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北京“新发地”成为全国的焦点。今天6月15日早晨北京市政府的发布会公示:北京核酸检测机构共检测76499人,结果阳性59份。其中地坛医院在院病例27份,新增确诊21份,有待诊断的阳性11份。 这意味着在刚过去的一周,对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疫情采取的防控措施,北京市紧急开展了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的集采项目,值得注意的,这次集采不局限于北京市,而是联合京津冀三地共同集采新冠病毒检测产品。 新发地,全称“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新发地占地面积1680亩,总建筑面积近21万平方米。简言之,它有170个足球场那么大。 01 171家医疗机构! 2020年6月13日,天津市药械采购平台发布关于印发《京津冀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检测试剂联合采购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表示按照京津冀三地药品和医用耗材联合采购相关工作要求,经协商决定开展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三地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检测试剂联合采购工作,并参照“3+N”医用耗材采购联盟模式,接受其他省市加入联盟,共同执行采购结果。 并明确此次采购的总体目标为:有效降低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检测试剂采购价格,利用新冠核酸检测试剂和新冠抗体检测试剂做好全面病毒检测、排查工作。 划重点:《通知》规定此次采购主体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相关公立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鼓励第三方检测机构参加。根据微光研究院统计(不完全统计):京津冀三地共171家公立医疗机构:
显而易见,此次突然小范围在北京“新发地”菜市场的新冠病毒引起了全国上下的极度关注,在已有对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排查的经验之上,北京、天津、河北三地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仅2天时间下发执行政策文件,要求三地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参加这一轮的新冠试剂集采项。目前,排查检测与招标项目正在进行中.... 不外乎,在这种模式下“带量采购、量价挂钩”这句招采“硬道理”又要成为各位IVD企业在集采项目中遵循的标准了。采购平台将会分析、评选企业给到的具体报价,随后诚心给出低价的IVD企业必然是中标的“不二人选”,换来的也是3大人口密集地的新冠检测大市场。相反,未中标的企业则将失去北京、天津、河北的新冠诊断市场。 上面内容,小桔灯网阐述的是近几年IVD体外诊断集采市场的客观规律,低价的好与劣交给各位读者朋友去评判。 但是,仍有2个问题处于IVD集采市场的尴尬位置悬而未决:
申报条件
02 低价报价者:入选! 直接与生产企业采购! 《通知》明确,京津冀采购平台直接面向生产企业开展联合采购。凡符合本次联合采购申报条件的生产企业和产品,按相关要求网上申报成功后,全部纳入京津冀三地联合采购平台数据库。 本次联合采购将根据各企业全国各省级集中采购选价格中位水平,形成同类产品挂网基准价格,与各企业在全国各省级集中采购最低中标价相比,两者取低作为该企业该产品挂网价格上限。 申报确定挂网采购价格。企业按照不高于挂网价格上限原则在网上申报承诺供货价(包含配送费用)。对于承诺供货价不高于挂网价格上限,该价格直接作为挂网采购价,公示后供采购主体采购使用。 这也就是说京津冀采购平台对全国各省新冠试剂报价对评比后,低价格产品就是企业该产品在京津冀挂网价格的上限,不能超过这个低价标准。企业竞标的时候,网上申报的价格就是这个挂网最低价。 其实,就在前不久(4月19日)江苏医保局发布《<江苏省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实施细则(试行)>政策解读及问答》(下称《解读》显示,高值耗材与体外诊断试剂必须是全国最低价。 根据《解读》,高值医用耗材申报价格时必须提供全国现省级(含自治区、直辖市)挂网价中的最低价,普通医用耗材(含检验检测试剂)必须提供全国现省(市)级挂网价中的最低价。
03 新冠试剂检测产品二次爆发 谁能成为全国新冠市场的“标王”?! 截止目前,京津冀采购平台成为全国第14个新冠试剂采购地区,新冠产品的集中采购也在大范围铺开,对比之前13个省份的集采结果来看:
接下来,京津冀的采购结果如何?请各位读者与小桔灯网共同拭目以待! 附:全国各省新冠试剂集采中标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