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290|回复: 5

[分享]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女医生的故事,你读完是什么感受?检验科医生在现实中真实现状是怎样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16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6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时代已经终结,能像王澎老师那样,可以专心在临床工作的年代已经成为过去时。
包括天坛医院神外的原主任、亚洲神刀张俊廷老师,也都仅仅是专科学历,但可以一心可以扑在临床上,创造一个又一个的临床奇迹。
大医生 | 张俊廷:“亚洲第一刀”的医者人生现今简直难以想象,博士毕业不再来个少则3年的博士后做好科研,别说钻研治病救人,你连进入医院的入场券都没有。
==
读着这些临床大师的事迹,一直都让自己充满热情和斗志,心想自己也要追随他们的脚步,能在临床上钻研出一些成果,但直到博士最后一年,我才发现这些年还是太天真了,在临床上的努力用错了地方:能看病不是什么本事,院领导不会觉得多了不起,一定要想方设法做好科研,多拿基金,这才是重中之重,这才能给你带来更多的资源,才能让你有机会钻研。
年轻的医生一定要明白这才是现在的大趋势。
我们这一代人也许恰巧赶上了那个时代的一个终末的小尾巴,但终归还是无法抗拒地被卷入新时代的洪流,心中只留下万千感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6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文章内容属实,那么我一定要强烈批判协和医院的相关领导,体制,和把王医生宣传报道为无私奉献的媒体。
那篇文章中我印象最深的几句话,不是描述王医生医术精湛,而是描述她的身体和死亡:
还有最后那个,家距离医院急诊只有不到100米,却没有留给同事任何抢救机会的她。
她的眼皮一度被真菌感染,常常会用手去触碰。那是她整日在显微镜下寻找线索,被目镜磨蚀的印记
直到她离开的那天,眼皮上依然还有感染
中国最好医院的医生,却倒在了离医院急诊不到100米的地方,这应该是这家医院的耻辱——它为什么没能照顾好这些医生的身体健康?
我认为协和的所有医生和护士,都应该享受到中国顶尖的体检待遇和健康关照,而这是协和完全有资源条件做到的。一旦查出隐患,立刻采取措施,该停工停工,该治疗治疗,该休养休养,这难道不是对待一个国家最顶尖医疗人才该有的态度吗?王医生倒下前的体检为什么没能查出隐患?倘若查出来了,医院为什么没有采取保护措施?倘若采取了,为什么王医生还是带着眼睛上的感染倒下了?
说得更严重一点,我觉得这个故事根本不能证明协和有多牛,反而证明了协和有多么亏待那些支撑它的人。协和如果真的把这篇故事当做一种荣誉,那反而会让我对它大失所望。
一个如此优秀的医生,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倒在自己医院急诊100米不到的地方,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悲剧需要深刻地反思,而不应该被当成是一种医院多么好的荣誉。
我不想看到王医生和任何一名医生多么死而后已,我想看到他们都能颐养天年。我不想看到王医生和任何一名医生多么鞠躬尽瘁,我想看到他们生活美满。我不想看到王医生和任何一名医生走时有多少人送行,我想看到他们能一直普普通通得送自己的孩子上下学。我不想看到王医生和任何一名医生走后留下多少成果,我想看到他们银发满头时仍精神矍铄地站在讲台上,桃李满天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6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真正的医者,一个为理想奋不顾身的斗士离我们而去了。
见过了太多对临床一窍不通,靠着几篇文章就坐上直升飞机,当上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的所谓“科学家”,更觉得王澎老师这样的“真医者”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可笑吧!一盒盒标本,一生的经验,一双火眼金睛,竟比不上跟着老外发的一篇sci!真正的医者又如何,只能是默默无闻罢了!这就是现实。唉!
或许,王澎老师不会去在意这些。在她眼里,应该只有那一盒盒珍贵的标本,那奥妙的微生物世界,那一个个等待救治的患者,和她为之奋斗的医学事业吧!
或许,王澎老师弥留之际,还会想起自己曾经看过的标本吧。
“哎呀,你看这真菌,长得真是好看!”
就好像她的前辈,协和的林巧稚教授那样,在生命的最后,还不忘喃喃,“快给我产钳!”。

王澎老师一路走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6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段话:“如果一个人偶尔跳水灭火救人,大家会视其为大英雄,重奖他。然而,医生护士天天救人,更应该是英雄,更应该被重奖。”今天看到王澎医生的故事,感动之余更是心酸,好人一路走好。三年了,王澎医生的故事没有被忘记,我想更多更多的人会通过这个故事关注到医生群体。不仅仅是王澎医生,太多的医生为病患牺牲了太多,对待医生,我们更需要保持一颗感恩善良的心。最后附上网上一段文字


愿世界没有意外,愿世人更加善良。
图源网络,侵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6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屏幕最终定格在最后一页:那是她的办公桌抽屉,里面一层一层码放着的,全是疑难患者的病原菌玻璃片。“
世上又少了一个好医生,王澎老师的心血没有白费,积攒的资料被整理出来发光发热了。
发表于核心期刊《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6年05期

9例非HIV感染患者马尔尼菲蓝状菌播散感染的回顾性分析报告--《中国真菌学杂志》2016年05期
可怜她的女儿,年仅9岁,这应该是王澎老师最大的牵挂。
这个女孩长大后会知道,她的妈妈是微生物神探,很多病人因为她的妈妈努力而活下来,她的妈妈帮助过很多人,她的妈妈很了不起。

我的母亲是一位已经在岗位上坚守了三十多年的儿科大夫。医生越老,在医学上的成就和见解就会越深,退休后返聘是医生这个群体的常规操作,继续服务于病人,直到他们实在干不动为止。
医学检验作为医务工作的一部分,同样辛苦,同样面临疾病威胁,同样面临健康受损的风险,同样需要社会关注。
SCI和基金无法体现检验科医生的贡献,他们解决了无数的临床难题,实实在在帮助很多临床大夫,帮助了很多病人以及他们背后的家庭。
他们的工作是多么重要,没有他们这些辅助科室医生的共同努力,临床大夫孤掌难鸣、寸步难行,他们默默无闻,是真正的幕后英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