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小桔灯网 门户 资讯中心 遗传缺陷 查看内容

基因检测目的是预防严重出生缺陷 而不是追求完美无缺

2019-9-10 09:52| 编辑: 面气灵| 查看: 3399| 评论: 0|来源: 出生缺陷防治指导

摘要: 本文采写撰稿:赵雪莹出生缺陷防治指导讯,出生缺陷疾病是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一类重大疾病,缺陷患儿的出生不但给家庭造成沉重负担,更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目前,随着二胎政策全面实施,出生缺陷防 ...


本文采写撰稿:赵雪莹

出生缺陷防治指导讯,出生缺陷疾病是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一类重大疾病,缺陷患儿的出生不但给家庭造成沉重负担,更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目前,随着二胎政策全面实施,出生缺陷防控形势更加严峻。


日前,在中国出生缺陷基金会支持下,解放军总医院牵头承担了科技部2018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重大出生缺陷三级防治军民融合示范体系的构建、应用及评价”。


在此背景下,第二届全国神经系统出生缺陷疾病多学科论坛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进展汇报会,近日在福州举行。


在本次会议上,我们专访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遗传代谢中心实验室特聘技术主任、哈佛大学波士顿儿童医院遗传及基因组系临床培训课程主任沈亦平教授。


沈亦平教授指出,我们基因检测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出现严重畸形或残疾的患儿,而不是为了挑选“完美”的孩子。


出生缺陷相关疾病中,遗传因素占比很高,可能超过50%,现在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可以实现及早地在分子层面获得诊断,通过我们齐心协力不懈的努力,可以使得出生缺陷相关疾病发病率降几个百分点。


访谈全文如下:

出生缺陷防治指导:您回国之后,主要从事的哪些方面的工作?

沈亦平:我是大概2008年回国,当时在美国拿到了医学遗传学的医师执照,以后做了几年的工作。


促使我回国和一个病例有关,当时在网上看到一个孩子跑了很多家医院却难以确诊,这刚好是我在美国学的专业,一眼就看出来是个颅缝早闭的患儿。


我意识到在当时的中国,医学遗传学可能还没有得到应用的普及和重视。所以回国这几年,我一直希望能够把美国医学遗传学方面的一些先进的基础、概念和技术在国内推广。


近10年来我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同时看到了一些效果。现在,如果把当时同样的一张照片展示出来,很多医生都知道这是什么病,而且中国现在医学遗传学也已经提高到了二级学科水平,重视程度大大的提高了。


出生缺陷防治指导:促进遗传学在国内进步和发展,有哪些途径?

沈亦平:我认为,第一个就是要培训医生,临床医生的教育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个措施。这几年先后去到我们波士顿实验室和临床进修的医生,就已超过百余位。


另外我们有一个组织——小彩虹,寓意架起中美遗传检测和遗传咨询、实验室和临床的桥梁。目的是通过培养懂得遗传基因组学的临床医生,来推动这项事业的发展。


第二个是遗传咨询师的培养,这是我特别重视的,因为这是我们现在特别缺乏的,目前中国还没有遗传咨询师这个职业。几年前贺林院士已经带领我们在这方面努力拓荒,有了一个良好开端,但成为一个职业还有一段路要走。


我们现在已经培养了四千余名初级的遗传咨询师,在中国遗传咨询分会的支持下,我波士顿办过一期高级遗传咨询师培训班,之后也在上海举办过一期中级培训班,并且参与了很多期初级培训班的培训。同时我也积极参加了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中国出生缺陷救助基金会组织的国家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培训项目。


实际上,遗传基因学跟每个科室都有关系,所以不同的科室的医生都需要懂。


出生缺陷防治指导:培养这方面人才步骤是什么?

沈亦平:一开始应该是培养医生懂得遗传学,然后培养遗传咨询师作为患者和医生的桥梁,以跨越两者的专业知识障碍。


目前,很多患者、甚至我们的医生都不能读懂遗传诊断报告,或者说我们的病人和医生不能找到某这方面专业的人帮他解释清楚,所以说遗传咨询师实际上是整个链条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现在,得益于技术的进步遗传诊断已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亟待遗传咨询也能得到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我们已经做了一些遗传咨询师培训方面的工作,制定了许多遗传咨询师职业培训的内容、要求、规范等等,希望很快国家能够正式认可遗传咨询师这个重要的职业。


出生缺陷防治指导:出生缺陷的遗传学突破口在哪里?

沈亦平:出生缺陷医疗事业是我的责任和使命,通过基因组学的相关技术来降低中国的出生缺陷,是我的一个主要任务。在许多巡讲的讲座中,我总在讲三级预防的基因组方案,因为很多出生缺陷跟遗传基因突变相关,我们现在有能力和技术,能够在可以承担的费用的基础之上,把很多遗传病在三级防控体系中得到控制。


但是这个工作不是仅仅只涉及技术问题,更需要社会和政府的支持,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今年也有一些突破。


在国外这个概念和体系已经有30多年了,去年出生缺陷救助基金会成功立项,我们准备着手做一些基于中国人群的遗传病全面性筛查等工作。


通过把基因组技术整合到我们国家已经非常成熟的三级预防治疗干预体系中形成加强版的新型三级出生缺陷防控体系,我们完全有信心把出生缺陷相关疾病发病率再降低几个百分点,所以这是一个有着重要意义并且值得期待的工作,我会将毕生精力投身到这项事业中去。


出生缺陷防治指导:如何做好基因技术工作?

沈亦平:为了做好出生缺陷防治,首先要有足够的人力投入,即需要懂得遗传学的医生及遗传咨询师。


当然出生缺陷相关疾病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引起,不仅仅是遗传。整个出生缺陷的防控需要更多的不同学科的专家,包括影像学的、环境的、饮食营养等等,通过各个环节来防控。而其中,遗传因素占很大的比重,可能超过50%的贡献,现在的技术能够及早的检测出来,通过我们齐心协力不懈的努力,这就有可行性,并会收到可观的效果。


出生缺陷防治指导:据我们了解,现在分子诊断技术,有全外显子测序,全基因检测,各种技术成本都不一样,在出生缺陷防治工作中,应该怎样选择这些技术手段呢?

沈亦平:不同的防控阶段,不同的防控措施,我们会用不同的技术。例如说家里已经有了一个出生缺陷患儿,有明确的临床诊断,我们可以用单基因或基因包进行检测;如果患儿所患的疾病不能确诊,我们就会用全外显子测序,这是一个比较经济有效,而且有比较理想的诊断率。


而对于某些疾病,如果全外显子测序是阴性,还可以用全基因组测序。现在全基因组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技术了,费用也不那么昂贵了。


我们最近写了一篇文章,关于全基因组的临床应用应该已经成熟并能够开展了。至于携带者筛查,它是一项预测性检查,必须在检查前设计好待查目的基因,就不需要花更大的代价检查所有的基因(全基因组测序)。


出生缺陷防治指导:这方面有哪些观念需要强调?

沈亦平:我们基因检测的目的不是为了保证一个孩子一定是完美的,我们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出现严重畸形或残疾的患儿。


这个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不能保证一个孩子完全正常,实际上也没有完全正常的,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我们筛查时选择的病种一定要强调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疾病的严重性。


这类疾病对社会对家庭会造成很大的负担,重点要防治的也就是这些疾病。有很多并不严重的疾病,我们可以通过治疗,也通过社会意识主体的接纳获得良好的生存质量,譬如说多指并指,这些本身不是严重的畸形,患儿有能力享有很好的生活质量,也可以对社会做很多贡献,只有社会恰当的宣教和接纳,不要把他们当作畸形,甚至是“怪物”,那么本质上不需要耗费大量的医疗资源去干预。


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很好的判断能力,什么病才应该是我们要去预防的。


受技术和经济条件限制,以前筛查仅仅做几个基因,只做那些特别高发的,但是现在我们已经能够同时检测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基因了(大的panel),同时成本也降到很低了,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我们推行的概念是全面性致病基因携带的筛查,而不是选择性或者是扩展性筛查的原因。


比如说我们现在同时对三四百个基因进行筛查,花费跟在广西做地中海贫血相关的2个基因的筛查一样,那我们当然就希望能够同时对三四百个基因进行,这当中包含地中海贫血等严重出生缺陷疾病,这样能够防控的疾病总数要多很多,真正能够达到把出生缺陷发病率在整个社会层面上降下去的目标,而不是只关注地中海贫血等几个疾病(在广西地中海贫血占出生缺陷疾病比例高)。


这几百个筛查基因是根据咱们中国自己实验室里的中国人群基因数据来设计的。


首先它必须是足够严重的疾病;第二它必须是一个儿童期发病的,成人发病的疾病不纳入筛查,应待患儿出生后决定干预治疗;第三它的致病性必须是非常明确的,即该基因与某病有明确的致病关系;最后候选基因的变异致病性需有专业人员进行分析判读。


受访者简介

沈亦平,博士,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神经学系,波士顿儿童医院遗传及基因组部助理教授,哈佛医学院医学遗传学培训课程共同主任,遗传诊断实验室医学顾问,麻省总院基因组医学中心研究员,美国医学遗传学专家委员会委员(FACMG), 2005年获美国医学遗传学专科(ABMGG)资质认证。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分会常委,中国遗传学会遗传咨询分会委员,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儿童代谢病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学分会委员,中华儿科杂志编委, Pediatric Investigation 编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教委“东方学者讲座教授”, 广西“八桂学者”,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特聘教授, 医学遗传科主任,广西区妇幼遗传代谢中心实验室特聘技术主任。


多年来从事罕见遗传病基因诊断研究和实践,开发了多种临床检测技术和检测项目,致力于为遗传病患者提供最佳的分子诊断和遗传咨询服务, 同时热衷于培养新一代临床和实验室的遗传学家和遗传咨询师, 关注遗传诊断及咨询的相关政策和策略,投入并促进建设与遗传诊断,遗传咨询相关的公共数据及知识库平台。同时从事与儿童智力及体格发育相关的临床及转化研究,已发表论著200余篇(SCI论文150余篇),总影响因子>1000,共引用>7300次, 并参与7本著作的编写。多次被邀在国际学术大会(ASHG,ACMG等)上做专题报告, 曾获哈佛大学首届转化医学奖,ACMA临床医学奖及MGH临床研究奖。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