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退烧药、抗原检测试剂盒短缺是疫情尾声的最后一战,没成想,这两天新冠特效药、体温计、血氧仪也成了硬通货。 据某搜索引擎数据,近一个月内血氧仪搜索指数日均值为8956,环比增长47%,同比增长223802%。 为什么新冠要测血氧 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所需要的氧,主要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再输送到各部位的组织细胞。 这种血液携带输送氧气的能力,就可以用「血氧饱和度」衡量。 血氧饱和度作为呼吸循环的一项重要生理参数,可以反映机体的供氧状况。一般来说,血氧饱和度正常值为95%~98%,当血氧饱和度下降到93%时,身体就会进入到乏氧状态,人体中储备的氧会被迅速消耗光。 12月21日晚,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在演讲中提及,应警惕高龄老人的“沉默性缺氧”。 张文宏注意到,有的老年病人送医时为时已晚,是因为他们对缺氧反应迟钝,甚至完全感觉不到胸闷、呼吸困难等,这种现象可以称为“沉默性缺氧”。他举例说,九十多岁的老人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发现异常时已经缺氧很长时间。建议有条件的的家庭可以自己购买血氧仪,以此检测感染的高危人员是否有重症风险。 12月22日晚,樊登老师在自己的短视频账号发视频表示:“有一种病叫做静默型低氧血症,包括很多中青年人也会得,就是它没有什么症状,烧的温度也不高,人就是觉得有点犯迷糊,甚至有的人还坚持工作,但实际上他的血氧含量已经非常非常低了。 血氧仪的原理 血氧仪又名:血氧饱和仪, 最初的一台血氧饱和度仪由Millikan在20世纪40年代开发。属于二类医疗器械。 它的底层原理就是光学,当一束光照射到某种溶液上时,物质对光有一定的吸收衰减,吸光度与物质的吸光系数和溶液浓度成比例,而吸光度可以由透射光强和入射光强得出,这就是光学法测量血氧饱和度的理论基础。 而血红蛋白的吸收光谱在含氧状态和不含氧状态下存在很大的差异。 血氧仪就是利用这一差异,通过检测充血末梢组织中携带氧的血红蛋白与不携带氧的血红蛋白的比例,来实时监测血氧饱和度。 原理示意图 典型的血氧饱和仪带有两个发光二极管,一只二极管释放波长为600nm~700nm纳米的红光光束,另一只释放800nm~1000nm的红外光。这两个发光二极管面向病人的待测部位,通常是指尖或耳垂。工作时,两个二极管轮流发射光波。 由于血红蛋白主要吸收红光(600nm~700nm),而氧合血红蛋白主要吸收近红外光(800nm~1000nm)。当光线从手指的一面穿透到另一面,被光敏二极管接收后,通过测量特定光波的波长的透射率强度和衰减程度,来确定含氧状态和不含氧状态的血红蛋白比例。利用这个逻辑,可以计算出血氧饱和度。 含血氧监测功能的手表手环能代替吗 在苹果官网上,有着监测血氧饱和度功能的Apple Watch,在商品信息中提示:该功能不应被用于取代专业的医疗诊断。 智能手环的测量原理与指夹式类似,只不过指夹式接收的是透射光,而智能手环接收的是反射光。 由于佩戴位置在血红蛋白含量相对较低的腕部,手腕部位都是粗壮的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比较少,在算法还未突破的情况下,智能手表手环的监测精度理论上没有测量指尖的医疗血氧仪高。 上肢末梢毛细血管 同时,测量时手腕的活动、皮肤温度、脂肪厚度、佩戴松紧、测量姿势等因素,对智能手表的血氧监测精度均会产生影响。 相关专家解释说,智能手表手环监测到的血氧数据,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准确性难以保障。相关数据可以参考,但不可完全信赖。 附,世卫组织官网对新冠居家患者建议: 推荐高危险人群使用指夹式血氧仪:每天检查2次血氧; 1. 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患者; 2. 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 3. 肿瘤患者; 4. 有高龄老人、婴幼儿的家庭。 若血氧低于90%,需要呼叫急救;若在90%~94%,需要联系医护看如何处理; 儿童如果血氧低于90%且有咳嗽、呼吸困难、嗜睡、不能吸奶、抽搐等情况,需要呼叫急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