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 多宁生物董事长兼CEO “并购”是拓展规模的底层逻辑 投资大师查理·芒格曾说:考察一家企业成功或失败的案例时,规模效应的作用至关重要。所谓规模效应,实际上是在做除法——上面是产出,下面是投入,成功就意味着增加回报,降低成本。 这在生物工艺领域也不例外,有技术护城河固然重要,但能被下游市场接受的商业化成功也很关键。众所周知,生物耗材的细分领域较多,每个品类的规模有限,这促使企业规模的扩展需要依靠多品类,而覆盖多品类也正是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基本条件。因此,建立一站式的服务模式,将增强生物工艺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回顾国际知名生物工艺企业的发展史,往往是一部并购史。赛多利斯、赛默飞、丹纳赫等,都通过不断地并购拓展版图,吸纳创新力量,在完善产业链的同时,提升全球市场的占有率。 王猛提及,赛多利斯在早期只是一家精密仪器工作坊,起步于药物研发阶段的上游,而后通过膜过滤切入下游。在1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赛多利斯一边巩固自身技术,一边通过收购将业务延伸至生物反应器、耗材等领域,从而丰富产品组合,奠定其在生物工艺解决方案、实验室产品和服务领域的地位。 这种正向循环、开疆拓土的模式,如今也正被多宁生物验证。2005年成立时,多宁生物还只专注于细胞培养基。2018年开始,多宁生物步入发展快车道,先后完成了多轮融资,支持其从国产化细胞培养基开始,不断增添新业务,顺利向生物制药上下游供应领域延伸。 “我们围绕‘一站式生物工艺平台’这个核心,结合高效的并购战略,将多宁生物搭建为一个业内领先的生物工艺解决方案提供商。”王猛总结说。 生物制药行业的进步并不仅仅是科技驱动,还涉及产业规模与协同等许多因素。王猛坚信,“单一的产品布局在生物工艺领域难以持续地发展”,企业必须丰富产品线,完善供应链。然而,整个链条涉及众多产品,逐个自行开发耗时巨大。并购,则是快速建立全流程解决方案服务能力的不二法门。 筑起生产工艺最全产业链 王猛曾任职一家全球高科技过滤、分离和纯化领军企业的技术领导,他十分了解外企的并购战略及方向。掌舵多宁生物后,王猛带领团队,从2019年开始先后并购了九家优质的生物工艺相关的企业。 现阶段,多宁生物的并购方向主要是供应链整合。王猛透露,“未来3-5年,都会沿着这个方向寻找标的”。回顾多宁生物的发展,不难发现,并购让多宁从培养基开始,不断长出新的“枝叶”: 并购齐志生物、楚怡生物,“长出”生物反应器的业务单元; 并购安拓思,增加纳米制剂制备系统; 在选择标的时候,王猛倾向于选择发展目标相同的质优股:“现阶段不是行业数一数二的企业也没关系,我们可以互相配合,取长补短,逐步建立行业领先的优势。”明确标的后,如何并购成为核心问题。与通过投资赚取“差价”的情况不同,多宁生物的并购是为了“补链”,“只要在这个产品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我们就可能考虑收购”王猛强调。 在并购过程中,多宁生物还强调转化价值,保障子公司的利益长期化,比如设置长期激励机制等。除了资金的支持外,子公司还可以充分运用母公司的平台资源——多宁将直接为子公司的客户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同步带动产品销售。 王猛介绍,多宁还可以给予应用支持,帮助子公司开发新产品。有了平台的指导,研发团队更容易把握市场与客户的痛点,更好地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也是在这种模式下,多宁生物陆续推出了许多新产品。 “多宁文化”如何开花结果? 2015年,我国启动《中国制造2025计划》,目标是到2025年,本土关键产业不再依赖成品进口和全球供应链。今年1月,国家九部委又联合发布了《“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更是为未来五年医药工业的发展,设定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可控的发展目标。 这些顶层设计,无疑吹响了本土生物工艺行业创新发展的号角。“以一次性产品为例,之前市场过半是外资品牌。我认为近两年,整个市场可能会发生倒转——70%是国内品牌,30%左右是外资品牌。”王猛对此很有信心。 在国产化的势头下,包括多宁生物在内的国内企业,都在不断强化原创技术的研发,以拉近和外资品牌的差距,让本土创新自力更生成为可能。而为了与并购资产更好地协同发展,多宁生物将很多准备工作做在了前头。 “在我们决定通过并购构建生物工艺平台这个方向前,就已经建立了相应的体系,所以执行起来非常快”,王猛表示。完整体系的建立,让多宁生物可以高效整合标的,快速将子公司纳入多宁生物的管理系统中。“因为一些并购企业的体量并不大,自身没有完善的系统,整合进来后,不仅可以统一管理,还能提高子公司的效率。” “一家企业如果将创新做好,就超过了60%-70%的公司;如果再将运营做好,就可以超过90%的公司。”王猛的理念,让他坚定了多宁生物一方面要坚持创新,另一方面也要做好运营,所以产品、技术、服务、流程、系统,在他眼里都是“必须要做”的事。 除了这些,多宁生物还会给子公司独立的空间、足够的权限。“我不会进行太多的派出人员管理,而是让原来的管理团队发挥更大的作用。”王猛表示,不调换并购公司中有能力的管理者,这在行业中并不常见。 “我们的管理制度和很多外企类似,但会更注重提高效率和精简流程。”王猛说到,“以我自己为例,我的办公室就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来找我。” 整合的过程也是一个企业文化传递的过程。着眼创新、注重品质、专业专注、合作共赢,多宁的价值观看似普遍,但却真真切切地融入到了流程、制度中。 多年后,王猛回想起在外企工作时的场景,看到团队用的都是来自跨国企业的产品,他就感叹道,国内生物制药设备和耗材生产商何以如此缺乏。 也是从那时起,他将国际领先的同行设为目标,通过自主研发和并购整合,要将多宁生物打造成一个植根中国,产品丰富且品质卓越,并对行业有广泛影响力的全球性公司。尽管整个行业还处于蹒跚学步的阶段,还需要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理念。 “在我看来,并购并不意味着沦为组装商。我们初心和目标,一直是集合优质资源推动生物工艺平台的发展,帮助国内生物制药产业降本增效,从而为中国医疗行业建起一条健康的产业链。”这种国产原创的情怀,会深深地刻在多宁生物的基因中。“打造生物工艺国产化平台是多宁生物长期以来的目标,不论是技术创新,还是投资整合,我们都在朝这一方向努力。我们有信心,也有实力,让多宁成为国产替代的排头兵。”王猛表示。 至于未来,王猛认为,国内的生物工艺行业也会遵循许多行业的发展规律,头部的几家企业占据最主要的市场份额。不过,王猛也希望在产业版图形成的过程中,更多同行可以一起努力,实现生物工艺产业链的国产化,多宁也将继续兼合自主研发与并购整合,大步朝一站式生物工艺解决方案提供商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