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指出,要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推进县级医院(含中医院)提标改造,提高传染病检测诊治和重症监护救治能力,依托县级医院建设县级急救中心。支持县域人口达到一定规模的县完善县级医院,推动达到三级医院设施条件和服务能力。推进县级疾控中心建设,配齐疾病监测预警、实验室检测、现场处置等设备。完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设施设备。建立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级及以上城市三甲医院对薄弱县级医院的帮扶机制。 在今年初,国家卫健委印发了《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年)》,指导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建成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指导原则明确了公立医院设置的基本规则,其中要求,在县级区域,依据常住人口数,原则上设置 1 个县办综合医院和 1 个县办中医类医院(含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少数民族医医院等),民族地区、民族自治地方的县级区域优先设立少数民族医医院。原则上县域常住人口超过 100 万人口的地区,可适当增加县办医院数量;县域常住人口低于 10 万人口,应整合设置县办医院。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共有1472个县和394个县级市,按上述文件要求目标,到2025年底,将配套完善1866个县级疾控中心。毫无疑问,在新政策推动下,将迎来一波县级医疗机构基础建设与医疗设备配置潮,利好体外诊断检测设备领域。 疾控中心发展现状 1953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省市县各级卫生防疫站两千余个。2002年,中国国家疾控中心成立,由原来的卫生防疫站将卫生监督职能剥离而形成。2021年,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成立。 近年来,虽然我国疾控机构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但随着新冠疫情等传染病防控形势日益严峻,仍凸显出一些问题和不足:其中就包括专业技术人才和实验室建设。尤其是县级的疾控机构人员学历构成以中专为主,其次是大专、本科,研究生比例较低,专业人员不多。另外,还存在人才向省市、临床学科流失的现象。 一般来说,一个市级疾控中心设置有传染病防制所、艾滋病性病防治所、结核病防治所、免疫预防所、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所、环境与职业卫生所、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所、理化检验科、微生物检验科等。而县级疾控中心设置就简单得多,一个县级疾控中心一般只有10-20名工作人员,实验室仅设有微生物实验室、理化实验室、水质实验室、放射性实验室等。新冠疫情发生后,多数县级疾控中心增设了PCR实验室,以江苏省某县级疾控中心为例,一个核酸检测实验室分为试剂准备间、样本制备间、核酸扩增分析间及样本保存间,需要配置核酸提取仪、荧光定量PCR仪、超净工作台、恒温水浴箱、生物安全柜、全自动高压蒸汽灭菌器等检测设备。 来源:小桔灯网整理 传染病检测 《意见》还提到要提高传染病检测诊治能力。传染病是全世界数百年来导至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几乎每年都有新发传染病被发现,病原微生物种类复杂,主要有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及寄生虫等,其中病毒性疾病是新发传染病的主要类型。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至少有 30 种影响人类的新型传染病出现,其中大多数是人畜共患病,其起源与社会经济,环境和生态因素紧密相关。同时,由于新型传染病病因具有不确定性且缺乏特异的治疗和预防手段,其对人类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伤害并给医疗公共卫生机构的防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传染病的检测方法已经从传统的分离培养到免疫学检测(胶体金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技术),再到分子诊断(PCR技术),不断向更快、更准、更便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