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说的七剑下天山的凝血七项以及各帮派的凝血因子筛查基本上都属于在血栓形成后的被动检测,主要还是以预防出血所进行的检测。对于血栓形成前却并不敏感,所以就需要今天所介绍的四大名捕——即血栓新四项来更好的反映血栓性疾病的血栓风险。再加上纤溶系统的FDP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就可以起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的作用。 血栓四项对于血栓高发人群早期诊断,风险评估和治疗评价以及健康人血栓风险筛查都有很大的意义。那么他们到底是什么呢?亮相的时刻到了:血栓四项即TAT: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PIC: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TM:血栓调节蛋白,t-PAI-C: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 TAT,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我们知道凝血酶的生成是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环节,前面也说过多次,它主要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使之形成纤维蛋白,进而导至血栓的生成,但单纯的检测凝血酶很难检测到,它半衰期较短,会很快被血液中的抗凝物质中和,也就是我们自身的抗凝系统,但我们可以检测凝血酶与抗凝血酶1:1所形成的复合物,所以说TAT可以直接证实凝血系统的活化。正常参考区间:0-4ng/mL。升高会说明有DIC风险,DVT,PE以及心房颤动等其他凝血系统激活状态有关。 PIC,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活化的纤溶酶半衰期极短,体内无法直接测到,而纤溶酶可以和α2纤溶酶抑制剂1:1形成复合物PIC。正常参考区间:0-0.8μg/mL。升高常见于DIC,DVT,PE,以及栓溶治疗所用的药物。 TM,血栓调节蛋白,存在于细胞膜表面的跨膜糖蛋白,可以辅助凝血酶激活后蛋白C系统产生抗凝效果。作为内皮细胞损伤的标志物。正常参考区间3.8-13.3TU/mL。升高常见于DIC,自身免疫疾病SLE,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血管内皮损伤等。 t-PAI-C,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纤维蛋白形成后纤溶系统会激活,形成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进一步把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从而降解形成D二聚体和FDP,PAI-1是t-PA的生理性抑制剂,二者1:1结合形成复合物t-PAI-C,t-PAI-C水平与t-PA浓度及血管内皮损伤呈正相关。正常参考区间:男性:0-17ng/mL,女性:0-10.5 ng/mL,升高常见于DIC,血管内皮损伤,DVT,急性心肌梗死等。 主要检测原理通过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两步法定量检测,这里面不再赘述相关技术问题,后期会给大家介绍。大家会发现血栓与止血的知识真是越耕越深,而我也在不断学习中,期待早日有一天一切血栓与出血性疾病都能得到最有效的控制。快速,高效,精准的全自动检验设备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不论是预防还是治疗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最便捷的服务,这也是我写公众号分享知识的最大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