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IVD行业的焦点新闻之一便是达安基因大面积、大幅度降低其分子诊断试剂的终端价格。此事件还在持续发酵,而它的影响一定会是绵延深远且波及全行业的,相关的分析评论文章已经很多了。从我个人的视角去看,这一事件对于分子诊断赛道乃至整个IVD行业都是一针镇静剂。 当下分子诊断赛道实在是太火了,核酸检测试剂自不用提,单说国产PCR仪,默默无闻多少年,新冠一来飞上天!一度在市场上变成可居之奇货。相关的上游产业也被带起来了,比如国产分子酶原料(详见《IVD分子酶市场热度不减,无奈格局已定》)、国产分子试剂耗材等等。这中间,参与入局的资本无数;新技术新概念加速入场IVD,特别是蛰伏N年的优思达借新冠出圈之后,见客户或者见朋友要是不谈点LAMP、CRISPR、ddPCR,整个人都觉得out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IVD行业最成熟最内卷的生化诊断赛道尚且能够直面集采的挑战,新兴的分子诊断赛道其利润空间可想而知,正因如此,入局的新玩家络绎不绝,新项目鱼贯而出,千亿市值似乎指日可待!恰在此时,达安基因一纸降价公文横空而出,借助媒体大有传檄天下之势,这不就是让全行业特别是新老竞争对手冷静冷静嘛——高利润时代必将终结,靠OEM贴牌就可以抢占山头的日子也必不长久!耳畔不禁响起曹操说过的话,“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达安基因如此率性自然是有硬实力作为保证的:新冠期间赚得盆满钵满、资金不愁;业务成熟、品牌知名度在国产中位居前列;核心原料高比例自产。特别是最后一点,我相信达安此举必定会刺激竞争对手布局上游、掌控核心原料的意志和决心。另一方面,由于其肉眼可见的连锁反应,分子诊断市场的预期规模大概率会被压缩,至少也会对增速造成负面影响,如此,上游分子酶、核苷酸等国产原料企业的市场估值是否同样会被打压,值得观察。 当然,有评论认为达安此举或有助于市场资源尤其是资本投入到真正有创新性的技术或项目,对此我非常赞同。然而,真正有价值的新技术毕竟是稀缺资源,当其价值相比传统成熟技术不具备代差优势时,成本因素是必然绕不过去的坎儿。特别是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很多新技术、新平台的功能和优势被人为夸大,局部的优势被说成整体的、有条件的使用被放大到无条件的扩展,因此我们看到很多不那么冷静、甚或有点难以理解的市场行为,比如说POCT发光,其商业逻辑一直为人诟病,但依旧不妨碍大家趋之若鹜,结局如何呢?至少最早的一批公司已经听不太到声音了。我曾看到本来是纯做POCT发光业务的公司,在卖胶体金的COVID抗原检测试剂,那一刻我真觉得有点讽刺。 再比如原料领域,我一再讲国外品牌供应商往往标签清晰、特点鲜明、积累深厚,如Hytest盛名于心肌、Medix崛起于炎症、Meridian壮大于Torch、CanAg任性于肿标、JSR功成于胶乳微球;国内厂家专注于一隅亦能出类拔萃,如做填料的纳微科技、做重组蛋白的义翘神州。然而环顾当下,若干国内IVD原料厂商堪称全能,横向:免疫、分子、生化、微球、磁珠无一不精;纵向:研发、OEM、注册、生产无所不包;到底是扎实的技术驱动、还是冲动的资本驱动,一目了然矣。 所以我说,达安降价这件事儿,如果能让大家冷静下来思考一下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倒也不是坏事儿。当前的风口是很多,流式、质谱、凝血、微流控等等不一而足,包括发光和生化,发光依然鼎盛,生化因为集采重获市场专注,但它们各自的市场体量真心需要审慎估计,毕竟下一个大幅降价的说不定就在你我身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