阅金域年17万例tNGS的医院来源分布,无数据佐证,知情朋友们可以留言区留言。)提供的服务项目多,除了可以减少医院对接供应商的数量、便于管理,还有个潜在优势:新项目植入方便,甚至无感。上一期基因江湖围炉夜话栏目中,胖哥聊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思路,分享给大家:“肿瘤早筛项目"搭便车"进入医院体检中心体检套餐,是此类项目快速商业转化的成功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无需强调你的产品有多好有多特殊,而是让人看起来你的产品只是套餐中众多检测项目的普通一项。让开单医生无感,让受检者无感,自然而然,此时交易成本最低、达成最迅速。”不放大NGS的光环,放下我们对自己的技术、自己的产品的执念。对于医院或开单医生来说,就是多加了一个普通的多联检项目,同时不增加报告咨询的难度;对于患者来说,就是在价格可接受的范围内,选择了一个看上去更全的检测。仅此而已。把新项目无感植入到原有项目体系中,植入到医生开单习惯中,不试图去改变、去教育,而是在使用中润物细无声,这一点,确实值得我们思考。所有生意的成交,不管我们如何委婉,价格事实都是摆在前面、甚至是第一位的考虑因素。在面对“我们是选择几千块的mNGS,还是先选择几百块的tNGS”,“不选太次,不选最贵,选个中不溜的先试试。”这是大多人的心态。在医疗决策中,尽管医生的话语权最高,但依然不能忽视患者自由选择的权利。在商业模型中,把人当人,把医生当人,把自己当作患者、当作医生去体验、去共情。技术最优、对患者最佳的医疗决策,并不一定是最合适的选择。你会发现,低价也减轻了医生的心理负担,这种心理负担,是医生对患者的共情,是医生朴素的道德观,是医生对于“高价可能并不一定会带来有价值的信息”的提前判断:“花了这么多钱,结果什么也没查出,结果模棱两可,我怎么给患者交代...”价格在某些时候会退出第一位考虑因素,在危急重症,在救命之时。这是mNGS和tNGS应用场景的差异。价格的后面,是对厂家对成本的极致管控。同样的产品,你卖一块还挣2角,他卖一块亏五毛。这个时候,拼规模、拼管理体系、拼运营效率。金域等厂商有丰富经验。在(🔗务虚笔记:NGS应用的边界问题)中,笔者曾谈到“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医生专业能力、科研能力的断层比我们看到的、想象中更严重。对于绝大多数医生而言,NGS常常带来的额外信息、新的发现,并非惊喜,而是负担与风险。”以出生缺陷为例,即使现在,依然有单凭唐氏血清学高风险、超声软指标异常就终止妊娠的案例;即使无创产前DNA检测已经很成熟,依然有很多医生对于NIPT的结果无法准确解读,所以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各种医学学术会议、各种培训班,依然在一遍一遍、一年一年重复讲着相同的内容。认知的提升,沟壑的填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NGS厂商们聚焦山塔之巅,所见所闻皆是前沿技术、最新进展、医学突破,但我们要深刻意识到,这只是局部,并非全貌。“对于不懂感染的医生而言,tNGS相当于给出了大半答案,后续需要用到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要求会少很多,困难更少,门槛更低。”这就是tNGS的答案。从这一路径出发,我们也就能理解,不温不火的遗传病WES、WGS市场,泛癌肿检测到小panel的转变,等等。相较mNGS一款爆品打天下,tNGS衍生出很多变种,这些变种,与医院临床的需求紧密关联。“根据不同人群、感染部位、症候群、流行病学、以及特殊病原等,金域推出了上感50TM、呼吸100TM、感染1000TM、TB-NTMTM、神经100TM等产品。”我们可以看到产品设计的逻辑,是从临床需求出发,而非从技术出发。千人千面,不同科室、不同症状的受检者,提供不同的检测产品,这何尝不是一种“精准医疗”的实践。产品只有卖得出去,才成为商品。商品的内涵,要高于产品。但tNGS不是电动车,是混动车。看看比亚迪当下DMI车型,就能瞥见tNGS的成功原因。在燃油车向电动车过渡阶段,在人们观念转变的过渡阶段,在电动车日益完善的过渡阶段,混动车型既带来电动车的体验,也没有里程焦虑,实际交易中,大家在用脚投票。所以,tNGS只是过渡形态,mNGS才是最终未来。但对于NGS厂商来说,未来虚无缥缈,当下挣钱活下去,活到未来,才是紧要。既然tNGS的成功要素恐无法全然复制,那么NGS厂商又该从何处突围?NGS老炮们自有破局之道。 注:本文旨在行业交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媒体朋友请于文章发表24h后再申请转载,同时请注明出处,谢谢支持。
|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