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疗法为许多陷入绝望的肿瘤病人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然而,此治疗方法在不同人群,不同肿瘤,不同个体中,疗效差异巨大。记者9日从南通大学了解到,该校本科生吴英成团队,通过大数据分析结合分子和动物模型验证,发现了多个影响PD-1/PD-L1(PD-L2)的关键因素。为理解不同个体疗效差异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对优化免疫检查点抑制疗法和开发新的免疫检查点抑制疗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相关发现发表在《国际肿瘤学》和《老年病学》杂志,并被《国际肿瘤学》选为研究亮点。 肿瘤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虽然免疫检查点抑制疗法已经在部分肿瘤、部分病人中取得了显著疗效,但是,其最主要靶点PD-1/PD-L1(PD-L2)信号轴在不同个体间差异巨大。由于免疫检查点抑制疗法费用昂贵,副作用明显如致死性心肌炎,实现对不同个体进行精准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全面理解PD-1/PD-L1(PD-L2)的表达调控,是实现免疫检查点抑制疗法精准治疗的重要一步。 吴英成团队在指导教师范义辉等的指导下发现PD-1/PD-L1(PD-L2)受年龄、病毒感染、生物钟、内皮细胞等多个因素影响。以年龄为例,在不同年龄的肿瘤病人中,肿瘤微环境具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和病人的预后显著相关。总体来说,老年人的肿瘤表现出更明显的抗肿瘤免疫抑制状态。老年人肿瘤的PD-1/PD-L1(PD-L2)表达显著高于年轻人肿瘤。肿瘤中PD-1/PD-L1(PD-L2)的表达和病毒感染存在显著相关性,病毒感染会显著升高肿瘤内PD-1/PD-L1(PD-L2)的表达。病毒感染通过改变基因转录的长度来实现这个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