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是群体反应,群体反应是器官或者骨髓移植之后,必须要检测的项目,那么这个项目到底是一个怎么样子的存在呢? 小编明天分享血小板抗原检测技术,移植系列最后一个特检项目。 什么是群体反应? 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ies, PRA)是指群体反应性抗HLA-IgG抗体,是各种组织器官移植术前筛选致敏受者的重要指标,与移植排斥反应和存活率密切相关。 如果病人在曾经的输血或者器官移植中接触过他人HLA,则会产生较强的抗性,不利于器官移植配型。 PRA≤10%为阴性; 10~50%低致敏; PRA≥50%为高致敏,PRA越强,获得合适供体或移植成功的概率越低。 HLA抗体产生绝大多数由移植前输血、妊娠和再次移植所致,极少数可能是由某些病毒或细菌的分解物所携有的类似HLA抗原所致。初次移植病人PRA阳性率有明显性别差异,男∶女=8∶36. 6,有两种或多重致敏经历的病人通常PRA峰值高居不降。 群体反应的分类是? 高PRA所针对的免疫原可以是HLA抗原,也可以是非HLA成份, 抗HLA 类抗原的抗体,包括IgG1~4、IgM和IgA, 引起超急性排斥反应的主要是IgG1类抗体, IgG1对术后第1年发生排斥反应的预测值为77.5%, 而IgG2~4及IgM的预测值为0。 IgA的有益作用机制可能为阻断IgG及补体介导。 排斥反应的种类及发生机制?
超急性排斥反应 大多发生于血管吻合后数分钟至术后24小时内。 移植物HLA或ABO血型抗原与受者血清中预存抗体结合,激活补体,导至血小板聚集,吸引中性粒细胞聚集,并使凝血系统激活,最终导至严重的局部缺血及移植物坏死。也可由微生物感染引起。 目前临床上以ABO血型鉴定、ABO血型抗体效价测定、供受者ABO交叉配合和供受者补体依赖的淋巴细胞毒交叉试验作为预测试验,要求ABO血型配合,交叉配合试验阴性,以防止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急性排斥反应 为同种移植中最常见的一种排斥反应类型。多发生于术后数天至数月内。 其发病机理中主要为细胞免疫,受者致敏产生大量细胞毒性T细胞可直接杀伤靶细胞,也可通过产生的细胞因子损伤组织。 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内皮细胞表面HLA分子的抗体介导,导至移植物组织或器官的血管炎。 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移植组织或器官实质性损伤,伴有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与CD4+Th1、CD8+CTL、ADCC作用相关。 慢性排斥反应 术后数月至1年后发生的缓慢、进行性、不可逆,并最终导至移植物功能丧失的损害形式。正常组织结构的丧失和纤维化是其病理特点。 引起慢性排斥反应的因素 (1)CD4+Th1细胞、巨噬细胞介导的迟发性超敏反应 (2)B细胞产生的抗体活化补体或通过ADCC破坏血管内皮细胞 (3)急性排斥反应反复发作所致移植物退行性变 (4)非免疫相关因素:局部缺血,微生物感染等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移植物中淋巴细胞(主要是T细胞)识别宿主抗原而致敏、增殖分化,直接或间接攻击受者靶组织而发生的一种排斥反应,称为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 versus host reaction,GVHR),严重时称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 GVHR发生前提: 排斥反应的免疫监测
化学性抑制剂 环孢霉素CsA 糖皮质醇激素 硫唑嘌呤 环磷酰胺 FK-506(他克莫斯) 霉酚酸酯(MMF) 生物性抑制剂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细胞性单克隆抗体 某些融合蛋白 反义寡核苷酸 中草药 雷公藤:雷公藤多苷(T II) 冬虫夏草:FTY720是冬虫夏草有效成分ISP-1结构改造而成。 群体反应的检测方法有哪些? 微量淋巴毒实验 原理:淋巴细胞膜表面具有HLA抗原,而分型血清中含有抗特定HLA抗原的细胞毒抗体,该抗体与淋巴细胞膜上的相应的HLA抗原结合后在补体的参与下损伤细胞膜,经染料染色后,通过观察细胞是否被染色来判断待测细胞是否损伤或死亡,进而判断抗原、抗体反应的强度。 基因芯片 原理:杂交测序方法,即通过与一组已知序列的核酸探针杂交进行核酸序列测定的方法,在一块基片表面固定了序列已知的靶核苷酸的探针。当溶液中带有荧光标记的核酸序列TATGCAATCTAG,与基因芯片上对应位置的核酸探针产生互补匹配时,通过确定荧光强度最强的探针位置,获得一组序列完全互补的探针序列。据此可重组出靶核酸的序列。 流式细胞交叉配型技术 (Flow-XM)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是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处在快速、直线、流动状态中的单细胞或生物颗粒进行多参数、快速定量分析,同时对特定群体加以分选的现代细胞分析技术。 流式细胞补体依赖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型Flow-CDC能够特异性识别针对供者HLA基因的可活化补体经典途径的IgG类型抗体。Flow-CDC具有电子化、程序化、标准化、可对原始结果进行全程质控等优点,是一种将替代 经典补体依赖微量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型NIH-CDC成为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型标准技术的新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ELISA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酶分子与抗体或抗抗体分子共价结合,此种结合不会改变抗体的免疫学特性,也不影响酶的生物学活性。此种酶标记抗体可与吸附在固相载体上的抗原或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滴加底物溶液后,底物可在酶作用下使其所含的供氢体由无色的还原型变成有色的氧化型,出现颜色反应。因此,可通过底物的颜色反应来判定有无相应的免疫反应,颜色反应的深浅与标本中相应抗体或抗原的量呈正比。 免疫磁珠液相芯片技术(Luminex) Luminex 技术应用微球和流式细胞仪的原理。 微球内部含有三种荧光免疫荧光,通过荧光不同的比例可以区分500种不同的微球。每种微球可以用来检测一种不同的蛋白或基因。 因此,利用微球技术,可以同时检测高达500个蛋白或基因。该技术利用荧光编码的微球共价交联单克隆抗体,与被测定的目标分子结合后,加入荧光素标记的检测抗体,再通过激光扫描荧光编码来识别单个微球和测量“检测荧光”强度来确定被测分子的浓度。 高群体反应性抗体的预防是什么? 1.避免随机输血;使用促红素代替输血; 2.对供者的PRA进行监测; 3.对受者PRA水平动态监测,准确了解其致敏状态,正确判断其致敏抗体的特异性; 4.术前注重HLA配型; 5.选择PRA降低时移植或等待自然消退时行移植手术 。 高群体反应性抗体的处理是什么? 1.药物抑制:包括环磷酰胺、6-巯基嘌呤、骁悉(cellcept)等; 2.免疫诱导; 3.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 4.血浆置换; 5.免疫吸附; 群体反应性抗体在多种器官及骨髓移植中的应用是怎么样的? 1.群体反应性抗体与肾移植 根据国际器官共享联合网络(UNOS)1993年报道,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因素按程度排序依次为PRA、HLA—B及DR错配、移植次数、移植前输血、供者年龄和种族差异。 1)受体移植前 受者移植前体内PRA峰值特异性包括特异性抗供者HLA抗体(DSA),即使应用各种有效祛除抗一HLA抗体使移植前交叉配型阴性、PRA降低甚或阴性,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仍明显增加,Lefaucheur等的研究显示237例肾移植受者中32例移植前存在DSA的患者进行术前(n=8)或手术期(n=14)免疫抑制治疗,两组AMR发生率27.8%和57.1%均显著高于其 他受者的3.9%,提示选择供体应尽可能避开受者PRA峰值时的全部抗体谱。 2)受体移植后 移植后产生抗供者HLA抗体与移植效果强相关,DSA存在或持续存在将导至预后不良,因此移植后检测DSA是预示AR的发生和移植物丧失的良好标志,持续进行PRA持续监 测DSA是肾移植后调整免疫抑制方案的必要手段。而移植中具临床意义的抗一HLA抗体,通过激活补体经典途径直接损伤移植物内皮细胞,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补体成分C4d沉积的发现是此机制的有力证据,David—Neto等⋯]的回顾性研究显示80名慢性移植物肾病(CAN)受者中62.5%存在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C4d沉积,确诊CAN 4年后除外死亡受者,C4d+和C4d一的受者移植物存活率有显著差异(87%:50%,P=O.002),多元回归分析提示C4d+,PRA>10%和血管内膜增殖都是移植物失功的高风险因素。 2.群体反应性抗体与心脏移植 Nwakanma等的研究显示 8160例首次心脏移植受者中20.6%术前PRA阳性,移植后1年内排斥反应发生率及死亡率都随PRA的增高显著增加 (P<0.001),显示PRA是心脏移植受者近期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Gonza—lez—Stawinski等的研究显示经活检确诊为AR心脏移植受者中近20%出现移植物性冠心病,移植前PRA与移植晚期死亡 (p<0.001)相关,表明PRA是心脏移植后发生排斥、移植物失功的重要原因和受者死亡危险凶素。 Zangwill等将虚拟交叉配型(VXM)预测应用于19例PRA>10%心功能衰竭或濒死而急需进行致敏移植受者,7/8例进行术前交叉配型者在平均等待移植时间(119 d)内死亡,9/10例应用VXM者平均等候移植时间65 d,移植后100%存活,1例进行回顾性交又配型的受者等待移植时间54 d,移植3个月因体液性排斥死亡;VXM与回顾性交叉配型的结果高度一致,提示VXM使等待心脏移植的致敏患儿减少了移植等待时间及获得更好的移植预后,使移植医师预先了解致敏受者与任何供者交叉配型阳性的可能性敢于给予致敏受者移植的机会,并将作为权衡利弊的附加条件。 3.群体反应性抗体与肺移植 肺移植与其他器官移植一样,预防急慢性排斥反应是肺移植术后治疗的重点,Girnita等的研究显示PRA阳性受者与阴性受者相比,发生急性排斥的风险显著增加(90%:34%,P<0.0051,DSA(+)受者发生高度急性排斥反应和持续一再发性急性排斥反应的机会至少增加3倍,提示DsA(+)受者使用较强的免疫抑制疗法,能间接地降低表现为梗阻性细支气管炎的同种肺移植慢性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病率。 Appel等发现选择供者时避开DSA,术后3年发生梗阻性细支气管炎的几率与PRA阴性受者无显著差异(P=-0.08)。 Miller等对25例肺移植受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的研究显示浓度>100 ng/ml与PRA显著相关(P=O.006),虽然在感染和哮喘患者也能观察到C4d的增加,但是C4d的BALF检测为肺移植PRA与排斥反应的相关性研究提供新的诊断材料。 文章参考 1.《群体反应性抗体与器官移植》罗敏 2.《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3.《高群体反应性抗体的血液净化》 群体反应各省收费情况
药物浓度监测各省收费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