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美年大健康宣布qixia全资子公司美爱投资拟出资2200万美元(约1.5亿人民币),认购艾迪康5%的股份,并签署《股份购买协议》。美年大健康成为艾迪康第三大股东。 今年3月,全国第三大的第三方连锁实验室艾迪康欲以5亿美元价格出售的消息一经爆出,震动整个中国检验圈,如今看来,艾迪康还是不舍得前功尽弃,决定以出售股份的方式获取资本支持,提升竞争力再战。 ▲本次交易完成前,Corelink Group Limited和Mega Stream Limited各持股艾迪康50%。 作为中国第三方医学检验市场中四家龙头企业之一,排名第三的艾迪康是唯一没有上市的,因此营收一直未对外公开,这也引发了外界对其资金后劲不足的诸多猜想。 此次收购公告,艾迪康首次透露了营收数据:
▲国内四大龙头检验中心发展状况 2016年,艾迪康以17%的市场份额排名市场第三,这个数字平心而论非常不错,市场份额与第二名迪安诊断仅差1%,是第四名达安基因的3倍多。 但到了2017年,其市场地位受到了很大挑战,其他三家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艾迪康却仍停滞不前,其营总营收居于四大龙头的末位。从上述表格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一些端倪。 实验室数量:金域和迪安诊断的数量相差不大,艾迪康则要比前名少10家以上; 检验项目数量:艾迪康远不如金域(2400项)和迪安(2000项),仅有1400项。 而这项指标在国外的独立检验实验室达到4000项左右,国内外的临床服务差距还很大。 这个对未来竞争影响最大; 检验项目模式:目前国内第三方医学检验正处于普检需求向更高层次特检需求发展的阶段。
金域在肿瘤检测方面做得不错,艾迪康在这块却并不占优势,这从检验项目的数量能略见一斑,而像华大基因这样的专业性强的公司就比较强势。 ▲1998-2015年,国内四大龙头检验中心区域扩张状况 区域扩张上,表格可以看出,艾迪康的扩张速度在2013年后明显放缓。或许与其在2013年上市受挫有关。 尽管中国的IVD产业目前已进入竞争激烈阶段,但是前景仍十分广阔。中国市场规模在1400-1500亿元左右,同比产业增速20%,增速远超全球,容量已达全世界第二。 在未来三到五年仍能保持10-20%快速的增长, 在一个持续发展的时期。 ▲2016年主要国家ICL市场渗透率
在医联体制度下,区域检验中心成立后,该区域内的大部分检测项目均在检验中心检测。而基层检验科只保留常规检验项目和急诊项目。区域优势让省级检验中心的模式逐渐失去优势,市场被进一步分割,有的市场甚至萎缩到只有十分之一不到。 先行者肯定是比后来者要更加有优势。这就对企业的区域覆盖和扩张资本提出了新的要求。金域、迪安通过上市融资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提前布局区域检验中心模式。 在竞争激烈的第三方检验市场,没有在此布局,艾迪康面临客户会大量流失的危机,打击无疑是巨大的。而连锁扩张对管理和资本有很高要求,这成为艾迪康寻求突破的最大可能,但2013年,艾迪康曾经传言想要上市最终未果,让其陷入两难境地。 此次美年大健康资本的注入,无疑给了艾迪康一剂强心针。 从上游产业链来看,相比其他企业,艾迪康的优势在于有自己的专门的试剂公司和研发中心,目前艾迪康可以依托qixia子公司艾康,供应极具优势的试剂给医院使用。 美年大健康的入股不仅能缓解艾迪康的资金问题,还能为其提供下游产业链的便利,双方互惠互利。 杭州艾迪康主要业务模式为在中国境内提供医学检验服务,检测服务包括病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诊断学、微生物学、微量元素和药物临床试验的检验检测。 美年大健康是中国第一大体检机构,市场占比是竞争对手爱康国宾的2.7倍,艾迪康的加入,可以提升其健康体检的检验质量标准,促进业务竞争力,双方的结合也成功打通上下游产业链资源。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美年大健康和艾迪康的婚姻都非常般配,未来艾迪康能否借力美年重回到第三方检验市场二把手,甚至冲锋头把交椅,还有赖市场和时间给出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