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规范发热待查临床诊治流程,《中华传染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根据发热待查的特点、国内外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于2016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对发热待查的诊治流程进行了讨论,并形成《发热待查诊治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本共识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在发热待查的诊断与治疗中做出合理决策。
本共识涵盖前言、发热待查定义、经典型发热待查的病因归类、经典型发热待查的诊疗流程建议等内容,本文仅就其中重要图表进行总结,感兴趣读者可订阅中华传染病杂志2017年第11期。
发热待查定义
表1 经典型发热待查与特殊人群发热待查的比较 指标 | 经典型发热待查 | 住院患者发热待查 | 粒细胞缺乏患者发热待查 | HIV感染者发热待查 | 定义 | >38.3 ℃,>3周,至少1周门诊或住院病情评估 | >38.3 ℃,>3 d,住院时无发热 | >38.3 ℃,>3 d,培养48 h结果阴性 | HIV感染患者>38.3 ℃,>3周(门诊患者),>3 d (住院患者) | 患者分布 | 社区、门诊或住院患者 |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患者 | 住院或门诊患者 | 社区、门诊或住院患者 | 主要病因 | 感染、非感染 | 院内感染、术后感染、药物热 | 主要见于感染,但仅有40%~60%可明确病原菌 | HIV(原发感染)、结核或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耶氏肺孢子菌肺炎、巨细胞病毒感染、淋巴瘤、弓形虫病、隐球菌病、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 | 病史采集重点 | 旅游史、接触史、动物和昆虫暴露史、免疫接种史、家族史、心脏瓣膜病史 | 手术和有创操作史、医疗器械植入、药物治疗情况、自身解剖构造 | 化学治疗阶段、药物使用、原发基础免疫缺陷疾病 | 药物、暴露情况、危险因素、旅游史、接触史、HIV感染阶段 | 体格检查重点 | 眼底、口咽部、颞动脉、心脏、腹部、淋巴结、脾、关节、皮肤、指甲、生殖器、直肠或前列腺、下肢深静脉 | 伤口、引流管、医疗器械植入、窦道、尿液 | 皮褶处、静脉穿刺点、肺、肛周 | 口腔、鼻窦、皮肤、淋巴结、眼、肺、肛周 | 实验室检查重点 | 根据诊断线索选择 | 影像学检查、细菌培养 | 胸部影像学、细菌培养 | 血和淋巴细胞计数、血清学检验、胸部影像学、粪便检查、肺/骨髓/肝脏活组织培养和细胞学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 | 管理 | 病情观察,记录体温单,完善相关检查,避免经验性用药 | 根据患者情况而定 | 抗菌药物治疗 | 抗病毒和抗菌药物治疗,疫苗 | 病程 | 数周至数月 | 数天至数周 | 数天至1周 | 数周至数月 |
注:HIV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经典型发热待查的病因归类
表2 引起经典型发热待查的部分疾病 类别 | 常见疾病 | 少见疾病 | 罕见疾病 |
| 感染性疾病 |
|
|
|
| 细菌性 | 细菌性脓肿(腹腔、盆腔、中枢)、感染性心内膜炎、牙源性感染、肾盂肾炎、肺外结核(肾、骨、中枢)、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李斯特菌、布鲁菌病、军团菌病、伤寒、奴卡菌病、慢性鼻窦炎、感染性动脉瘤等 | 化脓性门静脉炎、植入物感染、耶尔森氏菌、慢性脑膜球菌血症、淋病、放线菌病、脊柱骨髓炎等 | 化脓性颈静脉炎、纵隔炎、主动脉肠瘘、兔咬热(念珠状链杆菌感染)、黄色肉芽肿性尿路感染等 |
| 真菌性 | 曲霉病、念珠菌病、隐球菌病、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等 | 组织胞浆菌病、芽生菌病、孢子丝菌病、球孢子菌病、糠秕马拉色菌病感染等 | 接合菌病、副球孢子菌病等 |
| 寄生虫性 | 阿米巴病、弓形虫病、疟疾、包虫病等 | 巴贝虫病、利什曼原虫病、肝片吸虫病、肝吸虫病、血吸虫病等 | 旋毛虫病、类圆线虫病、锥虫病等 |
| 其他 | 莱姆病、EB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立克次体病等 | 鹦鹉热(鹦鹉热衣原体)、钩体病、埃利希体病、梅毒、猫抓热(巴尔通体)等 |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沙眼衣原体)、Whipple病(惠普尔养障体)、虱传回归热(包柔氏螺旋体)、蜱传回归热(达氏疏螺旋体)、小螺菌感染、洛矶山斑点热等 | 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 |
|
|
|
| 自身免疫性疾病 | 系统性红斑狼疮、颞动脉炎/风湿性多肌痛、皮肌炎/多肌炎、白塞病、强直性脊柱炎,自身免疫性肝炎、混合型结缔组织病、反应性关节炎、风湿热等 | 结节性多动脉炎,Takayasu动脉炎,复发性多发性软骨炎,干燥综合征,结节病,荨麻疹型血管炎、过敏性血管炎、Churg-Strauss综合征(变应性肉芽肿性炎血管炎)、抗磷脂综合征、冷球蛋白血征、Felty综合征(关节炎-粒细胞减少-脾大综合征)等 | 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小柳原田综合征/葡萄膜大脑炎综合征)等 |
| 自身炎症性疾病 | 成人still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噬血细胞综合征、痛风等 | 假性痛风、Sweet综合征、复发性特发性心包炎等 | Blau综合征(早发肉芽肿关节炎、眼葡萄膜炎、皮疹)a、冷卟啉相关周期热综合征a、DIRA(IL-1受体拮抗剂缺乏)a、家族性地中海热a、PAPA综合征(无菌性化脓性关节炎、坏疽性脓皮病、痤疮综合征)a、PFAPA综合征(周期性发热、口腔炎症、咽炎、腺炎综合征)a、SAPHO综合征(滑膜炎、痤疮、骨质增生、骨髓炎)、Schnitzler综合征(慢性荨麻疹、发热、骨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TRAPS(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周期热)a、HIDS(高IgD伴周期热综合征)a等 | 肿瘤性疾病 |
|
|
|
|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 | 淋巴瘤、前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浆细胞瘤等 | Castleman病、骨髓纤维化、淀粉样变等 | 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征等 |
| 实体恶性肿瘤 | 肝和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瘤、肾细胞癌、肝癌、结肠癌、胰腺癌、乳腺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等 |
|
|
| 良性肿瘤 | 肾上腺样瘤等 | 肝海绵状血管瘤、心房黏液瘤、血管平滑肌瘤等 |
| 其他 |
|
|
|
|
|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药物热、亚急性甲状腺炎、伪装热、过敏性肺炎,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等 | 肾上腺功能不全、动脉瘤、Mollaret动脉综合征(无菌性脑膜炎)、Caroli病(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复杂性局灶性癫痫持续状态、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肺栓塞、无菌性骨关节炎、坏疽性脓皮病、葡萄膜炎综合征等 | POEMS(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脏器肿大、内分泌障碍、M蛋白、皮肤病变综合征)、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征、原发性甲状旁腺亢进征、腹膜后纤维化、外胚层发育不全无汗征、Erdheim-Chester病(脂质肉芽肿病)、Fabry病(弥漫性体血管角质瘤)、戈谢病(葡萄糖脑苷脂贮积病)、Hamman-Rich综合征(急性间质性肺炎)、Rosai-Dorfman病(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血栓病、炎性假瘤、线性免疫球蛋白A皮肤病、肌强直性营养不良、心肌损伤综合征、硬化性肠系膜炎等 |
注:a多发于儿童
经典型发热待查的诊疗流程建议
注:PDC为获得的诊断线索;DIC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HIV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CT为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技术;18F-FDG为18-氟-脱氟葡萄糖;PET-CT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技术;PET-MRI为正电子发射磁共振成像;NSAID为非甾体抗炎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