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创业板官网显示: 深圳安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科”)的发行上市审核已于8月19日中止。中止是受其保荐机构招商证券被立案调查影响,同期此遇阻位列“IPO黄榜”的还有易科声光、长城信息、强达电路、航安型芯等14家公司。提起深圳安科,这家始于1986年的老牌医学影像设备企业,圈内无人不晓。在国内医疗器械行业还是一张白纸时,开发首台MRI设备。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MRI研发生产能力的国家。 经过三十年的浮沉,终于在2020年有了一次扬眉吐气的机会,如今首战“出师不利”,不禁令众多关心者捏了一把汗。回想兴衰过往,深圳安科IPO被中止,笔者认为不必忧心,深圳医疗器械史即安科发展史,深圳安科本身就是一本行走的教材和一所黄埔军校,重温安科发展史,有哪些值得现今企业借鉴? 来源:官网 一时好很容易,难的是长时好 出道即巅峰,业界用此形容深圳安科成立之初的状态。曾和北京万东、沈阳东软一起,并称为国内医疗器械的三大巨头。 1984年 陶笃纯开始接到研发MRI的任务,由一个知识分子转变成一个企业家。当时的背景是,中国的医疗器械行业几乎是一张白纸,所有的医用诊疗设备都需要从国外进口,MRI作为世界领先的医用设备,刚刚面市一年,价格非常昂贵。于是中科院与美国上市公司Analogic合资成立安科,后者因其生产MRI等多个医疗器械产品的核心部件而受青睐,也是中国医疗器械领域首家合资企业。 1988年7月 安科MRI样机研发成功。随后安科又创造了多个第一中国第一台彩超、中国第一台螺旋CT、中国首台移动CT、中国第一台高端口腔CT…… 1991年 安科就成为深圳首家高新技术企业。仅仅用了7年时间,安科一路往上爬,一直到高峰。 来源:官网 然后好景不长,在那个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放慢进程即倒退。低效的经营管理和懈怠的创研,坐吃山空的往后十余年,使得进入1990年代末期,安科开始衰落,股东的利益之争压倒了最后一根稻草,2005年前,安科MRI保持着近25%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国内排名第一,其中系列智能化神经外科设备高达77%,2005年年初,安科原大股东中科健曝出15亿元亏空,后中科健将44.645%股权全部转让给深圳思杰,转让价款3088.6万元。其后虽然再引入其他投资机构,但是再无回天乏力之势。 安科前期的衰落反而是处处给后来留下鲜活可学的教材,也催生了民营的竞争活力。低首付分期付款方式,无效汇款进度管理;前期奋发有为,后期懒散的科研作风,无疑在自减企业生命期;股东掏空式的抛售,却无从预判,过程管理。或许这是那一时代的一些共同弊端,无论如何,安科作为第一,从正面、反面都给与后来者充当先锋、开拓者的角色。也培养了大量的行业人才,为国家医疗器械发展做出贡献。 黄埔军校名不虚传 业内流传一句话:中国医械发展史,绕不开深圳医械;深圳医械发展史,绕不开安科。陶笃纯被称为医疗器械的“黄埔军校校长”。安科成立第二年,来了25岁的徐航,36岁的李西廷,随后祖幼冬和张浩先后进入安科。在安科足够成长后,吸取足够的养分。 来源:官网 ➣ 1991年, 40岁的李西廷,选择离开安科,投身商海,与徐航、成明和、张巨平、严萍宜、聂彤等等一起创办了迈瑞,被称为迈瑞七君子。2006年,迈瑞登上了纽交所舞台,成为首家登陆美国证券市场的中国医疗器械公司 张巨平、严萍宜等先后离开迈瑞,共同创办深圳雷杜生命科学股份有限公司。 ➣ 2006年,严萍宜再次创业,创办深圳微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从事体外诊断产品的开发。 ➣ 1995年,张浩和祖幼冬也离开安科,共同创立了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任董事长和董秘。理邦仪器于2011年在创业板上市。 事实上,早在12年前,深圳医疗器械总产值占全国总额的1/8。在其460多家生产型医疗器械企业中,有近200家与安科有渊源,除了上述企业,还包括宝莱特、安健、和瑞孚泰等。 如此份量的企业,岂能只停留在股市层面的研判讨论,其本身的价值虽然随着时间的过去而成为一个时代符号。从某种角度上看,前安科若不“松懈”,可能无法“抖出”这么多宝贝,包括现今天的安科,也就无法为国家间接或直接带出这么行业翘楚和人才,而这些精英未来将引领国产替代的高潮。 安科的新朝气 目前国内以医学影像设备为主营业务的规模以上企业有联影医疗、东软医疗、万东医疗等,几大影像巨头成立时间均晚于安科,但从经营情况上看,均强于安科,其中联影营收超出安科10倍,东软和早前上市的万东也都高出安科1倍。 2017年,安科通过股份制改革,现任董事长朱黎明正式上位。作为安科老人,朱黎明从工程师到营销负总裁,最后到总负责人,一路过来,自然成了最合适的改革者。完成MBO后,员工的工作热情被激发,安科有了新的变化。是一家完全市场化的公司,适应市场需要什么、就研发制造什么的需求。 借助2020年新冠疫情带来的CT市场爆发,安科扭转了业绩亏损的局面,其推出车载CT和方舱CT,使CT产品的销售额大涨,根据招股书2019年至2021年,CT产品分别收入1.95亿元、3.32亿元和4.54亿元,收入占比从46.02%飙升至2021年的67.5%;净利也从2019年的-4565.18万元上升到了2021年的7730.47万元。 来源:招股书 招股书还透露2019年至2021年,安科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6198.18万元、6800.55万元和7091.23万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4.66%、12.17%和10.40%。目前,安科已建立覆盖低端和中高端的产品矩阵,实现128排256层CT、1.5T超导MRI等高端影像设备规模化生产,共掌握38项核心技术,获得58项发明专利,可见其仍具有一定的硬实力。 IPO主要投资 来源:招股书 结语-名可名,非常名 写至文末,总结思绪,本次IPO虽然中止,但毕竟不是终止,笃定最终一定能上市。或者这并不是最重要,而应清醒一点。 如今的安科非前安科,应理性公正看待,视为一个新兴公司也无妨,不但不能有其辉煌历史的包袱,重回冠军宝座、一哥、校长、开山者等等名号,而且要归零彻底,仅能利用现有的客观资源,做一回学生,向先进者学习,孜孜不倦。前安科的辉煌和贡献也有时代的造就,而不仅仅是自身努力的结果。如今的安科内涵已发生变化,无非一个名号而已。笔者寄希望给所有IVD企业有益思考。 参考资料: 1.深圳安科招股书 2.安科官网 3.中国医疗器械前史:这家27年前的12人公司,解开了深圳竞争力的谜底,严肃财经,2021 4.医疗器械“黄埔军校”安科,IPO中止!,IVD咨询,2022 5.深圳安科IPO被中止,中国医疗器械「黄埔军校」错失的黄金三十年,雷锋网,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