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一次饭局上,一位IVD公司的创始人问了我三个问题:
什么是IVD行业的创新? 什么是IVD行业有价值的创新? IVD行业如何创新?
考虑到他饭局上这三个问题来来回回问了5遍,同时这三个问题也很有意思,星哥也常有思考,姑且撰文一篇,聊聊个人的看法。一家之言,难免偏颇,仅供参考。
这三个问题都是围绕创新来展开。大家总是说创新很重要,但是说实话不光是IVD,国内各行各业对于创新并不是太重视,尤其是在以前。毕竟国内市场足够大,国外企业进入国内门槛也比较高,产品将就着能用(很多不太能用也照样卖),相关利益方摆平,大家总能拿到一点市场,过过日子不成问题。很多国内医疗器械企业从来不创新,盯牢外企的产品做me too,照样营收过亿,拿到大笔投资,上市,风光的很。
创新只是一种手段,不用把创新拔得那么高。当天饭局中就有另一个IVD公司的老板表示不一定要创新,该公司做的都是me too的产品,过去五年年均增速40%,众多知名机构投资,估值节节攀升,也算是明星企业。
人都是理性的,如果综合投入和产出,创新的性价比更高,那大家肯定做创新,如果是me too抄袭的性价比更高,那大家当然去抄袭。在国内的情况就是明显抄袭的性价比更高,侵权成本极低。 顺便吐槽一下我诸多被人抄袭,洗稿的文章。
很多国内公司不创新,照样做到千亿市值,百亿市值;一天到晚搞创新,结果营收利润没多少,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那还不如做一些me too的产品,起码有一些现金流,养活公司里的一大帮人。这意思类似“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美国为什么总是出现创新性的产品?往大了讲,整个文化鼓励个性的差异化,不像我们古语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拥有完善的专利制度,对知识产权极为重视,侵权成本高昂;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对失败的容忍度更高,有些创新型公司,经常都是数十年如一日的亏损,但是一旦成功,给投资者的回报那是相当可观的。
星哥非常喜欢很多硅谷的创新型企业,经常出现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但是我也知道,背后是更多不知名的失败的创新产品。
创新也分很多种,技术,管理,商业模式等等。对于国内企业来说,我觉得更适合的其实是做一些微创新。比如在国外企业产品的基础上做一些改进,性价比更高。相关案例数不胜数。除了高难度的技术创新,国内企业在创新上可以做的事情其实还很多。 之前在国内一家企业参观,看到他们的一个新产品,折叠式陪护床,很有意思。该企业针对国内医院病房里家属要陪患者过夜,但是没有床位的痛点,开发了一款折叠式陪护床。白天就折叠在病房角落里,晚上要使用的话,扫个二维码,放在病床旁边,一晚上十来块钱,经济实惠。从技术上来看,这种折叠床没啥技术含量,但是这个产品的想法是一种创新,解决了用户痛点,还引进了互联网行业常见的共享思维,也是一种模式创新。在这个产品上,厂家,代理商,销售,医院病房,患者家属都实现共赢,何乐而不为?
对于医疗器械领域创新的思路,星哥认为应该从所有利益相关方考虑。对政府相关部门,是否有利于控费,是否合规;对医院方面,能否提高医院知名度,科室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论文职称,解决利益诉求;对厂家,能否降低产品成本,提升竞争力,提高营收利润,扩大市场占有率;对代理商,能否满足他们的利益诉求,有利于他们的转型和未来出路。
我也见过国内一些所谓全球首创的技术创新产品,但是看看成本,真的是让人摇头叹息。做企业又不是搞科研和做慈善,叫好不叫座,赔本赚吆喝的事情是无法持续的。
举个栗子,国内目前很多做微流控产品的企业,看起来很高大上,但是看看营收利润总是比较含蓄,相反一些貌似比较low的产品,比如生化试剂厂家,日子过得很滋润。看不起人家做生化试剂产品的厂家是吧,生化试剂一片红海是吧,有本事你比他们营收规模做更大,成本控制更好,检测项目更多。还有一些医用耗材企业,针头和管路这些东西,看起来稀松平常,赚的钱比你们做所谓高大上的大影像设备的厂家多多了。 经常和企业聊天,家家企业都说自己技术有多好,产品有多牛,反正我认为市场竞争是检验产品的最佳标准。从好的技术,到好的产品,到好的营收,中间隔个十万八千里。
举个例子,国内厂家的产品存在的比较大通病是产品的批间差控制差,不同批次产品的质量飘忽不定,让人颇为头疼。星哥觉得很多企业与其搞创新,不如先多花时间精力把现有产品的批间差控制好,提升产品质量,效果来得更快。当然控制批间差也不是容易的事。
做企业,首先是活下来,不管创新还是me too,在生存不成问题的情况下,在未来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创新是需要更加重视的一种手段,但是也只是一种手段而已,尤其是对于国内企业而言。 作者:星哥 微信号:Medwoodhea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