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PCR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定量分析技术。该技术结果判定不依赖于扩增曲线的循环阈值(Ct),不受扩增效率的影响,具有很好的准确度和重现性,并且可以实现绝对定量分析。数字PCR已经在核酸检测、鉴定等研究领域显示出巨大的技术优势和应用前景。本推送主要介绍dPCR的历史和发展、dPCR的基本原理和商业化dPCR平台及其特点。
dPCR的历史和发展
数字PCR即Digital PCR(dPCR),是一种核酸分子绝对定量技术。相较于qPCR,数字PCR能够直接读出DNA分子的个数,是对起始样品核酸分子的绝对定量。dPCR起源于Cetus Corporation于1988年首次发表的方法,当时研究人员证明可以通过PCR检测和扩增单个β-珠蛋白分子。这是通过将样品分开来完成的,因此某些反应包含该分子,而另一些则不包含。1990年,Peter Simmonds和AJ Brown首次使用此概念对分子进行量化。Alex Morley和Pamela Sykes于1992年正式建立了该方法作为核酸的定量技术。
1999年,Bert Vogelstein创造了“数字PCR”一词,文章正式报道于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并表明该技术可用于发现罕见的癌症突变。作者是美国癌症研究者、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贝尔特·福格尔斯泰因(Bert Vogelstein)。
文章通过在结肠癌患者粪便中检测KRAS基因突变,并重点突出了dPCR定量检测的能力和潜力(由于PCR是一个指数过程,因此qPCR只能观察到两倍的扩增差异,文章却重点突出了dPCR区别这种微小差异的能力)。但文章仅仅把样本分配到384孔板中,分别用不同荧光检测突变基因和正常基因,通过计算突变基因和正常基因的比例来得出突变率。尽管为了能够提高检测性能需要将样本分配到更多的微孔或液滴中,但基本的思想都离不开Bert Vogelstein所建立的dPCR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