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123|回复: 5

[分享] 中药真的有某些人说的那么不堪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18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18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早年有个医学工作者名为张廷栋,他发现自己工作地区流传着一种偏方说砒霜可以治疗一种疾病。后来经过确认发现这种疾病属于白血病的一种,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下文称APL)。
但问题来了:吃了砒霜要死人啊,人都死了,还需要治病?
于是他又听到了一个偏方,那就是用当地的一种蛇毒和蝎子毒能够缓解砒霜的副作用,从而达到人不死且病治愈的效果,但即便这样也会出现毒死人的情况。
按照传统中医药理论,砒霜是君王,两种毒素是臣,君臣佐使以毒攻毒,再治不好就是你气数已尽跟我没啥关系了。

但是张廷栋老师并没有完全遵循这个思路,因为纯粹按照这种思路风险太大,具体是砒霜当中的什么物质能够对这类白血病产生缓解效果,以及蛇毒和蝎子毒当中的什么物质能够抑制砒霜的副作用完全不得而知。
所以他用提纯和萃取技术确定了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确实可以起到治疗APL效果,并且开始研究何种剂量的三氧化二砷能够治病的同时把毒性降到最低;
接着王振义院士发现的是动物代谢维生素A当中产生的全反式维甲酸能治疗APL,这或许就是为什么要加入当地蛇毒和蝎子毒的原因;
最后我国陈竺和陈赛娟夫妇发现二者的治疗机制是: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能够通过降解PML-RαRα融合基因产生的融合蛋白,从而治疗APL。
这样来看蛇毒和蝎子毒素并不会起到抑制砒霜毒素的作用,真正起作用的只是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
可能你会问,一个是提取一个是原料,这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这恰恰就是传统中医药和现代中医药最大的区别。
传统中医药只知道哪些药吃了有用哪些药可以抑制副作用,但具体是什么产生了作用完全不得而知。
这也就意味着你在治病的同时也站在了悬崖边上,比如上文提到的用砒霜加蛇毒蝎子毒治白血病。
确实有疗效,但砒霜用多少,蛇毒蝎子毒用多少你是不知道的。可能吃下去之后你病是好了,但是因为毒素剂量过大人就嗝屁了。
张廷栋老师也好,王振义院士也好,陈竺和陈赛娟夫妇也好,他们所做所为都是在中医药的基础上进行提纯萃取和进一步精确,保证在治病的同时用量精细化并且找到其背后的原理。


虽然提纯萃取技术以及药理知识和传统中医药没什么关系,但毕竟原理是从中医药来的,这一点谁都无法否认。
所以中药绝对没有一些人说的那么不堪,相反其中有不少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的地方。就好比传统的中医药是一个看不见的箱子,每次用药就等于把手伸进去,可能拿出金银财宝也可能被毒蛇咬死。
现在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把这个箱子逐渐变得透明,至少尽量避免摸到毒蛇。
真正不堪的是故步自封或者打着中药旗号招摇撞骗的那群人,比如张口就是:
中药存在了这么多年,肯定是有用途的。
我朋友/邻居/同学/祖辈/朋友的同学/邻居的祖辈/周围认识的一个人曾经用偏方治过XX病。
你黑中医药就是黑中国。
经脉、五行、包括中药是如何生效的,这些东西西医看不出来,只有我们才能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18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为了消炎开始吃一种中药。
没什么好遮拦的。
名字叫“绞股蓝”,烂大街的药材,价格也巨便宜。
就算提到名字也没又被黑做广告的风险。
一公斤晒干的绞股蓝,也就五六块钱的样子吧。
有段时间炎症没有全部消除,还要继续服药。
但是又要出差。
于是想买一些药片装的绞股蓝提取物带在路上吃。
绞股蓝里主要成分是皂类。
市面提取物也是提取的皂类物质。
但是和我一个学中医的同学聊了之后,我彻底放弃了这么个想法。
我同学是这么说的:
用水煎煮的绞股蓝虽然主要成分是皂类物质,但是其中还会有杂七杂八乱七八糟各种其他的物质在内。
我们现在只能知道这种水煎煮的提取物有消炎抗癌的作用,也只知道这种提取物的主要成分是皂类物质,但是我们不知道起效果的是不是就是这种主要成分。
就像有些药,必须吃的时候,在外壳子上加一层很厚的包衣,让药在肠道才化开才行。
而有的药,你一定要吃悬浮剂,因为这些要必须要溶于脂肪之后才能被人吸收。
我们弄不清楚绞股蓝煎煮之后具体的工作原理。
所以,真想追求效果的话,你还是带着药材和煎煮的罐子出差的时候自己煎吧。
于是我专门出差的时候把箱子换成了更大的需要托运的行李箱。

其实我们要去黑的,并不是中药材,相反,我们应该对中药材做更多的研究。
我们要黑的,应该是那些打着中医名号忽悠人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18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有鼻炎,小时候吃了很长时间的“鼻炎康片”。这是一种常用中成药,大概20多一瓶。
就是这种:



百度随便找的图

效果确实不错,但有个问题是吃了就会很困。所以只能白天忍着,晚上才吃它。

前阵子鼻炎又犯了,就想去买一盒。
不过这些年我养成了看成分表的习惯,于是发现了有趣的东西。


鼻炎康片中除了各种中草药以外,还有一味“马来酸氯苯那敏”。
“马来酸氯苯那敏”这个名字比较拗口,它还有个名字,叫“扑尔敏”。主要用于治疗过敏和炎症,也能用于鼻炎。
副作用是“嗜睡”。
我似乎明白那些年吃了药就困的根源在哪了。

于是我放弃了鼻炎康,买了一瓶扑尔敏,只要5块钱的白菜价。


果然,吃下去的效果和鼻炎康没什么两样。鼻炎有了缓解,而且困意难以抵挡的袭来。
各位如果有在吃鼻炎康的也可以试一下,更便宜,效果也更好。甚至不含有毒的苍耳子。

中药有没有效果,那些厂家最清楚。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如果鼻炎康里面那几种草药真的有还凑合的效果,为什么还要加副作用强势劝退的扑尔敏?

或者以此思路延伸,烘干消毒的大便+布洛芬,是不是又能做出一种能有效退烧止疼的中成药?
这么简单就能开发出一种“新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极其罕见的。

国内生物医药专业劝退是有道理的,在某些药物几乎0研发成本就能大行其道的今天,国内的新药研发几乎要彻底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18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药学专业的来答一波,中医不懂,我没有发言权。不过中药的现状我还是有所了解的。
很多反对中医的人对中药的印象都是“不肯明确成分,不肯接受现代仪器的检验,不肯融入现代医学体系”。
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中药没那么不堪!在中医的学术界里面,中药现代化早就在做了,而且是最主要的研究方向,只不过太难了,太难了,真的太难了!!!
下面我简单科普一下现在中药现代化的组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手段,会涉及到简单的分析化学的知识,我保证有高中理科水平就一定能看懂!
在介绍中药如何现代化之前,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化学药的原理。
以治疗胃炎的药物——西咪替丁为例


简单地说,西咪替丁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胃壁的刺激来达到治疗胃炎的目的。那么为什么西咪替丁能抑制胃酸分泌呢?原因是组胺与胃壁细胞上的组胺H2受体结合后,能引发胃酸分泌,而西咪替丁是组胺H2受体的拮抗剂,其与组胺H2受体的结合能力强于组胺(等于说西咪替丁分子把H2受体强权霸占了,不让组胺与H2受体结合),而且,与组胺相反的是,西咪替丁分子与H2受体结合后不会引发胃酸分泌。
我们再来看看组胺分子的结构:



组胺

是不是和西咪替丁的结构略有点相似呢?没错,药物化学家们就是通过不断的改造组胺分子,消除了原有的激动性,并增加其与受体的结合能力,最终研发出了具有抑制胃酸分泌作用的西咪替丁。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来,每一种化学药物都可以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去阐述其作用原理,那么中药是不是也是同样的道理呢?没错,中药就是一个混合体系,由一种或多种化合物共同作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每一种中药都同样可以从分子水平去阐述其作用原理!
听起来真是个不错的主意!搞清中药的中含有哪些分子,搞清这些分子在人体内的作用机理,去除无效成分和有毒成分,从此中药融入现代科学的体系,保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再被歧视,又传承了中华文化。真的太有意义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呢??
先别说分子的作用机理了,中药就是一堆的混合物构成的体系,单一的药材中包含的化合物就可能有上百种,更别说中药往往是多种药材了。化合物多还不算什么,关键是你怎么把中药中包含的化合物测出来,上百种化合物,含量还有很大的差异?先别急得研究机理了,先想想办法把中药中包含的化合物尽可能多的检查出来吧!
那么如何检测中药内包含的化合物呢?
如果你的生物、化学水平能达到高中水平(如果超过了请直接跳过),那请你猜一猜现代检测中药中的化学成分运用了哪些技术?
红外?核磁?质谱?没错这些仪器都用得上,但是别忘了中药是个混合体系,但是这三种仪器分析对物质纯度要求都是比较高的,稍微一点点杂质都会对信号造成不小的干扰。
所以,检测之前,分离是第一步的。怎么分离呢?高中理科生应该都做过植物色素的提取实验吧?通过展开剂(层析液)能将植物色素的混合液中的成分分离开,那张纸条就是一个极度简化过的薄层色谱!现在科研中使用的色谱,都是经过色谱动力学理论优化过,而且种类、形式、原理多种多样(柱色谱、薄层色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分子排阻色谱等等),在各大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能分离了,那怎么检测呢?
答案是利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例如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等方法。
真正的仪器长这样: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左边是液相色谱仪器,里面有一根色谱柱,进样后由电脑控制流动相的加入。右边是质谱仪,质谱仪有很多种类型,但都能给出分子和碎片离子的质量信息。
简单地说,色谱将物质分开,质谱能给出相对分子质量信息。利用相对分子质量信息,与已有的化合物数据库匹配,就能确定检测出所含的分子!
注意,这是简单地说!!!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有不少的问题了:
问:化合物数据库里没有该分子或者这是全新的未知结构的分子怎么办?
答:没有办法,特别是含量及其少的。最多用其他化学方法将该分子提取出来,再通过光谱学方法分析(解天然产物的一维氢核磁共振谱简直是噩梦,各种信号简直没法归属,特便是环上氢原子的偶合)
问:不同分子式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一样怎么办?
答:不用担心,精确质量不会一样,高分辨质谱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4位甚至更高。组成元素不同的话,还可以根据同位素峰加以区分(不同元素的同位素的天然丰度是不一样的)
问:同分异构体怎么办?
答:不同化合物具有不同的裂分规律,所产生的碎片离子不一样。例如某有机化合物可能是3, 3-二甲基-2-丁醇或者是其异构体2-甲基-3-戊醇。在它的质谱中出现两个强峰m/z = 87(30%)和m/z = 45(80%)和一个弱峰m/z = 102。那么结构应该是3,3-二甲基-2-丁醇,因为其可以根据如下方式裂解出87和45的峰:


问:手性异构怎么办?
答:没有办法,质谱不能解决绝对构型的测定问题,只能纯化后改用CD谱、ORD谱等方法。
问:分离不完全怎么办?
答:根据第一遍出的色谱图调整梯度洗脱方案,优化色谱流出曲线,尽量保证分离。然而几百种化合物。。。往往刚开始测的时候出现一个很高的峰(一大批极性相近的化合物没法分离)
问:#&%%$?
答:别问了,头大。
说了这么多,实际上还仅仅只是提及了中药现代化的第一步——明确成分。
没办法,不仅仅是中药现代化领域,整个化学领域的科研大部分时间是耗在了物质分析上面,虽然物理学、光谱学的发展给化学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分析仪器,但是这些仪器并没有想象中的方便。仪器提供的信息还远远不够。单单测定一种中药的成分,可能就够你发论文然后研究生毕业了。
如果你已经觉得很难了,那实际上更难得还在后面。
测定了中药的成分,可以开始研究机理了?很遗憾,别说中药这种多分子、多靶点共同作用了,实际上就连简单的化学药,很多分子水平上的作用机理都没有完全明确。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之前提到的西咪替丁分子的设计过程(需要学完大学的《基础有机化学》才能看懂),很多时候靠猜测,靠尝试,靠经验。况且,西咪替丁算是药物研发思路相对清晰的了,说得不好听,很多化学药物的机理还是玄学。如果您不信,欢迎您加入生物、化学的科研界来亲自感受一下!
实际上,人类现在科技水平还是相当有限的。生物、化学、医药领域很多时候还高度依赖经验,所以动不动说抛弃中医、中药那是非常不合理的,毕竟经验是最宝贵的。
以上就是现在中药界的现状,并不是中医黑所说的“不肯明确成分,不肯接受现代仪器的检验,不肯融入现代医学体系”而是真的太难了,太难了!!
明确中药成分,各大高校早就在做,如果你读了中药学专业,看到专业课时你甚至会怀疑自己报错了专业,《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波谱解析》...,只是中药现代化,道阻且长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18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屠呦呦女士试验了几百种药方找出来一个青蒿素。。。。。。有人看到的是青蒿素,有人看到的是几百种,有人看到的是药方。。

看到青蒿素的人力挺现代医学
看到几百种的人力挺废医验药
看到药方的人力挺中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